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佳
(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福州, 350000)
哈羅德·品特近年來一直是國內學者研究英國戲劇的熱點,大多數(shù)學者傾向于將其戲劇創(chuàng)作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的“威脅喜劇”、中期的“記憶劇”以及后期的“政治劇”。由于品特的早期作品深受尤涅斯庫和貝克特等荒誕派作家的影響,無論是語言敘述的語無倫次還是作品結構的顛倒無序,學者們普遍關注作品的荒誕主題以及作品中所展現(xiàn)出現(xiàn)代社會人類生存的困境。盡管品特在1961年回答記者提問時就曾表示自己既不介入宗教也不介入政治,然而我們在他的早期作品中仍然可以找到涉及權力暴力斗爭等一系列政治性主題。與后期作品中通過故事情節(jié)直接展現(xiàn)政治權力斗爭相對比,早期作品的威脅主題同樣存在于社會與個人,宗教與種族,政治與權力等等中。本文以品特早期作品《送菜升降機》這部涉及政治的劇作為例,分析在荒誕的劇情與角色塑造背后所展現(xiàn)的政治倫理,揭示品特通過作品想要表達的政治倫理傾向。
倫理是研究政治話題時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如果政治是追求一個公共倫理的社會,研究政治就是研究倫理判斷的結果。[1]當政治違背了倫理,喪失了秩序的正當性時,民眾就可能通過反抗來捍衛(wèi)他們的特權或者主張變革。西方的倫理思想是從古希臘時期柏拉圖所創(chuàng)立的政治哲學開始的。“善”或“好”作為一種根本的價值目的,既是“城邦—國家”的政治追求,也是個人的美德追求,不同的只是前者體現(xiàn)著國家作為政治共同體的政治之善,而后者僅僅是作為個人目的追求的美德之善。[2]
在《送菜升降機》中,品特營造了一個非“善”的,違背倫理的,秩序混亂的社會背景。劇中殺手班以娛樂的態(tài)度向另一殺手格斯讀了兩則報紙上的新聞。一位87歲的老人在湍急的車流中無法橫穿馬路,也無人幫助他。最終他選擇爬到一輛貨車下面并被貨車碾死。另一位8歲的女孩殺死了一只貓,而她11歲的哥哥在旁邊目睹了事件的發(fā)生并且沒有阻止這一血腥事件。這兩則新聞都讓人感受到一個充滿冷漠、暴力的社會環(huán)境。亞里士多德曾指出:“人類由于志趨善良而有所成就,成為最優(yōu)良的動物,如果不講禮法、違背正義,他就墮落為最惡劣的動物?!盵3]品特在作品中用這些死亡和謀殺的行為暗示了戰(zhàn)爭對英國社會秩序的破壞以及戰(zhàn)亂期間對猶太人的迫害。二戰(zhàn)后社會犯罪事件頻發(fā),老人缺少社會的關愛,市民對老弱病殘的需求熟視無睹;兒童在這樣一個缺少愛與善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成長,也造就了兒童冷血的性格與暴力傾向。作為一名猶太人,在二戰(zhàn)剛剛結束時,盡管反法西斯主義的戰(zhàn)爭已經獲得勝利,年幼的品特和他的猶太同伴們仍時常遭受到其他人對他們的仇恨和攻擊。同時,在1949年時,品特兩次拒絕服兵役,并為此繳納了高額罰金。對待這樣缺乏公共倫理并喪失了正當秩序的扭曲社會,品特用自己的方式孤身應戰(zhàn),同社會制度做斗爭。
對于聽命于人的殺手,班和格斯對于他們的上司處于何方,是什么人士,連他們自己都不甚清楚。按照上司要求,班和格斯只能在黑夜里出門,到達的指定地點是一個連窗戶都沒有,關上門就成了四面密不透風的地下室。作為殺手本身,在執(zhí)行任務時都惶惶恐恐,擔驚受怕。在指令到來之前,他們只能與世隔絕,坐在房中,不知道外面發(fā)生的任何事情。而這間地下室也并非是能讓兩個殺手能安心等待的地方。房間里除了兩張床,沒有煤氣,沒有火柴,廁所無法沖水。兩人僅有的食物就是餿了的餡餅,融化的巧克力,已經酸了的牛奶和發(fā)霉的餅干?!氨唤y(tǒng)治者除了對權力統(tǒng)治的外在服從外,還應當內在地對權力政治具有發(fā)自內心的不可動搖的信任和身后持久的忠誠。如果缺失這種忠誠和信仰基礎,那么權力的統(tǒng)治只是一種赤裸裸的暴力,服從也只是一種被動的、毫無效率的消極對付。沒有激情,缺少雙方內心的交流和對話溝通,權利統(tǒng)治就缺乏可靠的基礎?!盵4]在《送菜升降機》中,隱藏的幕后指揮者除了行動前給予指令之后便再無發(fā)聲。被控制的殺手班和格斯在無盡的等待中陷入了未知的焦慮和恐懼中。既與外界隔絕,又缺乏物資,兩人漫無邊際,前后不搭的對話更顯示他們的內心已經對上層權力統(tǒng)治的信任發(fā)生了動搖,并對自身的安全感到不確定。他們除了在房間中消極被動等待指令的到來,別無選擇。殺手格斯更是直接表示:“不,說老實話。近來他似乎不太考慮我們的日子過得舒服不舒服了。”[5]
門下莫名塞進的12根火柴和突然下降的送菜升降機,無疑增加了兩名殺手的危機感與恐懼感。他們只能被動地接受這一切安排。沒有煤氣,火柴毫無用處。而送菜升降機不斷地傳送樓上點餐的紙條下來。從燉肉排加炸薯條和西米布丁,到肝、洋蔥和果醬餅,這些復雜的餐單都讓人不禁疑惑,樓上是餐館嗎?那為什么負責準備食物的地下室里什么都沒有?究竟是有人在試探兩名殺手,還是樓上的餐館真的來了客人?這一系列的問題同樣困擾著班和格斯,并引起了兩人極度的恐慌。他們把身上僅有的食物統(tǒng)統(tǒng)放在升降機上,同時預感到會有事件發(fā)生,于是整理服裝和槍械,做好行動準備。此時,格斯的抱怨再次道出了大家的疑惑:“他干嘛還不來聯(lián)系?我覺得我已經在這兒待了好些年了。我們從來沒有讓他失望,是不是?我們從來沒有讓他失望。......我們很可靠,對不對?”[5]格斯的話明確體現(xiàn)了下屬對上司已經產生了懷疑和不信任感?!皞€人只有在自覺地使自己服從于權力而不是權力強制個人服從時,權力才具有道德價值。”[4]上下級之間缺乏真誠的溝通,只有單一的命令和服從關系。上司從不考慮下屬的物質生活狀態(tài),只關心他們是否忠誠,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任務。這種缺乏倫理關懷的權力統(tǒng)治必然會導致下屬的動搖和消極對待。因此,可以窺見,劇中這一殺手組織的存在是缺乏道德價值的存在,除了用權力強制殺手服從命令外別無他法。這種統(tǒng)治方式必然會引起下屬的動搖與不忠誠。
同為殺手的班和格斯,作為劇中僅有的兩個人物,在封閉恐慌的環(huán)境下共同行動了多次,按常理說應該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上的好搭檔、好伙伴。然而,從兩人的對話中卻感受不到這樣和諧的倫理關系,有的只是彼此的前言不搭后語和相互猜忌。劇情一開始,便是本悠閑地靠在床上看報紙,等待行動指令的到來。與之相反,格斯始終處于一種焦躁的狀態(tài)。一會兒反復穿鞋脫鞋,一會兒試圖和本討論本次行動任務,一會兒又在抱怨房間里設施不齊全。這一切都被本歸結為由于格斯“對什么都不感興趣”,所以才會開始對行動感到“厭倦”。[5]兩人對待行動的不同態(tài)度,預示著兩人的命運結局會有所不同。本習慣于盲目的服從一切指令。上司讓他做什么他便做什么,既不質疑也不思考,甚至犧牲自己的搭檔,看起來是個令上司放心的殺手,因此上司安排做任何事情都由本來發(fā)號施令。他命令格斯去燒茶,檢查從門下塞進的火柴,回避格斯關于組織行動的許多問題,并且盡全力畢恭畢敬地去滿足樓上的點餐要求。與之相反,格斯完全不安于現(xiàn)狀。他的焦躁與不斷發(fā)問,展現(xiàn)出他對現(xiàn)狀的不再滿足,求助于搭檔的幫助,甚至對上司無理命令的質疑與反抗。在機械地重復了班所說的一連串行動命令和要求之后,他發(fā)出疑問在看似荒誕的劇情中卻存在著合理性:“要是他知道沒有煤氣,干嘛還要給我們火柴呢”?“你說過擁有它的人搬出去了。那么是誰搬進來了”?“他干嘛要玩這些把戲”?“我們是經過考驗的對不對”?[5]通過疑問與思考,格斯似乎識破了上司的意圖,這一系列荒誕的情節(jié)不過是上司在檢驗他們兩人?!霸谌祟愇拿靼l(fā)展的歷史中,幾乎所有的暴政和各種野蠻行為,它的施虐對象最后總是那些弱小的個人?!盵6]格斯正是意識到自己成為了施虐的對象,才試圖抗爭。然而對方的力量太過強大,上司也通過“考驗”認定格斯是個不“聽話”的手下,決定讓“聽話”的班來執(zhí)行殺死搭檔的任務。毫無人性可言的殺手組織,即便對于經過考驗的,值得信任的手下,依然要選擇只服從命令,沒有任何自我的殺人工具,排除一切可能試圖反抗或推翻暴政的個體。
胡繩曾經說過:“惟其尊重自我,才能覺得自己必須堂堂正正地生活與思想,發(fā)揮自己的存在的價值,這樣才能算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奴才。奴才俯仰隨人,不覺得自己的存在價值,也不去獨立地有所思想與感覺......他都不能算是一個獨立的人。惟其尊重旁人,才會承認旁人也有旁人的感情、要求、思想、意見種種,正如我們自己一樣,......所以必須尊重自己而又尊重旁人,也就是自己不做奴才也不把人家當做奴才,才能算是民主的精神”。[6]在劇中,地位較高的班正是放棄了自我,選擇做一個無條件聽命與人的工具,所以他才認為自己的搭檔也應當無條件服從上級并聽從自己的指令,停止抱怨,停止懷疑,停止反抗。品特在劇中把這種可怕的政治力量通過荒誕的方式揭示出來,展現(xiàn)了嚴重缺乏倫理關懷的同事關系以及在整個政治倫理失衡的社會環(huán)境中,個人逐漸失去尊嚴與自我,安于現(xiàn)狀,并無條件忍讓不正當?shù)慕y(tǒng)治方式。
人們觀察事實并用“對和錯”的標準進行衡量,權力政治的黑社會最終要走到道德判斷的高級法院面前。倫理道德對現(xiàn)實政治行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更進一步,人們拒絕政治中邪惡的一面……[4]現(xiàn)實社會中權力政治以及社會中所出現(xiàn)的黑暗行為正是激發(fā)了一部分人群的倫理覺醒意識。品特正是選擇了拒絕政治中所出現(xiàn)邪惡面。年輕時拒絕參加戰(zhàn)爭,到年老時依然積極評論國際政治,同時在文學作品中以荒誕的方式揭露并嘲諷了現(xiàn)實社會中出現(xiàn)的種種違反倫理的政治行為?!啊麄€社會,即一切社會組織、企業(yè)、政黨、團體等等,必須把尊重和保護每個人的生存權利、人格尊嚴和自由,作為其全部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6]唯有從尊重個人出發(fā),才能進而尊重一切社會組織和團體等等,最終構建一個政治倫理秩序和諧而規(guī)范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