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進 周 英
(涼山州蠶種場,四川 德昌 615512)
淺談提高一代雜交種雜交率的措施
楊曉進 周 英
(涼山州蠶種場,四川 德昌 615512)
雜交率是桑蠶一代雜交種成品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其重要性與蠶種病蛾率、病卵率、孵化率、良卵率相同,行業(yè)標準明確規(guī)定桑蠶一代雜交種雜交率低于95%的批次為不合格蠶種。四川省從2001年開始對全省的越年蠶種進行抽查,實行4齡斑紋鑒定或繭形比對判定其雜交率指標是否達行業(yè)標準,凡抽查未達標的批次均不準出庫使用,在冷庫就地銷毀。許多種場因在生產過程中忽視細節(jié)管理,造成了一代雜交種的雜交率指標不合格,被檢驗機構監(jiān)督銷毀,遭受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我場自2000年以來,便將一代雜交種的雜交率指標作為全場綜合考核目標之一,與年度績效利益掛鉤進行考核,生產過程中從上自下形成了注重細節(jié)管理的習慣;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17年來我場生產的一代雜交種,無論是被省行業(yè)管理部門抽檢的批次還是被國家農業(yè)部抽檢的批次 ,其雜交率都在99%以上,保持了良好的成績指標。優(yōu)異的質量指標不僅深得管理部門和用戶的好評,更為我場蠶種市場的開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筆者結合我場在提高蠶種雜交率指標方面采取的措施,對如何提高一代雜交種的雜交率提出粗淺的看法,供同行參考借鑒。
原種是繁育一代雜交種的基礎,要保證普種的雜合性,必須在選原種繁育過程中做好下列工作。一是加強母種、原原種繁育過程中的選卵、選蠶、選繭、選蛹、選蛾等五選工作,防止混雜。二是整理挖補選原種過程中,不同品種、品系要嚴格分開,杜絕混雜。
小蠶共育期間要嚴格分區(qū)分段,鵝毛、蠶筷、蠶網、塑料薄膜等必須分區(qū)專用,防止用具混淆帶入異品種蠶引起蠶兒混雜。大蠶飼養(yǎng)過程中異品種蠶不得同室飼養(yǎng),在對一個品種的操作完成需換品種時,必須檢查鞋祙、衣帽及用具等是否帶有蠶,防止操作不細心而人為帶入混雜蠶。
一是種繭收購回場后要組織好選繭工作,選繭過程中除選出淘汰各種不良繭、死籠繭外,還要嚴格剔除淘汰各種混雜的不符合品種性狀的蠶繭,保證參與制種種繭品種的純正。二是認真做好削繭后的蛹體鑒別和復鑒工作,防止雌雄蛹混雜。三是蛹體鑒別工作完成后,不同品種必須分室攤放,嚴禁異品種混攤混放。四是蛹體發(fā)蛾后,要組織專人進行捉純對工作,捉出的純對絕不能參與制種,要在專人管理下進行淘汰處理;制種捉蛾前還要再一次檢查是否有純對,嚴格剔除淘汰純對蛾、不符合品種性狀蛾,保證品種的純正。五是制種過程中要仔細做好雄蛾的管理和存放工作,嚴防雄蛾混雜影響雜交率。六是蠶蛾產卵過程中不同品種要分開,要嚴防端錯蛾或投錯蛾而造成混雜的情形發(fā)生。
總之,提高桑蠶一代雜交種的雜交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從選種繁育至原蠶種繭制種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均必須認真對待,精細管理,嚴格按制定的標準進行操作,認真做好防混防雜工作,才能最終提高一代雜交種的雜交率,充分體現(xiàn)一代雜交種的雜交優(yōu)勢,為蠶農增收創(chuàng)效奠定基礎。
楊曉進(1969-),男,中專,助理農藝師,從事原蠶生產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