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珍
PCD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應中心外來器械管理中的應用
李麗珍
[目的]探討PCD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應中心外來器械管理中的應用。[方法]對消毒供應室的外來器械采用計劃、執(zhí)行、檢查、行動循環(huán)模式(PDCA cycle)進行系統(tǒng)管理。[結果]與傳統(tǒng)管理方法相比,PDCA管理模式對消毒供應中心外來器械的管理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器械驗收率由68.9%提高到100.0%,器械去向明確率由82.3%提高到95.3%,器械遺失率由3.5%降到1.6%。[結論]PDCA管理模式可減少消毒供應中心外來器械的差錯,降低外來器械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
外來器械;消毒供應中心;PDCA循環(huán);醫(yī)院管理
外來器械是醫(yī)療器械生產(chǎn)廠家、公司租借或免費供給醫(yī)院,可以重復使用的醫(yī)療器械[1]。外來器械具有價格昂貴,種類繁多、結構復雜、專業(yè)性強等特點[2]。由于此類器械流動性大,且來源途徑較多,因此在消毒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更為復雜,潛在的隱患也較多[3-4]。我院消毒供應中心采用PCDA管理模式對消毒供應中心外來器械進行系統(tǒng)、科學、規(guī)范化管理?,F(xiàn)將管理要點總結報道如下。
1.1 外來器械交接時存在的問題 在消毒供應中心實行集中管理之前,外來器械是由供貨商在手術室與臨床科室之間交叉流動,在供應室只是代理消毒而已;如今在消毒供應中心處理要經(jīng)過清洗、消毒、滅菌等標準化流程,所需時間長,影響器械使用及周轉頻率,故不愿交由消毒供應中心全程處置,加之外來器械精密、昂貴,交于消毒供應中心處置時有顧忌。時間隨意性,往往上午送,下午手術,致使本科室人員為滿足手術需要,只做清洗、消毒、滅菌等,忽略了記錄,給追溯造成困難。
1.2 外來器械清洗、消毒、滅菌時存在的問題 外來器械結構復雜,又缺乏合適清洗工具;剛接外來器械無正確的拆卸知識,造成清洗缺陷。另外,器械公司提供的硬質容器污垢、有機物殘留,內表頑垢、銹斑點布滿各個角落,加大了清洗難度。無專用容器,器械超重、超大,可拆卸的部分未拆分,擺放凌亂、重疊。由于廠商未提供相應的滅菌參數(shù),致滅菌質量不保障,未實行生物監(jiān)測放行制度,記錄不完善。
2.1 計劃(plan,P) 針對外來器械在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制定系統(tǒng)化管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加強外來器械供應商對器械及外來器械使用科室的管
理。②規(guī)范外來器械在消毒供應中心交接及追溯制度。③外來器械清洗、消毒、滅菌的標準化。
2.2 執(zhí)行(do,D)
2.2.1 加強對外來器械供應商、器械及外來器械使用科室的管理 外來器械由醫(y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全面管理,制定外來器械管理制度,每一份外來器械需要經(jīng)過醫(yī)務處、醫(yī)學裝備部、手術室、臨床科室、消毒供應中心、臨床科室等部門,明確各部門職責,做到審核資質、通知使用、交接器械、消毒滅菌、使用器械、返還器械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均有制度可循,有規(guī)范可依。2.2.2 規(guī)范外來器械在消毒供應中心交接及追溯制度 由醫(yī)院感染管理科設計印制“外來器械使用登記卡”,實行器械進出“雙簽字制度”,即經(jīng)授權的供應室接收人員首先察看四單:設備科認證并簽字的單據(jù)、醫(yī)務處審核同意單、外來器械清單、追溯單。然后與供貨商依據(jù)器械清單當面清點器械數(shù)量、品種,并檢查功能完好程度,并核對信息,包括使用病人姓名、住院號、術式、主刀醫(yī)師、器械名稱品牌、型號和數(shù)量、公司名稱等。記錄在“外來器械使用登記卡”上,雙方簽名,并索要供貨商聯(lián)系電話。消毒供應中心成立外來器械質控管理小組,每周對外來器械的交接驗收登記、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手術室跟蹤使用等進行抽查。外來器械使用后,由手術室初步處理后,由消毒供應中心回收、清點、核實器械,無誤后填寫交接清單。器械按清洗流程進行清洗處理,然后依需要或按標準滅菌后復用或由公司業(yè)務員清點核對無誤后在交接本上雙方簽名后取走。
2.2.3 外來器械清洗、消毒、滅菌的標準化 對于外來器械的清洗,應由廠商提供書面的操作指導,嚴格按照廠商指導進行清洗,若廠商無法提供相關書面文件則應咨詢廠商。提供匹配的清洗工具;污染嚴重者,上清洗機前加手工清洗,能拆分的器械盡量拆卸到最小單位。清洗時設專用籃筐,并掛標識牌。小物品如小螺絲等使用專用器械盒或單獨放置以免丟失,動力工具選擇手工清洗。清洗監(jiān)測打印記錄粘貼于“外來器械使用登記卡”上。外來器械清洗后,器械護士依照器械清單清點數(shù)目、種類,檢查清洗合格、功能完好經(jīng)雙人核對無誤后記錄于“外來器械使用登記卡”并簽字。器械包裝好后,根據(jù)器械材質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滅菌方式,規(guī)范裝載、規(guī)范卸載。硬質容器和超重的組合式手術器械,根據(jù)WS310.2標準,應由供應商提供滅菌參數(shù),每批次進行生物監(jiān)測,并記錄于生物監(jiān)測本上,生物監(jiān)測合格后方可發(fā)放。
2.3 檢查(check,C)
2.3.1 滿意度調查 調查臨床醫(yī)師、手術室護士等對外來器械包裝、配套、清潔度等滿意度,是否有包內容物與標簽不符合、消毒滅菌包未徹底烘干、滅菌指示卡不合格以及器械送達不及時等情況。
2.3.2 外來器械使用質量控制 醫(yī)院由醫(yī)務處及醫(yī)院感染管理科組成的質量控制小組進行不定期抽查。消毒供應中心質控小組每月初制定本月外來器械質控重點內容,每周抽查1次,當班質檢員每天檢查及時解決存在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并登記在冊。室間質控每季度開展1次,由我市其他三級甲等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委派人員交叉進行。
2.3.3 意見反饋 對于外來器械在消毒供應中心所發(fā)生的問題及時向醫(yī)院感染管理科、醫(yī)務處、手術科室、器械供應商等部門反饋,對于反饋的問題、處理的時間、處理的方法以及處理后的效果進行登記。
2.4 行動(action,A)
2.4.1 管理改進 在傳統(tǒng)管理方法的基礎上加入目視管理,目視管理亦稱為看得見的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觀、色彩適宜的各種視覺感知信息來組織現(xiàn)場工作或生產(chǎn)活動,以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傳遞、接收信息,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種管理方法。例如:對常規(guī)器械和外來器械、非急診手術和急診手術、植入性和非植入性器械等進行醒目標識,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減少了流程差錯;對外來器械進行二維碼標識,交接、消毒、滅菌等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掃碼管理;消毒供應中心外來器械存在的問題、管理的不足等定期進行“頭腦風暴”,集思廣益、開拓思路,增強團隊精神,更快更高效解決問題;經(jīng)院方協(xié)調,組織醫(yī)務處、醫(yī)院感染管理科、手術室、供應商、醫(yī)學裝備部等部門舉辦協(xié)調會,解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4.2 業(yè)務改進 增加交接、消毒、滅菌、追溯等信息內容,例如:將交接時間、失效時間等精確到小時,記錄消毒滅菌設備的編號、型號等,對于使用者為傳染病病人(或病原攜帶者)的外來器械進行分類登記管理;改進消毒、滅菌、包裝等方法;開通急診外來器械“綠色通道”,保證發(fā)放時效;組織業(yè)務培訓,由器械公司選派資深業(yè)務員向供應室工作人員介紹常用手術器械相關知識,如器械的基本原理、性能、拆裝步驟、維護保養(yǎng)、滅菌方法和參數(shù)、注意事項等。
收集常規(guī)管理外系器械(283件)與PDCA管理外來器械(317件)的器械驗收、器械去向、器械遺失情況并進行比較,詳見表1。
表1 PDCA管理與常規(guī)管理各指標對比
邊冬梅等[5]報道,外來手術器械在術中和術后的污染率明顯高于手術室器械,而且隨著手術時間的延長,污染率增加。張美貞等[6]研究指出,針對外來器械綜合管理存在的難點問題分析并制定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可保證病人安全,減少醫(yī)院感染的重要途徑。張瑩瑩等[7]報道,品管圈應用于手術室外來器械管理可提高手術室外來器械的合格率,增加手術醫(yī)生的滿意度。因此,加強外來器械的管理非常重要,做好外來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是保證病人健康與生命安全的前提和必要條件,也是避免醫(y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4]。
PDCA循環(huán)是由美國戴明博士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分為計劃、實行、檢查、行動4個階段[8],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按照質量計劃的制訂和組織實現(xiàn)的過程循環(huán),不僅在質量管理體系中運用,也適用于一切循序漸進的管理工作。我院消毒供應中心自采用PCDA模式管理外來器械以來,嚴格執(zhí)行外來器械管理制度,規(guī)范了外來器械的處理流程,包括器械的準入制度、接收流程、清洗流程、包裝流程、滅菌流程、發(fā)放流程以及監(jiān)測與追溯管理,使外來器械的管理更加制度化、規(guī)范化,由消毒供應中心對外來器械標準化處理提高了器械清洗質量,保證了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從而保障了病人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強外來器械使用后的管理,使器械使用后返回消毒供應中心進行規(guī)范化處理,與常規(guī)管理模式相比,PDCA管理模式器械有效驗收率及去向明確率明顯上升,器械遺失率明顯下降,降低了醫(yī)療風險,確保醫(yī)療安全,值得推廣。
[1] 郭宇.外來器械的管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2):274.
[2] 葉卉.運用PDCA循環(huán)法管理外來手術器械的效果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0):1249-1250.
[3] 侯二英,馮美連.追蹤法在外來器械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3C):1131-1132.
[4] 李海燕.骨科外來器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全科護理,2014,12(4):1133.
[5] 邊冬梅,張永濤.骨科手術外來器械與手術室器械污染情況對比分析[J].護理研究,2015,29(12C):4569-4571.
[6] 張美貞,張定潔,阮奕滿.外來器械綜合管理存在的難點問題分析及應對措施[J].全科護理,2014,12(5):1318 -1319.
[7] 張瑩瑩,唐美玲,楊鑫鑫.品管圈在手術室外來器械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9(10A):3539-3541.
[8] 許樂.PDCA循環(huán)法在消毒滅菌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1):65.
(本文編輯孫玉梅)
Application of PCDA management mode in foreign equipment management in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Li Lizhen
(Shanxi Provincial Cancer Hospital,Shanxi 030013 China)
李麗珍,主任護師,本科,單位:030013,山西省腫瘤醫(yī)院。
R471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0.041
1009-6493(2017)10-1277-02
2016-06-28;
2017-03-14)
引用信息 李麗珍.PCD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應中心外來器械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10):1277-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