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曉輝 第二軍醫(yī)大學長征醫(yī)院感染科主任醫(yī)師,教授?,F任《中華傳染病雜志》總編輯、中國醫(yī)師協會感染病科分會副會長、中華醫(yī)學會內科學分會委員、《中華肝臟病雜志》編委等職。從事內科臨床醫(yī)、教、研工作33年,在內科常見疾病、急重癥和疑難雜癥的診治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各種肝病和各種感染性疾病的診治以及不明原因發(fā)熱的病因診斷。是國內知名感染病學和肝病學專家。
出診時間: 每周星期四下午出診。
除了孕婦,只要化驗結果顯示白蛋白減少了,你就得必須知道白蛋白去哪兒了。白蛋白由肝細胞合成,這是我們把肝臟稱之為“加工廠”的道理之一。白蛋白去哪兒了?答案很簡單,一定是加工廠出問題了。不過這答案只對了四分之一。
成人的血清白蛋白正常值范圍在每升35~50克。本醫(yī)生看病的時候,常常遇到一些血清白蛋白在40克以下甚至就比35克多一點的慢性肝病的患者,我會警示他們:你肝病比較嚴重呢!病人不僅被嚇著了,還會感到困惑。“我的白蛋白不是在正常值范圍么?”
正常人的血清白蛋白量必須維持在每升40克以上,若低于40克,很可能是人體“加工廠”的機器出問題了。如原本就患有各種肝炎,比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和藥物性肝病,那就很可能是這些肝病加重了。
前面說肝臟合成能力減退所致白蛋白合成低下,只是白蛋白下降的“四分之一”個原因,還有其他三個是什么呢?答案:“一漏、二耗、三缺料?!?/p>
先說“漏” 最容易漏掉白蛋白的器官是腎臟。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排泄體內廢物,一旦腎臟患病,最容易出現漏白蛋白,其中又以腎病綜合征最為嚴重。還有一種少見的漏,那就是從大面積受傷的創(chuàng)口漏掉,尤其是大面積燒傷的人,在傷后的滲出期會有大量的白蛋白隨著體液從燒傷的創(chuàng)面漏掉。有一種疾病叫乳糜瀉,也會從腸道漏掉很多蛋白質,但不多見。
再說“耗” 最容易耗掉白蛋白的疾病是長期發(fā)熱和惡性腫瘤。長期高體溫,機體的代謝速度比體溫正常者高出很多倍,大多數器官及其細胞的代謝都很活躍,所以消耗的白蛋白就增加許多,即使肝臟加班加點地工作,也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久而久之,血液白蛋白就低下了。這同時也提醒病人和醫(yī)生:要補充!或給肝臟再增加負擔,更要尋找和治療發(fā)熱的疾病。惡性腫瘤的細胞野蠻生長,它們會與機體的正常細胞搶奪營養(yǎng)成分白蛋白,腫瘤越大、越是晚期,搶奪營養(yǎng)越厲害,所以病人不僅表現為白蛋白低下,還會出現嚴重消瘦,醫(yī)學上稱之為“惡液質”。最嚴重的莫過于伴有高熱的惡性腫瘤,比如血液系統(tǒng)的腫瘤,自身就會發(fā)熱,還常常伴嚴重感染,病人可真的耗不起。另外,長期在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也會因為過多消耗而出現白蛋白低下。
最后說“缺” 白蛋白哪兒也沒去,肝腎功能都很好,低白蛋白血癥的原因是因為營養(yǎng)攝入不足,肝臟沒法生產出白蛋白來。例如:因為減肥而患厭食癥的白蛋白低下者;長期偏食或挑食而導致白蛋白下降的;消化道吸收不良也會導致“缺”;還有手術或大病恢復期病人的“缺”等等。這些人不僅因機體修復需要量增大,而且恢復的初期常常不能正常飲食,若不及時補充,就會出現白蛋白下降,如果降到30克以下就會阻礙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