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這么想著,突然看到千里沃野間愣頭愣腦冒出一座狼山,不禁精神一振。這個名字,野拙而獰厲,像故意要與江淮文明開一個玩笑。
起這個名的由頭,有人說是因為山形像狼,有人說是因為很早以前這里曾有白狼出沒。不管什么原因吧,我只知道,就在很早以前,人們已受不住這個名字。宋代淳化年間,當(dāng)?shù)毓倭沤K于把它改成“瑯山”。幸虧后來又被改了回來,如果仍叫瑯山,那多沒勁。
狼山蹲在長江邊上。長江走了那么遠(yuǎn)的路,到這里快走完了,即將入海。江面在這里變得非常寬闊,渺渺茫??床坏綄Π?。長江一路上曾穿過多少崇山峻嶺,在這里畫一個小小的句點。狼山對于長江,是歡送,是告別,它要歸結(jié)一下萬里長江的不羈野性,因而把自己的名字也喊得粗魯非凡。
狼山才100多米高,實在是山中小弟,但人們一旦登上山頂,看到南邊腳下是浩蕩江流,北邊眼底是無垠平川,東邊遠(yuǎn)處是迷蒙的大海,立即會覺得自己是在俯視著大半個世界。狼山?jīng)]有云遮霧障的仙氣,沒有松石筆立的風(fēng)骨,只有開闊和實在,造物主在這不再布置奇巧的花樣,讓你明明凈凈地鳥瞰一個現(xiàn)實世界的尋常模樣。
我想,長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階段總是充滿著奇瑰和險峻,到了即將了結(jié)一生的晚年,怎么也得走向平緩和實在。
(節(jié)選自余秋雨《狼山腳下》,題目為編者加)
靈犀一點
作者描繪景物,視野開闊,言簡意賅。“南邊腳下是浩蕩江流,北邊眼底是無垠平川,東邊遠(yuǎn)處是迷蒙的大?!?,寥寥20多字,卻顯得大氣磅礴。整齊的句式,富有節(jié)奏感的語言,讓讀者不由得也想親自登上狼山山頂,鳥瞰這開闊的景象。
作者不注重生動細(xì)膩的景物描寫,不注重溫情脈脈的敘說,也不是空發(fā)議論,而是把情感的抒發(fā)和人生的感悟糅進(jìn)了對風(fēng)景文化的思考之中,“我想,長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階段總是充滿著奇瑰和險峻,到了即將了結(jié)一生的晚年,怎么也得走向平緩和實在”,抒情與議論水乳交融,使文章的議論充滿了睿智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