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劉平圓,今年32歲,是黔西南州貞豐縣人。
自2005年離開老家來到貴陽,至今12年了。在這12年里,我的身份不斷發(fā)生變化:學生、打工者、已婚男士、父親以及“老板”。
光陰流轉,在貴州這片熱土上,作為一個典型的80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交通的方便快捷以及越來越寬松的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
2007年,我從學校畢業(yè),進入電視售后公司工作。
2011年,我辭職創(chuàng)業(yè),銷售雕刻機。兩年間我跑遍貴州各個縣市。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冊亨,時值盛夏,氣溫直逼攝氏30度,一整個星期我頂著烈日在冊亨各個鄉(xiāng)鎮(zhèn)發(fā)資料,聯(lián)系客戶。或許是鞋子質量太差,或許是我步行了太久,鞋子后跟被磨破了一個大洞,我站在馬路上,看人來人往,心酸涌上心頭。但還能怎么樣呢,手頭的資料沒發(fā)完,該跑的鄉(xiāng)鎮(zhèn)還沒跑,花50塊錢買雙涼鞋換上,繼續(xù)趕路。
到2013年,我得到了很多客戶的認可,事業(yè)漸有起色。2014年3月1日,貴州與全國同步實施商事制度改革,注冊公司的程序大大縮減,于是我注冊成立了三圓瑞通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公司員工從原來的2人增至7人。去年,我牽頭成立貴州巨邦匯通廣告?zhèn)髅接邢薰?,吸納了70多人就業(yè)。
公司擴大了,很多事情也就接踵而至。員工大多數(shù)來自農村貧困家庭,平均學歷只有小學水準,業(yè)務溝通很困難,這讓我十分頭疼。既然把他們招進公司,就要對他們負責,不能簡單粗暴地讓業(yè)務不行的員工走人。我分批送他們去學習,逐漸提升員工素質。
大半年過去了,一切漸入正軌,員工成長得很快,其中有幾位想在貴陽買房結婚的員工跑來向我借錢,我毫不猶豫地就借給他們。為什么毫不猶豫?因為人與人之間需要信任,需要人文關懷。他們來到貴陽,進入我的公司,需要加班加點的時候他們毫無怨言,這是對我的信任與支持。同樣,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我也應當伸出支援之手。我想打造一個有家庭氛圍的公司,員工把公司的事情當自己的事,公司把員工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大家都能擼起袖子加油干。
這些年來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我想是被需要?!氨恍枰笔莿e人對我的信賴,證明我已有所成長,同時也讓我的價值得到了體現(xiàn),我覺得“被需要”是件幸福的事。(責任編輯/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