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生華/甘肅省家畜繁育中心
謝家聲/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
治療奶牛胎衣不下的幾種有效方法
吳生華/甘肅省家畜繁育中心
謝家聲/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
胎衣不下是指母牛產(chǎn)出犢牛后,胎衣不能在正常時間內(nèi)脫落排出而滯留于子宮內(nèi)所引起的奶牛產(chǎn)科疾病。由于胎衣不下引起的子宮內(nèi)膜炎發(fā)病率顯著增高,常致使其發(fā)情延遲、配種期延長,配種次數(shù)增加,空懷時間增加,嚴重影響母牛繁殖效率,甚至造成奶牛終生不孕,縮短了奶牛使用年限,增加了淘汰率,已成為奶牛繁殖障礙的主要原因。防治牛胎衣不下的方法多種多樣,誠難悉數(shù)。結(jié)合多年臨床經(jīng)驗,以下治療奶牛胎衣不下的方法均有一定療效,臨床可根據(jù)具體醫(yī)療條件靈活選用。
(一)后海穴注射藥物治療牛胎衣不下
1.注射亞硒酸鈉VE注射液。研究表明,奶牛胎衣不下與硒和VE缺乏有密切的關(guān)系,據(jù)此,筆者曾對86頭臨床胎衣不下奶牛,后海穴注射亞硒酸鈉VE注射液進行治療,每次15 ml,每天1次,直至胎衣完全排出。經(jīng)注射治療的86頭病牛,胎衣在24 h內(nèi)(注射治療1次)完整排出者64頭,占74.42%(64/86),48 h內(nèi)(注射治療2次)完整排出者8頭,占9.3%(8/86),72 h內(nèi)(注射治療3次)完整排出者5頭,占5.81%(5/86),經(jīng)過3次治療胎衣完全排出的9頭,占10.47%(9/86)。
2.注射麥角新鹼。劉萬平用后海穴注射麥角新鹼注射液治療胎衣不下58例(其中牛42例,羊16例),用藥后1~6 h胎衣即可自行排出。具體治療方法是將患畜站立保定在六柱欄內(nèi),后海穴(肛門與尾根之間凹陷正中處)向前上方與尾薦椎平行刺入4~6 cm,注藥2~3 mg,用藥l~2次可排出胎衣。
3.腦垂體后葉激素注射液。李云輝用腦垂體后葉激素注射液,行后海穴注射治牛胎療衣不下9例(其中黃牛2例,水牛7例),用藥后2~4 h,胎衣即可排出。其方法是將患牛站立保定在六柱欄內(nèi),于后海向前上方與尾薦椎平行刺入4~6 cm,注射藥液2~5 ml。
4.甲基硫酸新斯的明。鄭宏亮試用甲基硫酸新斯的明交巢穴內(nèi)注射方法治療奶牛胎衣不下療效滿意。方法是取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10 ml/頭,用金屬注射器吸好藥液,穴位皮膚用5%碘酊消毒后,用長15~20 cm的16號針頭斜向前上方(與薦椎平行)進針10 cm,將藥液注入交巢穴內(nèi)。采用本法共治療35例,除6例未能在4 h內(nèi)排出外,其余29例均先后在4 h排出。陳慶波等對產(chǎn)后胎衣未正常排出的53頭母牛進行交巢穴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也稱新斯的明)4~20 mg,患牛注藥后4~8 h內(nèi)滯留胎衣全部排出,效果滿意,沒有出現(xiàn)子宮脫出等異常病例。
5.當歸注射液及復方丹參注射液。郭玉金等對26頭胎衣不下的奶牛用百會穴配合交巢穴注射當歸及復方丹參注射液進行治療,結(jié)果胎衣排出率達100%,用藥后的當年受孕牛占96.2%。首先剪斷垂露于陰門外的過長胎衣,并每天用0.1%的高錳酸鉀清洗患畜后軀及牛床,以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子宮。第一天進行百會穴注射,首先用酒精消毒百會穴(腰薦間隙)處皮膚,用12號針頭垂直刺入2~3.5 cm,然后注入當歸及復方丹參注射液各10 ml。第二天以后進行交巢穴注射,在肛門與尾根之間的凹陷處(交巢穴處),清洗、消毒,用12號長針頭,與薦椎平行朝前上方刺入4~5 cm,然后注入當歸及復方丹參注射液各10 ml,每天一次,至胎衣排出。同時根據(jù)奶牛體質(zhì)狀況采取增強機體功能,促進胃腸消化功能,抗菌消炎。用10%葡萄糖500 ml×2,10%葡萄糖酸鈣10 ml×20~100支,50%葡萄糖20 ml×20~50支;10%氯化鈉300~500 ml;0.9%氯化鈉500 ml,160萬單位青霉素×3~5支(或根據(jù)當時條件選擇抗生素),每天1~2次。
(二)肌肉或皮下注射藥物治療牛胎衣不下
1.注射前列腺素F2α(PGF2α)。劉智喜對分娩后8 h內(nèi)尚未完全排出胎衣的母牛,在半腱肌處注射25mg PGF2α(試驗組),經(jīng)用PGF2α處理的34頭母牛中有27頭(79.4%)在處理后12 h內(nèi)排出完整胎衣。經(jīng)PGF2α處理后的胎膜滯留率為20.6%,而對照組則為47.7%,差異顯著(P<0.05)。在自然分娩8 h后的奶牛,用PGF2α處理可使其胎膜滯留的發(fā)生率顯著下降,于處理后12 h內(nèi),PGF2α組奶牛的胎衣排出率平均為未處理母牛的2.3倍。
2.注射初乳。鄧紅雨等在奶牛分娩后3~6 h頸部兩側(cè)皮下注射健康奶牛初乳各25 ml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經(jīng)126頭胎衣不下奶牛治療試驗結(jié)果表明,其治愈率為93.65%。利用奶牛初乳防治胎衣不下的效果顯著,經(jīng)產(chǎn)牛的效果優(yōu)于初產(chǎn)牛。
(三)口服藥物治療牛胎衣不下
1.宮衣凈合劑。筆者對產(chǎn)后8 h胎衣未能排出的奶牛,立即灌服“宮衣凈”合劑500 ml,6 h仍未排出時繼續(xù)灌服500 ml;此后如胎衣仍未排出,可每天灌服2次,每次500 ml,直至胎衣完全排出。共收治奶牛胎衣不下病例14頭,在產(chǎn)后8~9 h灌服“宮衣凈”500 ml,治療一次胎衣排出8頭,占57.2%,平均排除時間7.8 h;“宮衣凈”治療奶牛胎衣不下的總有效率85.7%。
2.參靈湯。黨參、黃芪各30 g,生薄荷、五靈脂各30 g,當歸60 g,川芎、益母草各30 g,全部研成粉末狀,用開水沖服,每天2次。
3.加味益母車前散。益母草200 g,車前子(酒炒)250 g,當歸70 g,川芎20 g,黨參150 g,紅花40 g,炙甘草100 g,共研為細末,開水沖調(diào),候溫加黃酒250 ml或低度白酒150 ml,一次灌服(空腹)
4.加味生化湯。生化湯見于《傅青主女科》,也是傳統(tǒng)獸醫(yī)治療家畜胎衣不下的首選藥方。主要由以下藥物組成,當歸、益母草各120 g,川芍60 g,雙花、王不留行各40 g,炮姜、灸甘草各20 g。研為細末、開水沖泡,候溫灌服。
5.灌服羊水。母牛分娩時,開始胎膜水泡露出。這時準備一個干凈的水盆或水桶,等牛犢的前蹄將胎膜頂破時,用水盆或水桶將“羊水”接住,放在一旁,待牛犢產(chǎn)下后,母牛站立起來時,把“羊水”給母牛灌服下去。這樣,母牛在10h后,即可順利排出胎衣,其效果顯著。另外,“羊水”還可以縮短母牛惡露凈化期,促使母牛身體盡快恢復。
(四)子宮灌注治療牛胎衣不下
1.子宮灌注抗菌藥物。金霉素l g,或者土霉素2 g,加入10%生理鹽水500 ml,將藥物溫熱后直接注入子宮,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促使胎盤縮小,利于胎衣排出體外。
2.子宮灌注高滲食鹽水。在胎衣脫離前,每日一次向子宮內(nèi)膜與胎膜之周注入10%的氯化鈉溶液2 000 ml,3~5 d,胎衣可自行脫落,或稍加牽引即行脫落,有時在注人氯化鈉溶液時,借母牛努青胎衣亦可自行脫落。胎衣脫落后,每日以0.5%過錳酸鉀溶液2 000 ml沖洗子宮角一次,經(jīng)2~3次后,惡露即呈黃色漸變白色。以后每隔1~2 d子宮內(nèi)導人稀碘溶液(碘片1.0 g,碘化鉀3.0 g,蒸餾水6.0 ml為原液,取其1 ml用溫開水500 ml稀釋)1 000 ml,一般2~3次后,子宮排出物即呈透明粘液,即可停止治療。
3.子宮灌注雌激素。應用雌激素類藥物治療奶牛胎衣不下,同樣適用于子宮收縮力不足、子宮弛緩的母牛,子宮灌注雌激素效果優(yōu)于肌肉注射。對28頭分娩后母牛子宮內(nèi)灌注乙烯雌酚,每頭每次25 mg,在28頭分娩后2 h內(nèi)子宮灌注25 mg乙烯雌酚的母牛中,有26頭在分娩后12 h胎衣完全排出,占92.86%。由此可見,雌激素類以及催產(chǎn)素藥物亦可有效地治療奶牛的胎衣不下,但須在母牛分娩后及時處理。
4.子宮灌注碘溶液。碘溶液配制方法為:碘5 g、碘化鉀10 g、蒸餾水1 000 ml,混合溶解。將此碘溶液灌注到子宮壁與胎膜的間隙之中,每次用量在150~300 ml,1次灌注。投藥后,數(shù)小時內(nèi)即可完整排出胎衣。特殊病例可隔日再灌注一次。
(五)人工剝離治療胎衣不下
手術(shù)剝離不可以在胎衣不下早期進行,最好在用中藥治療幾天后再進行胎衣剝離。剝胎衣前,先采用適量溫水灌腸,讓牛排出直腸中的積糞或者親自用手掏出;用繃帶把尾巴纏住,拉向一側(cè),再用0.2%~0.3%高錳酸鉀清洗牛外陰部,進行消毒處理,同時向子宮內(nèi)注入10%氯化鈉500 ml。胎衣剝離時左手握住露在外面的胎衣,右手順陰道伸人到子宮內(nèi),找到子宮葉,然后用拇指操作,找到胎盤的邊緣處,把食指或拇指伸人胎兒胎盤和母體胎盤之間進行分開操作,由于剝離子宮角尖端的胎衣非常困難,可以進行輕拉胎衣,再將手迅速抓住還未分離的胎盤,這樣即可順利地完成剝離胎衣。胎衣剝衣完畢后,可用0.1%高錳酸鉀沖洗子宮,為防止子宮感染,可選擇注入抗菌藥物溶液,連續(xù)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