許艷靜,尹向陽,崔曉峰
? 皮膚病護理 ?
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中重度痤瘡的護理體會
Experience of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acne treated by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許艷靜,尹向陽,崔曉峰
痤瘡,中重度;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護理
痤瘡好發(fā)于青少年,是一種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是毛囊皮脂腺導管異常角化、皮脂分泌增多、痤瘡丙酸桿菌過度增生引起的炎癥反應及非炎癥反應[1]。因其病程長,易復發(fā),好發(fā)于面部影響容貌,給患者的心理和經濟帶來很大負擔,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尤其中重度痤瘡患者容易出現(xiàn)色素沉著和痤瘡瘢痕。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是一種十分有前景的無創(chuàng)光化學療法,具有簡單、高效、安全、耐受性好等特點,是治療痤瘡的研究熱點[2]。我科采用ALA-PDT治療中重度痤瘡,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將治療過程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08年2月—2015年12月門診痤瘡患者50例,按Pillsbury 分類[3]定義為Ⅱ ~ Ⅳ級,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在17~30歲。入選標準:患者在治療前2周內未使用過局部治療痤瘡的藥物;4周內未系統(tǒng)使用過維A酸類、抗生素及因其他疾病接受過對痤瘡有影響的藥物;無光敏史;無其他面部皮膚疾病;非妊娠和哺乳期婦女。
1.2 治療方法
光敏劑鹽酸氨基酮戊酸外用散(商品名:艾拉,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LED-IB紅光光動力治療儀(武漢亞格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波長為633 ±10 nm;光源設備離皮損處的距離為10 cm,功率密度為50~60 mW/cm2,照光每次20 min,10 d 1次,治療次數(shù)<4次。
1.3 療效判定標準和治療結果
記錄治療前后粉刺、丘疹、膿皰、結節(jié)、囊腫的皮損數(shù)目,治療2個月后采用療效評判標準評價療效[4]:皮損消退率 =(治療前皮損總數(shù)-治療后皮損總數(shù))/治療前皮損總數(shù) ×100%。皮損消退率≥90% 為痊愈,60% ~ 89% 為顯效,25% ~ 59% 為好轉,< 25%或加重為無效。有效率 =(痊愈例數(shù) + 顯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本研究中50例治療患者痊愈26例,顯效17例,好轉7例,有效率為86%。
2.1 光動力療法前護理
痤瘡嚴重者,應先用針清法將膿皰、炎性囊腫用0.5%碘伏溶液消毒皮損及周圍皮膚,采用火針療法排除內容物;再用3%過氧化氫溶液清潔消毒創(chuàng)面;用痤瘡專用擠壓器刺破粉刺后,通過擠壓方式將脂栓排出,排擠時手法要輕柔,避免炎癥擴散。將鹽酸氨基酮戊酸散118 mg用2 ml 注射用水溶解配制成濃度為5%的溶液,將棉片浸透藥液后直接敷在皮損上。范圍要遮蓋整個皮損及周圍0.5~1 cm處。必須使用新鮮配制的藥物溶液。藥棉一定要固定好,防移位、防脫落,用保鮮膜封包,防止藥液蒸發(fā)而干燥,影響療效。敷藥后患者應戴面罩避光。
2.2 心理護理
治療前認真與患者溝通,解除患者的恐懼及疑慮心理。由于患者對光動力治療方法還比較陌生或認識不足,對治療后的效果和不良反應會疑慮重重。因此要注意事先宣教,告知患者光動力療法治療痤瘡原理、治療過程、達到的預期效果,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 治療中出現(xiàn)疼痛不適時,特別是第1次治療的患者會有緊張不安情緒,注意觀察交流,囑患者放松,如能耐受盡量堅持,避免因為疼痛而移動照光部位或減小所需的光照劑量,從而影響療效。治療后可能會出現(xiàn)反應性痤瘡,即痤瘡加重。主要出現(xiàn)在首次治療后,應告知患者,讓患者有思想準備,告知隨著病情的改善會逐漸減輕。留下聯(lián)系方式,如有疑問及時聯(lián)系,給予指導處理。增加患者的信任和安全感。
2.3 飲食及生活護理
治療期間飲食宜清淡,多食富含優(yōu)質蛋白、含纖維素高的食物,盡量少食光敏性食物(薺菜、韭菜、芹菜等);忌食油膩、油炸、甜點、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喝含糖碳酸飲料或濃咖啡;注意戒酒等;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注意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放松心態(tài)、緩解壓力,避免熬夜和長時間暴露于各種室內光源下,如電視、電腦顯示屏等,治療后48 h減少室外活動,避免直接強光下曝曬。治療期間不要化濃妝、打粉底,以免影響皮脂排泄加重痤瘡。治療后加強防曬、保濕。囑患者治療完畢立即清潔治療部位,局部冷敷并涂抹防曬霜,同時注意遮擋治療部位。
2.4 不良反應的護理
患者若出現(xiàn)明顯的反應性痤瘡加重現(xiàn)象,應到醫(yī)院治療,切不可自行處理。如有瘙癢應避免抓撓,可遵醫(yī)囑局部外用爐甘石洗劑等。過度的反應性痤瘡可導致痤瘡瘢痕,因此要避免使用過大的光能量密度和光敏劑的量(每支118 mg的鹽酸氨基酮戊酸外用散一般不超過2支)。 在光照期間,疼痛是主要不良反應,不適感、刺痛感在光照開始時常發(fā)生,一般持續(xù)5 min后患者可耐受。如患者不能耐受光照,灼熱明顯時,可以減少光照能量密度。照光過程中一般不需麻醉,對疼痛特別敏感者可以治療前服用止痛藥或局部涂抹利多卡因軟膏1 h左右再行治療,但眼睛、眼結膜、口唇、黏膜必須徹底保護。如果患者在治療后出現(xiàn)紅斑、水腫,光照結束后立即給予局部負氧離子冷噴機進行冷噴治療30 min。囑患者回家后進行冷濕敷,每日3次,每次20 min,可以減輕紅斑和腫脹。如出現(xiàn)脫屑,冷敷后再用保濕潤膚產品堅持外涂,數(shù)天后會好轉。照光治療中亦應避免重疊光照,為準確光照,可將照射部位分為幾個部分,如臉頰、鼻、前額等,分別照射,暫時未照的部位注意遮擋。為防止色素沉著,應使用防曬霜2~3個月,甚至半年以上。
目前中重度痤瘡的治療多以口服抗生素或維 A 酸類藥物為主,起效較慢,療程較長,且痤瘡易復發(fā),長期內服藥物容易產生細菌耐藥、肝毒性、致畸性等多種不良反應。國內外已有臨床資料證實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治療痤瘡療效顯著[5]。5-氨基酮戊酸可被毛囊皮脂腺單位和異常角質形成細胞吸收,經血紅蛋白合成途徑代謝為具有活性游離基團原卟啉Ⅸ,形成外源性卟啉,痤瘡丙酸桿菌在代謝過程中能產生內源性卟啉,兩者被特定波長的光照射后,產生單態(tài)氧和自由基,導致細胞組織受損,破壞皮脂腺結構,抑制皮脂腺分泌[6,7],同時發(fā)揮殺滅局部微生物活性作用[8],其作用到痤瘡發(fā)病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達到了減少粉刺和炎性皮損數(shù)量、促進組織修復等治療目的[9]。本研究顯示50例患者痊愈26例,顯效17例,好轉7例,有效率86%。此療法起效快、療程短、療效顯著,且治療過程操作簡單、全身無不良反應,無耐藥性產生等優(yōu)勢?;颊呖赡褪芤私邮?,依從性好。而此療法中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治療過程中的護理及出現(xiàn)不良反應后的護理配合尤為重要。對于經過多種治療效果不佳的,或有基礎性疾?。ㄎ改c道疾病,肝腎能功不好等),或對抗生素過敏的中重度痤瘡患者,5-氨基酮戊酸光動光力治療是更好的選擇。
[1] Kurokawa I, Danby FW, Ju Q, et al. New development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acn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J]. Exp Dermatol, 2009, 18(10):821-832.
[2] Kostovi? K, Pastar Z, Ceovi? R, et al.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dermatology:current treatments and implications [J]. Coll Antropol, 2012, 36(4):1477-1481.
[3] 趙辨. 臨床皮膚病學 [M]. 3 版. 南京: 江蘇科學出版社, 2001:936.
[4] 尹銳, 郝飛, 鄧軍, 等. 不同濃度氨基酮戊酸光動力治療中重度痤瘡療效觀察 [J].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0, 43(4):245-248.
[5] 沈小姣, 秦曉蕾, 于波. 5- 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中重度痤瘡的臨床療效觀察 [J]. 實用皮膚病學雜志, 2015, 8(4):249-252.
[6] Jeong E, Hong JW, Min JA, et al. Topical ALA-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acne can induce apoptosis of sebocytes and downregulate their TLR-2 and TLR-4 expression [J]. Ann Dermatol, 2011, 23(1):23-32.
[7] 劉慧賢, 牛悅青, 仲少敏, 等. 4% 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痤瘡療效分析及對皮膚生理指標的影響 [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2, 26(8):693-697.
[8] Harris F, Pierpoint L. Photodynamic therapy based on 5-aminolevulinic acid and its use as an antimicrobial agent [J]. Med Res Rev, 2012, 32(6):1292-1327.
[9] Kwon HH, Moon KR, Park SY, et al. Daylight photodynamic therapy with 1.5% 3-butenyl 5-aminolevulinate gel as aconvenient, effective and safe therapy in acne treatment: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J Dermatol, 2016, 43(5):515-521.
R758.73;R473.752
B
1674-1293(2017)02-0110-02
2016-04-14
2016-05-25)
(本文編輯 敖俊紅)
10.11786/sypfbxzz.1674-1293.20170215
266042,青島市中心醫(yī)院皮膚科(許艷靜,尹向陽,崔曉峰)
許艷靜,女,住院醫(yī)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皮膚病臨床與治療,E-mail: xuyanjing1984@163.com
崔曉峰, E-mail: cuixf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