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媒體文學語境下的閱讀形態(tài)探微

      2017-04-04 03:42:12郭劍卿
      關鍵詞:文學創(chuàng)作語境文學

      李 佳,郭劍卿

      (山西大同大學文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新媒體文學語境下的閱讀形態(tài)探微

      李 佳,郭劍卿

      (山西大同大學文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現(xiàn)代文學語境中,以數(shù)字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為載體搭建的新媒體平臺已然昭示了一個全新的“新媒體文學時代”。新媒體文學的變化,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媒介的變化,更是其背后所帶來的新的文學殿堂的開辟。與文學息息相關的閱讀形態(tài)在新媒體語境中所表現(xiàn)出的碎片化趨勢加劇、作者與讀者的互動性增強以及游戲精神的興起等形態(tài)特征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碎片化時代下的淺泛化和隨機性、文學的消費性突出、篇幅的兩極分化以及作者和讀者的責任感缺失的困境。

      新媒體;閱讀;文學消費;責任感;

      從1994年互聯(lián)網(wǎng)在中國的生根發(fā)芽至今,新媒體文學在短短的20多年間,以其迷離的色彩、獨特的表達方式、別具一格的審美追求,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文學的一統(tǒng)局面。新媒體文學的變化,不僅僅是承載文學的媒介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它將構建一種新的文學秩序,創(chuàng)造文學新的環(huán)境。以下筆者沿著新媒體文學的幾條發(fā)展脈絡,結合當下的新媒體文學語境,對新媒體文學大背景下的閱讀形態(tài)進行分析,進而對其進行一些反思和探索。

      一、新媒體文學及其相關背景

      (一)新媒體和新媒體文學 如果單純強調“新”與“舊”的對立的話,當一種新的信息載體出現(xiàn)并且達到一定受眾后,這種信息載體就可以稱之為“新媒體”。然而新媒體發(fā)展到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已經(jīng)不再只是單純區(qū)分傳統(tǒng)媒體,而是成為擁有極高辨識度、自帶屬性并且被大眾所熟悉的新型理念。簡單來說,新媒體是以數(shù)字化傳媒技術為基礎,具有信息開放、傳播便捷、互動性強等特點的創(chuàng)新媒體。[1]

      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給文學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以文字為主要媒介,借助數(shù)字化傳媒技術如數(shù)字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等創(chuàng)作、存儲、傳播、鑒賞的新文學形式就是新媒體文學。新媒體文學并非只是簡單的文學媒介載體的改變,在技術平臺改變的同時,它給文學帶來的深層次影響也是前所未有的。文學秩序的打破和重建、草根崛起和文學邊界的消失,這些都改變著人們對文學定義和文學觀念的認識,也更加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二)新媒體文學的蓬勃興起 從20世紀互聯(lián)網(wǎng)的興起,網(wǎng)絡文學發(fā)展迅猛;到如今手機寫作,“段子”寫作等等一系列的新媒體文學的繁榮,文學語境不再只是傳統(tǒng)紙媒的一家獨秀,尤其在傳播渠道,傳統(tǒng)型文學嚴重滯后于新媒體文學的更新速度,使得新媒體文學已經(jīng)占據(jù)絕對活躍地位。從自發(fā)的私人博客發(fā)文連載到網(wǎng)絡文學門戶網(wǎng)站的百花齊放;從昔日彩信“手機報”的訂閱到微信微博24小時實時傳遞的眾媒體平臺;從洋洋灑灑的文學論壇到五花八門的文學類APP……如今的新媒體平臺提供了強大而有力的技術支持和廣闊市場,受其強烈影響的文學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繁榮。

      新媒體文學給人最直觀的印象之一就是其快速、海量的作品更新。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有超過5億多人的微博群體,6.5億人的微信用戶,其中有3億手機網(wǎng)民的“段子”寫作以及超過1000萬的自媒體公眾平臺,文學網(wǎng)站中經(jīng)常更新的超過500家。以起點中文網(wǎng)為例,每天的更新創(chuàng)作均能保持在4千萬字以上,截至目前已經(jīng)累積原創(chuàng)文學作品百億字。[2]到2015年3月,由盛大文學和騰訊文學兩大巨頭整合而成的閱文集團的調查顯示,旗下的創(chuàng)世中文網(wǎng)、起點中文網(wǎng)、紅袖添香、起點讀書等18家文學頻道已經(jīng)擁有1000萬部作品儲備、400萬名創(chuàng)作寫手,200多種內容品類、注冊用戶突破6億,平均日活3000萬,其中QQ閱讀的訂閱銷售還以140%的速度增長。

      由此不難想象,如果把新媒體中所有文學作品統(tǒng)計起來,其壯觀程度和數(shù)量令人驚嘆。在短短的20多年間,新媒體文學就創(chuàng)造了文學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學奇觀,并能夠在當前“三分天下”的文學格局中占據(jù)一席之地,勢必有著其獨特的文學魅力。

      (三)新媒體文學的變化發(fā)展

      1.載體:從電腦PC端向手機移動端的轉移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新媒體文學的重心逐漸發(fā)生了轉移。伴隨著智能手機成為人們生活的必備品,其便攜易帶和智能化設計的完美結合,也給新媒體文學帶來了顯著的影響。據(jù)權威調查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wǎng)民規(guī)模為6.88億人,“上網(wǎng)”已成為我國十大公眾休閑方式之首。而這其中,手機網(wǎng)民達到6.20億,90.1%的網(wǎng)民選擇通過手機上網(wǎng)。在一項19217人的海量用戶的調查問卷中,關于“你現(xiàn)在主要以哪種方式進行閱讀?”的回答顯示,選擇實體書閱讀的占14%,電腦端閱讀占11%,移動端閱讀的比重為75%。新媒體文學的閱讀工具已經(jīng)由體積較大的電腦向更加便攜的手機轉移。

      智能手機的普及,給新媒體文學帶來了絕對性的機遇和轉機:手機上與文學相關的應用軟件“百花齊放”,隨時隨地接受文學的熏陶已經(jīng)不是夢,碎片化的時間也可以被有效利用……任意的新媒體文學作品都能以光速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并被持有手機的用戶瞬間接收,信息的傳達、獲取、交流都變得簡單快捷,哪怕離開了笨重的電腦仍然能輕松實現(xiàn)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交流,生活方式和習慣已經(jīng)被徹底改變。

      2.作品:種類不斷增多,劃分逐漸類型化

      新媒體文學不僅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海量高產(chǎn)的神話,還不斷挖掘探索,以其天馬行空的想象與社會生活的緊密結合,“解鎖開發(fā)”了一系列新時期的文學品類。網(wǎng)絡文學中,清穿、仙俠、修真等等這些都是近些年以金子、還珠樓主、蕭潛等為代表的“大神”出籠之后迅速形成的文學品類。手機寫作,“段子”寫作等的風靡,都為新媒體文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成為不可小覷的文學現(xiàn)象。文學種類不斷增多的背后,是新媒體語境中文學受到越來越多人關注與探索的體現(xiàn),也是作家門檻降低、身份多樣的表現(xiàn)。

      在日積月累的海量文學作品中,借助搜索引擎來實現(xiàn)作品篩選的強大功能,使得作品的劃分更加類型化,局部特征明顯。一部新媒體文學作品,往往被冠以諸多的標簽。以《盜墓筆記》為例,其在文學門戶網(wǎng)站的關鍵詞搜索為盜墓/冒險/詭異/懸疑。文學作品也如超市的商品一般被歸置到固定的位置貼著專屬的標簽,等待著讀者的選擇。這些標簽的劃分,一方面顯示了作者與讀者的雙向選擇,另一方面,也更加明確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市場化需求。

      3.地位:從“草根”到主流,輿論影響力的飆升

      新媒體文學發(fā)展至今,其社會地位與其剛剛“出道”時已經(jīng)大不相同。以香港導演周星馳所拍攝的《大話西游》為例,該影片起初在電影院公映時票房慘淡,之后卻由于網(wǎng)絡平臺的推廣傳播在內地高校掀起一陣“大話”熱潮。從放映時的不被看好到一年后的瘋狂傳播,從小范圍的風靡高校到成為文藝界的經(jīng)典范例,《大話西游》以及它所衍生的各種“大話”現(xiàn)象就如同新媒體文學的縮影一般,從最初的不被看好到最后自成風格獨占鰲頭,已經(jīng)完成了一次華麗的“逆襲”。

      新媒體文學語境提供了一個開闊嶄新的平臺,使得草根對文學的看法和觀點逐漸演變?yōu)橐环N大眾訴求,它匯聚了讀者的真實意志,成為體現(xiàn)大眾聲音的一個獨特而關鍵的渠道。這顯示了新媒體文學所帶來的輿論影響力上升,大眾心聲得到吐露,從而影響人們追求更高更舒適的生活方式的改變。

      二、新媒體文學語境下的閱讀形態(tài)

      新媒體文學在閱讀和創(chuàng)作方面的形態(tài)特征亦有跡可循,筆者將其整理歸納為如下幾點:

      (一)碎片化閱讀與創(chuàng)作的形成 智能手機的普及直接影響著閱讀與創(chuàng)作的方式,并加劇了其碎片化、時效化的趨勢。從全民“織圍脖”的微博熱,到微信訂閱號的快速上漲,自媒體平臺的增多,以及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閱讀類APP的上線……適應人們隨時隨地使用手機閱讀和創(chuàng)作的硬性條件已逐步走上正軌。為了適應手機閱讀的特性,文學作品中的一個故事必須短小且讓人印象深刻,此處以武漢大學的三行詩來說明:

      螃蟹在剝我的殼,筆記本在寫我。

      漫天的喔落在楓葉上雪花上。

      而你在想我。

      這首小詩初讀的時候覺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甚至有些不通順,然而細細品讀,又突然會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最后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濃濃的思念之后不禁想要拍手叫絕。簡潔精煉又叫人回味無窮,不失為碎片化閱讀與創(chuàng)作中的佳作。

      (二)讀者的互動及“讀者反應批評” 在新媒體文學的閱讀與創(chuàng)作中,讀者不再是孤立的消費者和被動的接收者,而是有權針對并影響作品內容、直接參與文學生產(chǎn)的群體。從伊瑟爾“隱含的讀者”的概念提出開始,接受美學效應研究就已經(jīng)指出了讀者的重要性。而新媒體文學語境中,讀者在文本具體化過程中的能動創(chuàng)造作用更加突出。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與作者進行溝通交流,探討情節(jié)發(fā)展走向,調整故事內容等等來提高自身的閱讀體驗。在這個過程中,讀者的意義被放大,一旦沒有讀者的點擊和閱讀,無論作品寫的多好,都只是“消失的文本”?;脛松显蠽IP連載小說中一天寫死女主角的事件,原因就是同時期在閱讀該作品的讀者對主人公極其不滿意。讀者在作品的生產(chǎn)過程中的參與及互動,直接關系到文學作品的實現(xiàn)結果,是判定作品等級、決定作品命運的關鍵因素。

      在新媒體文學時代,面對專業(yè)評論家缺席或失語的現(xiàn)狀時,“讀者反應批評”的專家或權威意義已經(jīng)完全被草根顛覆,回歸到大眾接受的且不乏才情不乏見識的批評生命本真。不難求證,每一部紅極一時的網(wǎng)絡經(jīng)典文學作品問世后,必有大大小小的論壇貼吧沸沸揚揚,其中必是猶如百家爭鳴般各抒己見。以《誅仙》為例,任何一個探訪或瀏覽/深入“誅仙吧”的人,都不能不為“誅仙迷”們對女主角碧瑤或雪琪的由衷喜愛而感動而震驚,他們?yōu)樽约簱磹鄣娜宋锢L像寫詩,表達著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充盈著小說人物的形象。以下摘選了一些“誅仙吧”中的內容,如實展現(xiàn)了新媒體文學中“讀者反應批評”的風貌。

      “寂月影殤”(網(wǎng)友)——等我死了,記得把誅仙燒給我。

      “GATEWAY安安燃”(網(wǎng)友)——每次重讀的時候,都會有新的收獲和感悟。最近想再一次重溫經(jīng)典呢!

      “九風青龍”(網(wǎng)友)——本似平凡卻非凡,魔道佛法萬歸一。青云絕戀驚天地,癡情呆若天機印。(贈小凡)

      (三)娛樂至上的游戲精神 新媒體文學語境中閱讀與創(chuàng)作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書寫主體和閱讀主體的游戲精神。許多學者在對網(wǎng)絡暢銷作品進行研究的時候發(fā)現(xiàn),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往往只是為了好玩。當下流行的《鬼吹燈》系列的創(chuàng)作者天下霸唱在接受采訪時曾說自己創(chuàng)作的初衷是起源于“哄女朋友”(當時,他和女友一起在網(wǎng)上追劇看一個鬼故事連載,作者遲遲不更新,女友著急了,他就說:不就是瞎侃嗎?我也會。于是開始在網(wǎng)上寫作)。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這種“從一切的強制中解放出來”的純然游戲精神,全然契合了德里達“無底棋盤上的游戲”說。

      而對于閱讀主體來說,近年來出版的“大話”“戲說”“Q版”等的暢銷作品,給讀者帶來了眼前一亮的感覺。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經(jīng)典被改寫成了無厘頭的“狂歡話語”,以前不敢觸碰的邊界似乎一下子被打破了,三國人物、歷史事件等等都可以被拿來調侃,并且以幽默詼諧的語調氛圍為讀者開啟了嶄新的視野,文學的創(chuàng)作領域被擴展了。讀者接受更加自然自如,哪怕是話語中的風馬牛不相及,也因為在本身就“狂歡”的語境中變得可以接受了。這種無厘頭的表達方式,拉近了讀者與經(jīng)典的距離,培養(yǎng)了一種“游戲心態(tài)”,牛頭不對馬嘴的邏輯拼湊,都表現(xiàn)出在經(jīng)典話語和主流文化的疏離中,創(chuàng)作主體和閱讀主體娛樂至上的游戲精神。新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自由平等地參與文學書寫游戲,人人都可以成為作家,寫作純粹是為了娛樂,這也就應和了在文學邊界不斷消失、草根崛起的時代,普通大眾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自娛自樂,反而成就了杰出的藝術成果。

      三、閱讀形態(tài)的局限與反思

      通過對新媒體文學語境中閱讀與創(chuàng)作形態(tài)特征的初步探索,筆者對其在繁榮表象之下所面臨的諸多的困境進行了反思。

      (一)碎片時代的淺層化和隨意性 新媒體文學語境中的閱讀與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碎片化、淺層化和隨意性的特點。閱讀和創(chuàng)作的碎片化一方面使得文學閱讀變得方便快捷,拓展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領域,改變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方式;另一方面,文學閱讀變得更為自由和隨意,文學創(chuàng)作越來越隨意、粗俗、淺薄。[3]來勢洶洶的新媒體語境似乎并沒有給我們選擇的機會,翻閱瀏覽式、跳躍式、囫圇吞棗式等等的便捷、快速、淺嘗輒止的閱讀方式成為了普遍現(xiàn)象。除此以外,伴隨著碎片分割的越來越嚴重,閱讀的選擇更加隨機。挑選到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的閱讀選擇都被朋友圈親朋好友千奇百怪的推薦所承包,而失去了傳統(tǒng)閱讀和寫作的主動性。

      可以看到在這個文學的碎片化時代,新媒體文學語境中,閱讀的碎片化和創(chuàng)作的碎片化充斥著人們的生活。面對這種新的閱讀環(huán)境,過分的排斥或評判并沒有什么意義,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利用這樣的平臺,揚長避短。

      (二)消費性突出的文學制造與文學標準 新媒體文學語境中的文學作品追求更高的瀏覽量和曝光率,高效快速的生產(chǎn)和爆炸式的傳播是其生存的基本要素。在功利化傾向日漸加重的影響之下,文學創(chuàng)作的觀念和方式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文學作品也如同商品一般,在其“制造”過程中走上了流水線工程。如今網(wǎng)絡作家的流行稱謂是“寫手”“文字的搬運工”等等諸如此類,曾爆料說網(wǎng)絡上一部百萬小說的成書過程一般是這樣的:首先列出具體詳細的章節(jié),之后找來不同的寫手完成各章節(jié)內容。分工合作,高效高產(chǎn),作品就像是等待組裝零件的半成品,由寫手們分工組裝,按照模型出版完成。然而到最后寫手甚至都不知道這本書到底寫了些什么?

      與消費性突出的文學制造同樣值得深思的,是文學標準的模糊。人們的觀念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以往的“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已經(jīng)被淡忘,文學不再僅僅是勸善懲惡道德說教的工具,作為商品的文學,其消費性更加突出。[4]對讀者、市場、消費的關注成為新的標準,忽略經(jīng)典性、重視大眾化成為新媒體文學創(chuàng)作的新的趨勢。同時文學的標準更具有彈性,某部文學作品一旦走紅勢必引來文學跟風,例如蕭鼎的《誅仙》熱銷后,又有系列類《誅仙之再續(xù)前緣》、《誅仙之情歸何處》、《誅仙后續(xù)》等等以及仙俠類《仙劍神曲》等相似作品的出現(xiàn)。

      (三)百萬長篇與微型“段子”的兩極分化 洋洋灑灑的長篇巨著和短小精悍的手機文學、“段子”文學作為最受讀者青睞的兩大類型,直觀地表現(xiàn)出了新媒體文學的兩極分化。作品的拉長和壓縮背后,表現(xiàn)出來的是新媒體語境中閱讀和創(chuàng)作的艱難處境。一方面,作品的拉長是為了賺取更多的稿費。在日益競爭激烈的新媒體文學市場中,以作品儲備和更新速度拉攏讀者的文學網(wǎng)站,不得不以商業(yè)價值來誘導作者的創(chuàng)作速度和篇幅長度,創(chuàng)作者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一味的擴充章節(jié),拉長篇幅,動輒就連載幾百萬字的小說,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虎頭蛇尾、情節(jié)冗雜等問題。另一方面,作品的壓縮背后,表現(xiàn)出來的是人們日漸浮躁的心。伴隨著手機載體的普及,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變得越來越快,更加愿意利用最小的成本來獲取最大的效益,對于文學作品的閱讀也是如此。

      (四)“戲說”心理和責任感的缺失 新媒體文學將文學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推向了一個娛樂的時代,文學的經(jīng)典性被日益弱化。無論是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者的游戲精神,還是文學閱讀過程中讀者以游戲的狀態(tài)完成閱讀,這些背后都潛藏著一種“戲說”心理。在這種心理背后,表現(xiàn)出的是對經(jīng)典話語、主流文化、社會責任感、現(xiàn)實理性的疏離。從新媒體文學的創(chuàng)作大軍來看,草根崛起,邊界消失,不僅帶來了創(chuàng)作主體的大繁榮,同時也使得自由開放的思想深入人心。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大量粗俗的言語充斥網(wǎng)絡,解禁了原先文學陣地中的倫理道德,人類原有的經(jīng)典被解構,伴隨著原著的“再創(chuàng)造”,大量歷史形象被顛覆,歷史認知被篡改,價值混亂,美丑難分,善惡難辨,真假顛倒。文學創(chuàng)作變得自由隨意,缺乏精品意識,低俗作品充斥著市場。在文學閱讀中,“娛樂至上”成為信條,文學接受被強化凸顯,讀者在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同時,對作家作品過分頤指氣使。不論是文學的創(chuàng)作還是文學的閱讀,這種“戲說”心理都直接造成了作者或者讀者的責任感缺失,不利于社會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結語

      開放便捷、互動性強的新媒體環(huán)境改變了文學創(chuàng)作和閱讀的習慣,文學變得更加多元與豐富,文學創(chuàng)作回到了原初的娛樂消遣和自我表達,打破了經(jīng)典的藩籬,卸下了強加在身上的重負;傳播方式的改變使創(chuàng)作變得不再遙遠。但這種大眾化繁榮的表象之下卻存在某種隱憂。一方面,新媒體文學降低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門檻,使得人人都有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文學夢,促進了文學的繁榮;但是,對文學的要求應該更高,也就是說,在人人都有機會成為作家創(chuàng)作文學的時候,真正的文學就被要求具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創(chuàng)造更高層次的閱讀審美活動。在注重文學的消費性的同時,也必須注重文學創(chuàng)作的精神內涵;在注重文學創(chuàng)作的大眾化的同時,必須強調文學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性。面對新媒體文學語境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更要注重時代賦予文學的精神和責任,才能真正實現(xiàn)文學的大繁榮大發(fā)展,打造出順應潮流的時代最強音。

      參考文獻:

      [1]黃雪梅.新媒體帶來廣電發(fā)展的新機遇[J].中國傳媒科技,2014(02):19.

      [2]蔡思文,譚云明.盛大文學的運營模式[J].網(wǎng)絡傳播,2010(07):66.

      [3]柯優(yōu)優(yōu),等.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文學創(chuàng)新新變[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35):2.

      [4]徐小龍.虛擬社區(qū)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J].財貿經(jīng)濟,2012(03):114-123.

      Study on Reading Form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Literature

      LI Jia,GUO Jian-qi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enhanced interaction brings the change of the change of literature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literature to digital television,the Internet,mobile phones as the carrier to build the new media platform already indicates a new“new media era”.New media literature,has not only the media,but opens the new literary hall.And litera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ading and writing in the new media in the context of the fragmentation trend intensified,the author and the reader's interaction,and the rise of the spirit of the game,also showed the debris in the shallow generalization and randomness,prominent literary consumption,the polarization of length and the author and the reader's lack of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new media;reading;literary consumption;responsibility

      I059.99

      A

      〔責任編輯 裴興榮〕

      2017-02-25

      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文藝學學科地方化與歷史化的教學體系構建”(J2011074)

      李 佳(1979-),女,山西懷仁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文藝理論與批評;郭劍卿(1964-),教授,通信作者。

      1674-0882(2017)03-0051-05

      猜你喜歡
      文學創(chuàng)作語境文學
      梅卓文學創(chuàng)作論
      阿來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5:30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chuàng)作論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曹文軒的文學創(chuàng)作作品
      當代作家(2018年11期)2018-11-27 05:00:00
      論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虛構
      語言學習中語境化的輸入與輸出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3
      跟蹤導練(三)2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fā)語
      我與文學三十年
      小說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
      同仁县| 曲靖市| 鹿泉市| 类乌齐县| 四会市| 怀宁县| 翼城县| 武胜县| 呼玛县| 海阳市| 罗定市| 中阳县| 大化| 和田县| 龙胜| 铜陵市| 当阳市| 卫辉市| 汝南县| 周宁县| 永年县| 杭锦后旗| 原阳县| 亳州市| 江永县| 汝南县| 安康市| 那坡县| 封丘县| 宣化县| 琼海市| 商城县| 遵义县| 苏尼特右旗| 罗山县| 九龙城区| 绍兴市| 五常市| 铁力市| 鹤壁市| 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