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廊不盡,瀑布不斷。我們還是興沖沖地往前走,然后又折向下行。真像一幕大戲,見了序幕,讀了情節(jié),我們還要看到高潮。伊瓜蘇瀑布的高潮在“波塞蒂”,意為“鬼喉”的地方。億萬年前頻繁的地球運動,在巴西的南部擠壓成許多裂縫,隨巖漿的噴涌而出,形成玄武巖熔巖高原的地理特征。然后又產(chǎn)生斷層,成為河谷,垂直切至伊瓜蘇河的河心。突然地又在巴西與阿根廷交界處塌落一個大洞,形成了落差近百米的壯觀的U形大瀑布。耳邊,一個驚雷緊接著一個驚雷;眼前,一團白霧連續(xù)著一團白霧。白霧的水汽彌漫在河谷間,又升騰于天空,在太陽光的強烈照射下,然后又變成了一條美麗的彩虹——天上的橋。走上天橋可以到達天堂,在天堂上看伊瓜蘇,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來不及想象。地上也有一座橋。橋下是一條奔湍的大河,閃著綠松石般的光亮,撲騰著浪花。我走上棧橋,跨過河心,一步步接近瀑布,顧不得雨花淋濕了衣衫。雷再響,雨再大,我也要走近了,再走近。走到了橋的盡頭,抬眼看那劈頭蓋臉的瀑布,勢從天落,滾滾而下,在U形的幾百米寬面的峽谷,奔流咆哮。前面一排的巨流剛剛呼嘯而下,后面一排的巨流又接踵而至。只聽見“轟隆、轟隆”的巨響,震得天驚,震得山搖。
(節(jié)選自劉長春《相遇伊瓜蘇瀑布》,題目為編者加)
靈犀一點
作者將壯觀的伊瓜蘇瀑布比作一出大戲。這出大戲里,有“序幕”,有“情節(jié)”,也有“高潮”。在“高潮”部分,作者按照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調(diào)動多種感官感受了伊瓜蘇瀑布之美,使得所描摹之景有層次有深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寫遠景。遠景,作者從視覺落筆,著力描繪了伊瓜蘇瀑布變幻著的色彩美。文中,白霧彌漫在河谷間,在陽光下,變成了一條美麗的彩虹。這種描寫,既給人美感,又給人以無盡的想象。
其次是近景。近景,作者主要從視覺、觸覺、聽覺落筆。先是說瀑布落下后“閃”著光亮,“撲騰”著浪花,“淋濕”了“我”的衣衫等?!伴W”“撲騰”“淋濕”三個動詞,極有情味地表現(xiàn)了伊瓜蘇瀑布的靚麗活潑的特點,表現(xiàn)了伊瓜蘇瀑布的柔美。接著,描寫伊瓜蘇瀑布“勢從天落,滾滾而下”“奔流咆哮”“轟隆、轟隆”,震得“天驚”“山搖”,表現(xiàn)了伊瓜蘇瀑布的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