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煥
摘 要:聲樂是學前教育專業(yè)的重要課程,同時也是基礎課程之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以往僅僅依靠聲樂教材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聲樂教育方式儼然已不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亟待優(yōu)化更新。本文闡述了表演藝術與聲樂教學的相互關系,并就表演藝術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分析,以饗讀者。
關鍵詞:表演藝術;聲樂教學;相互關系;作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J616-4;G642
一、引言
聲樂藝術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特征,從廣義上來講,聲樂藝術也可被稱之為表演藝術的一種,但二者有所不同。表演藝術是一種將動力定型的表演技巧,它是展現(xiàn)舞臺表演者行為的一門藝術,表演藝術存在且巧妙地滲透于聲樂表演的方方面面,毋庸置疑,沒有表演藝術支撐的聲樂藝術將失去靈魂與生命,成為一潭死水,毫無生機與活力。鑒于此,在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中,發(fā)揮表演藝術的作用,以表演藝術提升聲樂教學質(zhì)量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 表演藝術與聲樂教學的相互關系
所謂表演藝術,就是通過人的演唱、演奏或人的形體動作、肢體語言、表情來塑造形象、表達情緒、情感從而表現(xiàn)生活的一門藝術種類。通常來說,表演藝術包括戲劇、音樂、舞蹈等各種內(nèi)容,具有綜合性特征。表演藝術與聲樂藝術是兩種不同的藝術門類,前者更傾向于“演”,而后者則更注重“聲”,雖然兩種藝術之間確實存在著不同,但其在藝術教學中卻存在相通性,有著相輔相成、互相滲透、融會貫通的密切關系。例如,目前我國各大院校在聲樂教學中普遍開設了表演課程,不斷迎合表演藝術的發(fā)展潮流,將“演”與“聲”,“表演藝術”與“聲樂教學”做了恰當?shù)钠鹾?,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旨在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專業(yè)的幼兒聲樂教師。毋庸置疑,幼兒聲樂教師面對的是3歲到6歲的孩童,他們活潑好動、知識淺薄,但好奇心重,愛模仿、愛表現(xiàn),極想得到別人的贊美與認可。在幼兒聲樂教學中,如果能運用趣味生動的表演藝術將抽象、枯燥的聲樂課堂具體形象化,做到聲樂與演唱、聲樂與肢體表演的完美融合,定能調(diào)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感受到聲樂之美、聲樂之情、聲樂之趣。從該層面上講,表演藝術與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相互關聯(lián),密不可分。
三、 表演藝術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在聲樂教學中,高職、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往往興趣低下,課堂參與度不夠,枯燥乏味的聲樂理論知識以及重復、無新意的聲樂訓練很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如果在聲樂教學中滲透表演藝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合其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學習興趣的動作表演、情節(jié)表演或者富有韻味的舞蹈表演等,定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調(diào)動其感官細胞,使其興致昂揚。在聲樂表演中,適當?shù)谋硌菟囆g,如舞蹈動作表演等可將學生帶入一種新奇、夢幻的絕美聲樂藝術境界,這樣不僅能提升教師的演唱魅力以及舞臺魅力,同時也提升了教師的教學魅力,增進師生情感,拉進師生心理距離,讓學生倍感親切,繼而在教師的引領下主動參與聲樂教學活動,改善學習效果。
(二)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處理“聲”與“情”
幼兒聲樂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教會幼兒聲樂藝術,更要教會幼兒傳情,讓聲樂為感情表達服務,提高幼兒演唱內(nèi)涵與意蘊的豐富性,為幼兒日后更復雜的聲樂藝術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學前教育聲樂教學要滲透表演藝術,讓學生更好地處理“聲”與“情”的關系,既要唱“聲”,又要唱“情”,為日后更好地指導幼兒聲樂學習而努力。在目前的聲樂教學中,很多學生在“聲”與“情”的把握不足,他們只練聲,不達情,聲音死氣沉沉,毫無活力,歌唱很難達到扣人心弦的藝術境界。但如果設置一些趣味肢體表演,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情感,定能達到醫(yī)以演顯聲,以聲帶情的聲樂表演境界。
(三)表演對聲樂教學具有烘托與促進作用
表演藝術對聲樂教學的另一個作用便是烘托、鋪墊與促進。表演藝術的滲透,能使聲樂教學更具有戲劇性、情節(jié)性與情感性,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各類審美元素的作用,這些審美元素能對整堂課起到烘托、鋪墊作用,為學生聲樂學習創(chuàng)設完美的審美情境,促使學生學習心理與聲樂審美情感的融合,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聲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例如,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可基于教學內(nèi)容編創(chuàng)一些幼兒歌曲與幼兒舞蹈,讓學生試著彈唱這些幼兒歌曲,學會跳幼兒舞蹈,為其創(chuàng)造藝術表演平臺。這樣不僅能營造和諧溫馨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克服聲樂表演中的忘詞、節(jié)奏不穩(wěn)、聲音發(fā)抖等現(xiàn)象,對學生更好地學習聲樂藝術起到推動作用。
(四)表演藝術推動聲樂教學方法的多元化
中國聲樂藝術的發(fā)展要堅持“中西結合”的原則,在聲樂教學方面,既要吸收與學習西方聲樂教學的先進模式,同時也要結合中國本土聲樂藝術不斷創(chuàng)新聲樂教學模式,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聲樂教學方法。將表演藝術滲透于聲樂教學,有利于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突破“三種唱法”的限制,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表演藝術的相關因素,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出迎合學生學習興趣、學習需要以及學習認知的中西結合式的聲樂教學模式。融入表演藝術的聲樂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基于學生音色以及唱法的不同給予學生不同的表演內(nèi)容(或角色),讓學生在表演中去演唱,在演唱中實現(xiàn)聲樂知識與能力的提升。
(五)表演藝術可檢驗學生聲樂學習效果
毋庸置疑,聲樂課堂學習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學生在聲樂實踐中的表現(xiàn),聲樂的單純表演需要要有扎實的聲樂理論知識和較高的聲樂技能做支撐,將表演藝術融入聲樂教學一定程度上能檢驗學生聲樂學習綜合效果,考察其聲樂綜合能力的高低。學生在聲樂課堂上學到的聲樂理論與技巧一定要通過某種實踐平臺展示出來,而表演藝術則恰好可為學生營造這樣的氛圍,使學生聲樂學習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統(tǒng)一。滲透表演藝術,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實踐中明得失,不斷改進學習策略,提高學生效率。另一方面,教師通過表演藝術檢驗學生學習成果,有利于優(yōu)化教學方法,推動聲樂教學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四、總結
綜上所述,表演藝術與高職、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具有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密切關聯(lián)。作為聲樂課堂的組織和引導者,聲樂教師應充分意識到表演藝術之于聲樂教學的重要性,并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通過不斷改革教學理念與方法將表演藝術的作用踐行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朱勇. 戲劇表演基礎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J]. 黃河之聲,2014,19:12-13.
[2]危瑛. 論聲樂課堂與舞臺表演融合的教學研究與實踐[J]. 大眾文藝,2014,24:222-224.
[3]劉穎. 舞臺表演訓練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J]. 戲劇之家(上半月),2012,1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