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關工委辦公室
老少攜手學“兩史”
江蘇省關工委辦公室
多年來,江蘇省關工委非常重視對青少年進行黨史國史教育,并將此貫穿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在提升宣講效果上下功夫,在內容形式創(chuàng)新上做文章,在落細落小落實上求突破,提升教育針對性與實效性,取得扎實成效。
在提升宣講效果上下功夫,老少攜手話黨史。各地關工委發(fā)揮“五老”熟悉黨史國史的優(yōu)勢,鞏固充實“五老”宣講團隊伍,精心編寫宣講材料,組織“五老”宣講團走進學校、社區(qū),以紅色記憶、重大事件為線索,以地方史為補充,采取講故事等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青少年學習黨史知識、歌頌黨的恩情,從小知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海門市關工委成立黨史國史教育宣講團,在鄉(xiāng)鎮(zhèn)(街道)成立宣講分團,在社區(qū)(村)組建熱心“兩史”教育的志愿者隊伍,于去年5月舉辦宣講團成員培訓班,邀請專家專題輔導,安排骨干示范宣講?!捌咭弧鼻昂螅v團成員分赴全市69所中小學校密集開展宣講,3萬多名中小學生聽講。泰州市關工委宣講員胡宏根為寫好《學習英烈革命精神,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講稿,一輛自行車,一瓶礦泉水,跑檔案館、烈士陵園,采訪收集當地英烈的相關資料,白天跑、晚上寫,反復修改,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徐州市教育局關工委講師團團長周廣華,用3個月時間編寫創(chuàng)作了通俗易懂的《愛黨三字經》,并搜集整理上百幅歷史圖片,制作PPT課件。自去年5月開始,連續(xù)到10多所學校宣講,在廣大師生中產生熱烈反響,《人民日報》以《徐州老黨員,學校講童謠》為題作了報道。
江蘇省關工委主任曹鴻鳴等老領導出席南京市鼓樓區(qū)“追尋革命足跡做可靠接班人”活動
在內容形式的創(chuàng)新上做文章,豐富多彩創(chuàng)特色。各地緊跟時代步伐,貼近青少年實際,老少互動,寓教于樂,寓教于學,著力增強黨史國史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參與面。南京市關工委圍繞紀念建黨95周年,聯合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南京報業(yè)傳媒集團,開展“萬名中小學生重走長征路,追尋先輩足跡——共筑中國夢”、“童心向黨”詩詞征集暨朗誦比賽、“千人走訪老黨員”主題征文、“網上小紅軍”知識問答、“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老少書法比賽等黨史國史主題教育系列活動,教育青少年從小學史明志、愛黨愛國。南京市雨花臺區(qū)關工委弘揚雨花烈士精神,在學校成立以雨花烈士命名的少先隊中隊,并連續(xù)10年在青少年中開展暑期百場故事會活動?;窗彩嘘P工委與市教育局、淮安周恩來鄧穎超研究會、淮陰師院周恩來研究中心共同編寫《周恩來故事選講》,在淮安區(qū)周恩來紅軍小學舉行首發(fā)儀式。無錫市關工委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與市文明辦、教育局等單位一起開展網上祭掃英烈、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走訪老英雄等活動,并與新傳媒網合作,組織報告團“五老”在新傳媒網開設“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弘揚長征精神”等網絡講座,供青少年點播觀看。
在落細落小落實上求突破,引導實踐見行動。各地依托校外輔導站等陣地,運用本地紅色資源,組織青少年參加各種寓教于行的觀摩體驗、道德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引導他們聽黨話、跟黨走,從小學習做人、從小學習立志、從小學習創(chuàng)造,把紅色傳統(tǒng)、紅色記憶、紅色基因牢牢植入青少年心靈。鹽城市大豐區(qū)關工委配合有關部門,組織中小學生及青年職工、青年農民,到白駒獅子口八路軍新四軍會師紀念碑、草堰粟裕指揮部以及大豐港、麋鹿自然保護區(qū)等教育基地參觀學習,用身邊的歷史、身邊的變化,讓青少年切身感受黨的偉大、祖國的偉大。該區(qū)關工委還積極響應區(qū)委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號召,組織青少年志愿者到敬老院開展衛(wèi)生打掃、水電維修等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江陰市關工委協同文明辦、教育局等部門開展“學生走進華西、走進名企、走進紅色教育基地”的“三走進”活動,讓青少年深入學習吳仁寶老書記忠心為黨、赤心為國、熱心為民的崇高品格,充分了解華西村的發(fā)展歷程和發(fā)展成就,激發(fā)青少年愛黨愛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懷。宿遷市關工委把黨史國史教育與關愛留守兒童、孤棄兒童相結合,在全市推動實施“八免一卡通”關愛工程,即給貧困家庭孩子建檔制卡,憑卡享受在校內免書本費、住宿費、伙食費,在校外免費看小病、理發(fā)、洗澡、乘車、借書等八項服務。許多受助孩子說:“感謝黨的關懷,一定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江蘇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張艷在洪澤縣校外教育輔導站與小朋友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