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紅
剩菜吃光不利于健康,全部扔掉又浪費,不妨將其分成3類:剩菜、剩主食和剩湯,用不同方案來處理。
葷菜:分類小份保存
在葷菜中,最應先吃完的是水產品。因為,其中的蛋白質特別容易被微生物分解。蝦、蟹、貝類等水產品常會被耐低溫的微生物污染,這些食物烹調通常又以鮮嫩為主,加熱時間較短,如果熱不透,未能殺死所有微生物,即便在冰箱中冷藏,也有致病微生物繁殖的風險。
魚、肉、蛋類葷菜宜分裝成一次能吃完的小份,在冷藏室里可保存兩天左右,若放入冷凍室,可保存一周以上。
如果剩菜數(shù)量和種類較多,用盤子儲藏往往不能有效利用冰箱空間。建議提前準備一些容積較小的方形、長方形保鮮盒。裝盒時按照一次能吃完的量分裝,每次取一盒剩菜加熱,其余仍然放在冰箱深處冷藏,避免反復加熱、反復剩菜。
相比而言,蔬菜在儲藏過程中容易產生亞硝酸鹽,其中的抗氧化成分和維生素C、葉酸等也損失嚴重,如果反復加熱,蔬菜顏色變暗,質地軟塌。建議盡量一餐吃完。
主食:米飯冷藏面食冷凍
如果剩了米飯,而下一餐還吃不完,可以分成兩份放入冷藏室保存。第二餐先取出一份,加入黑芝麻、紅棗、燕麥、蓮子等配料煮粥;也可以加嫩豌豆、香菇丁、蔬菜碎、肉末、雞蛋等配料一起做成炒飯。這樣不僅能充分利用剩飯,還能得到更豐富的營養(yǎng)。
如果剩了餅、饅頭、包子、餃子等容易變干、變硬的面食,應該分成一次能吃完的量,裝入保鮮袋或飯盒中。其中一份放在冷藏室第二天吃,其他則放入冷凍室凍藏。需要食用時取出蒸熱即可,口感新鮮如初。
肉湯:煮沸蓋嚴涼后冷藏
剩雞湯、肉湯體積大,冰箱里往往放不下。最簡單的方法是,把鍋里的湯重新煮沸殺菌,然后蓋嚴蓋子,小火繼續(xù)煮幾分鐘,關火,絕對不開蓋,這樣可以把湯安全放到第二天早上而不腐敗。
舊菜翻新有妙招
說起剩菜總是讓人沒有胃口,不妨嘗試下“舊菜翻新”,通過添加配料、調料等方式,把剩菜變成新菜。比如,原本剩了紅燒排骨,可以加些洋蔥、蘑菇、土豆、胡蘿卜、玉米等,做成時蔬炒排骨;把剩菜改造成湯,比如,剩的燉排骨加蔬菜和掛面,做成蔬菜排骨湯面;剩番茄炒蛋加木耳和面疙瘩,改造成番茄味疙瘩湯。
最后還要提醒,發(fā)現(xiàn)剩食物味道不新鮮、有細菌繁殖風險時,一定要毫不猶豫地扔掉,避免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