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瑩,唐可清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山東 濟南 250014;2.山東省濰坊市中醫(yī)院心內(nèi)一科,山東 濰坊 261000)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代謝綜合征臨床觀察
任麗瑩1,唐可清2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山東 濟南 250014;2.山東省濰坊市中醫(yī)院心內(nèi)一科,山東 濰坊 261000)
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代謝綜合征的臨床療效。方法: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方案,治療組加用清熱化濁方治療。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體重指數(shù)(BMI)、血壓、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的變化。結(jié)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6.67%、對照組76.67%,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1)。兩組治療后收縮壓和舒張壓較治療前均有降低(P<0.05),治療組比對照組降低更顯著(P<0.05);兩組治療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BMI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治療組比對照組下降更顯著(P<0.05);兩組治療后甘油三酯(TG)均較治療前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均較治療前升高(P<0.01),治療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P<0.05)。結(jié)論: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代謝綜合征效果較好。
代謝綜合征;中西醫(yī)結(jié)合;對照治療觀察
代謝綜合征(metabolicsyndrome, MS)是危害現(xiàn)代人類健康的一種常見病,其特點為多種代謝紊亂,增加了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發(fā)生率,其中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導致的胰島素抵抗是代謝綜合征共同的病理基礎。筆者采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方法治療代謝綜合征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2016年3月至2016年5月濰坊市中醫(yī)院心血管病一科住院或門診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齡30~ 50歲,平均43.6歲;病程5個月~2年,平均0.9年。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30~47歲,平均42.9歲;病程5個月~2年。對照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齡31~50歲,平均43.7歲;病程6個月~2年。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會2004年建議代謝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具備以下2項及以上者可診斷:①超重和(或)肥胖:BMI≥25.0kg/㎡;②高血糖:空腹血糖大于等于6.1mmol/L和(或)餐后2h血糖大于等于7.8mmol/L及(或)已經(jīng)診斷糖尿病并治療;③高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大于等于140/90mmHg,及(或)已經(jīng)確診為高血壓病并治療。④血脂紊亂:空腹血糖TG≥1.7mmol/L及(或)空腹血糖HDL-C<0.9 mmol/L(男)或<1.0 mmol/L(女)。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高血壓病、高脂血癥、糖尿病中醫(yī)分型屬痰熱壅盛。主癥為形體肥胖、胸悶腹脹、頭身困重、眩暈、嘔吐痰涎、肢麻沉重。伴心悸失眠(和)或口淡食少(和)或小便黃赤(和)或大便不爽。舌胖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shù)。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具有良好的治療依從性。
排除標準: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zhì)及對藥物過敏,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有精神或神志疾病。
兩組均予以常規(guī)治療,包括飲食控制和適當運動鍛煉,針對血壓、血脂、血糖紊亂予以口服纈沙坦膠囊80mg ,日1次;和(或)鹽酸二甲雙胍500mg,日2次;和(或)阿托伐他汀鈣片20mg,日1次。
治療組加用清熱化濁顆粒。藥用黃連6g,竹茹12g,膽南星6g,黃芩12g,石菖蒲12g,陳皮12g,枳實12g,20g,郁金12g,丹參15g,茯苓20g,蒼術(shù)10g,半夏12g,生大黃6g,炙甘草6g。日1劑,每劑按照中藥顆粒制作工藝折算成免煎顆粒,用開水沖成約200mL,早晚各服100mL。免煎顆粒均來自濰坊市中醫(yī)院中藥房,均由北京康仁堂制藥有限公司制成。
兩組均治療2個月后統(tǒng)計療效。
體重指數(shù)(BMI)、血壓、血糖、TG、HDL-C。
痊愈:癥狀、體征消失, 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TG、LDL-C均在正常值范圍,血壓130/ 80mmHg以下。有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BMI下降大于1kg/m2,F(xiàn)BG以及2-HBG下降大于1mmol/ L,TG下降大于1mmol/L,HDL-C升高大于0.2mmol/L,BP(90~ 140/60~90mmHg)。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各項指標未達到有效標準。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處理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BMI、血壓及生化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MI、血壓及生化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MI、血壓及生化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級別 n BMI(kg/m2) 血壓(mmHg) 血糖(mmoL/L) 血脂(mmoL/L)收縮壓 舒張壓 FBG 2-HBG TG HDL-C治療組 30 治療前 26.52±4.33 157.23±11.04 97.43±7.81 8.4±1.12 9.64±1.72 3.23±0.81 1.13±0.32治療后 23.41±2.78*△128.53±6.34*△74.41±5.18*△5.14±1.23*△6.77±1.38*△1.18±0.48*△1.24±0.37*△對照組 30 治療前 26.11±3.23 158.33±10.98 96.52±7.41 8.85±1.27 9.57±1.63 3.27±0.79 1.15±0.33治療后 24.79±2.97*△137.78±6.14*84.12±5.77*7.52±1.41*△8.56±1.23*1.63±0.51*1.18±0.34*
代謝綜合征屬中醫(yī)“痰滿”、“肥滿”范疇。隨著社會生活的發(fā)展,現(xiàn)代人的飲食結(jié)構(gòu)及生活模式發(fā)生巨大改變,代謝綜合征的發(fā)病率顯著上升,其中辨證屬于痰熱瘀阻者尤為多見?!兜は姆āち簟分醒裕骸皻庋獩_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郁?!爆F(xiàn)代人精神壓力愈來愈大,甚至出現(xiàn)一系列的心理障礙及精神疾患,機體氣機郁結(jié),肝失疏泄,久而氣郁化火。另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以高熱量、高膽固醇為特點,尤其中青年常兼有嗜酒的不良習慣。高熱量、高膽固醇等屬肥甘厚膩之物,酒者剽悍滑利之品,攝入過多則有礙脾之健運,運化不及則化生痰濕積于體內(nèi)。氣郁復加痰濕內(nèi)阻,常積熱內(nèi)蘊,導致化燥傷津,消谷耗液,發(fā)為“痰滿”、“肥滿”。痰熱互結(jié),久之入血脈,妨礙血運。故脾失健運、氣化無力、聚濕生痰、痰熱互結(jié)是代謝綜合征的基本病機,臨床多見大腹便便、口苦口黏、頭暈目眩、大便秘結(jié)或粘膩不爽,舌苔黃膩或垢濁,脈滑實等。
清熱化濁方中黃連清熱燥濕,竹茹化痰清熱,共為君藥;膽南星、黃芩清熱化痰、燥濕,石菖蒲燥濕醒脾、化痰開竅,助君藥之化痰之力,陳皮、枳實行氣降逆除痞,郁金涼血活血,丹參活血,兼能清心除煩,共為臣藥;茯苓健脾滲濕、寓“治病求本”之意,蒼術(shù)苦溫燥烈、芳香醒脾,半夏降逆化痰、辛散除痞,大黃通腑泄熱,給濁以出路,為佐藥;炙甘草、茯苓健脾益氣兼能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理氣活血,清熱化痰之功。藥理研究證實,黃連可通過對血管的直接作用及增強乙酰膽堿兩方面而降壓[1],丹參亦具有擴血管、降壓的作用并可保護心肌、改善微循環(huán)[2],大黃具有降血糖、消尿糖、降壓的作用[3],茯苓、郁金及甘草還具有抑制體質(zhì)量增加、改善高脂血癥和脂肪肝等作用[4-6]。諸藥配伍,具有降壓、降糖、調(diào)脂、抗脂肪肝及降低體重指數(shù)等作用。
綜上所述,清熱化濁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痰熱瘀阻型代謝綜合征降低體重指數(shù)、血壓、血糖、血脂,提高高密度膽固醇的作用更為明顯。
[1] 舒華,向麗華.黃連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J].西部中西藥,2004,17(12):5-6.
[2] 鄔浩杰.丹參的藥理作用研究[J].杭州: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32(5),694-695.
[3] 李炳茂.大黃的降糖、降壓等作用[J].中醫(yī)雜志,1992,33(2):8-9.
[4] 王本祥.現(xiàn)代中藥藥理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7:537- 529.
[5] 劉婷,王小利,張巧眉.郁金的藥理及中醫(yī)臨床應用研究與發(fā)展[J].中外醫(yī)療,2009,28(21):159.
[6] 孟富敏,李新芳,崔志剛.甘草次酸鈉的調(diào)血脂及急性毒性作用[J].蘭州醫(yī)學院學報,1994,20 (4): 225.
R589.2
B
1004-2814(2017)02-0154-02
2016-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