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容像是中國古代人物肖像畫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集展示和教化意義于一體,盛行于官方和民間。清代容像繪制較為流行和普遍,傳世至今者很多,對于研究歷史事件、風俗人情、制度法規(guī)、繪畫表現(xiàn)技法演變等有較大參考價值。本文對容像的繪制進行淺要分析,得出了清代容像繪畫的表現(xiàn)語言豐富多樣、技法以中國傳統(tǒng)為主并輔以西方表現(xiàn)手法、有一定的合理變通之處的結論。
關鍵詞:清代;容像;繪制;表現(xiàn)語言;技法
容像是中國古代人物肖像畫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具體記錄了人物的容貌,有頭像、半身像、全身坐像、全身站像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在沒有照相技術的時代,容像是中國古代逼真記錄個人相貌神情的重要手段。明清兩朝中國科舉制度登峰造極的時代,學而優(yōu)則仕的觀念深入人心,在家國同構的宗法農業(yè)社會里通過科舉步入仕途,不僅是個人命運的逆襲,更是家族榮耀;為科舉入仕者繪制容像懸掛于家中、百年以后請入宗祠,是農業(yè)社會背景下的中國家族對族人、子孫后代進行教化的重要手段,故在明清兩朝,容像的繪制和使用在官方民間都十分興盛。清代是中國最后一個皇朝,傳世文物很多,尤其是容像,對于研究歷史事件、風俗人情、制度法規(guī)、繪畫技法演變等具有較大參考價值,故筆者撰文擬對清代容像的繪制表現(xiàn)語言及技法進行淺要解析。
一、清代容像繪制的表現(xiàn)語言概說
容像是人物肖像畫中的一種,中國古代人物繪畫中還有很多行樂圖、人物長卷等,容像人物與后者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必須身著當時官方所認可的代表身份等級的冠服且儀態(tài)端正,而行樂圖等畫作中的人物則著裝不必正式、儀態(tài)各異,充滿生活氣息??梢娙菹耦愃朴诮裉旃毴藛T的證件照、領導人標準像等,具有公示和強烈的教化意義。清代是由世居中國東北的滿洲部落建立的政權,入關統(tǒng)治全中國后雖效法文治、采用明代科舉制度,但仍崇尚其立國打天下的武功,故清代有很多表現(xiàn)皇室成員和武官身著戎裝、手持兵器的容像,這與明代有很大區(qū)別,明代武官容像通常也需身著袍服,不展示兵器。相對而言,清代容像的表現(xiàn)語言更為豐富,除了記錄人物的真實相貌、儀態(tài)著裝外,甚至還有將武將戰(zhàn)馬一同繪入畫卷的,如清代宮廷畫師、西方傳教士郎世寧所繪制的《乾隆帝大閱鐵甲騎馬圖》等,雖然這樣的異類很少,但也足可看出,在中西方交流已逐漸頻繁的清代,容像繪制的表現(xiàn)語言較以前的朝代卻是豐富了許多。
二、清代容像的多種繪制技法簡述
容像因為需要高高地懸掛展示,故其尺幅通常較大,很多容像畫卷的長度超過常人身高,所繪制人物的尺幅達真人大小,畫作中的長線條有較多運用,繪制容像的畫師需以足夠腕力和耐心,方可用長鋒毛筆自如表現(xiàn)服飾線條。同時大尺幅的容像畫紙常豎立于斜面上以便畫師站立操作,進退自如、把握整體觀感,這對畫師的體力也有一定要求。此外,清代中后期以來,尤其是鴉片戰(zhàn)爭之后的中國與西方交往日益增多,西方人的寫實繪畫技法對中國畫師也逐步產生影響,除宮廷的傳教士畫作之外,很多民間畫師也逐漸接受了西方繪畫所強調的體積感和光感表現(xiàn),因此清代末期開始有具備素描風格的容像面世,而以油畫等西方繪畫形式所表現(xiàn)的容像作品也有出現(xiàn)。在傳承中國古典繪畫技巧的同時也有西方的繪畫技法融入,這是清代后期容像繪畫作品的特點。再后來,因為照相技術的普及尤其是清末科舉制度的正式終結,作為體現(xiàn)科舉榮耀的容像繪畫,也就大踏步地步入了暮年。
三、清代容像繪制時的變通之處
通常懸掛于祠堂或家中顯要位置的容像,其中正襟危坐的人物儀態(tài),要起到紀念先人和教化后代的作用,人物必然要身著綴有等級圖案的官服或官方認可的常服。清代官員服飾通過前胸后背的補子和官帽上的珠寶花翎來區(qū)別等級,珠寶位于官帽頂端而花翎位于官帽后方,榮勛卓著的官員常被皇帝賜予雙眼、三眼孔雀翎用于裝飾官帽。但在容像繪制表現(xiàn)時,頭戴官帽的正臉形象會將花翎遮擋,無法體現(xiàn)出這一殊榮,于是容像畫師們采用了變通的辦法,將官帽后方的花翎向頭部一側斜出,通常在人臉右側露出,因此容像人物的正面形象中能看見頂戴花翎、但實際上身著清代官服的人物從正面通常是看不見官帽后方裝飾物的??梢娗宕嫀焸兏鶕?jù)實際情況,在繪制容像時作出了一定變通,既不違背規(guī)定又可表現(xiàn)更多的裝飾元素,以更好地突出容像的教化功能和紀念意義。
四、結語
容像是中國古代人物繪畫中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具有藝術和文獻價值,起到了教化后代和紀念先人的作用。隨著時代發(fā)展、社會結構變遷和攝影技術的普及,傳統(tǒng)容像繪畫已基本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但清代容像繪制的發(fā)展變遷,也是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結構和面貌變遷的一個縮影。清代容像繪制的表現(xiàn)語言豐富多樣、技法傳承中國古典繪畫技巧并融入了西方表現(xiàn)手法、并根據(jù)實際情況作出了一定的合理變通。本文對清代容像繪畫的表現(xiàn)語言和技法進行了淺要解析,是為從歷史中尋找可供當代人物繪畫借鑒的技法和思路,筆者還將在今后的學習與創(chuàng)作中進一步深入學習和借鑒。
參考文獻:
[1]張麗,明代容像的繪制表現(xiàn)及技法淺析[J],戲劇之家,2016年10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