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老劉(黎明)的弟子王國巍寫的文章,和其他同事寫的紀念文章比起來,側(cè)重點有些不同,內(nèi)容真實,語言樸素,實在難得!其實,老劉根子里帶著那個時代過來的一代人的深深烙印,視時間為生命,拼命奪回耽誤的青春與時光,做學問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生活上向最低標準看齊。
我經(jīng)常覺得他整個人已經(jīng)被異化了,“追求”苦行僧般的生活,只為能靜心做學問。受先人思想品行深入骨髓的貫穿,我一直覺得他對做人的道德、品性有極其嚴重的“潔癖”,像是文學作品中的人物。
他經(jīng)歷坎坷,年幼時受父親“大右派、反革命分子”的牽連吃了很多苦,下鄉(xiāng)后為爭取自己“洗刷翻身”的機會拼命勞作,上學、工作后又如饑似渴讀書補回失去的時光,熬夜是常態(tài)……一直到后來的教書育人、學術(shù)研究、孝敬父母,都是竭盡全力,唯獨沒有考慮過自己的身體。
低調(diào)是因為看得很透;不在意吃穿的生活細節(jié),是不想在無謂的事情上浪費時間;對學生嚴苛甚至不近人情是因為率直;很大方地招待學生吃飯是要對極尊敬的仙逝導師陳先生的品行進行傳承,當年陳先生就是這樣關(guān)心關(guān)懷他們的;隨意、低調(diào)、自我調(diào)侃是自信的表現(xiàn),曾拒絕去給市領(lǐng)導做秘書和去央視百家講壇露臉的機會,這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
本來老劉年輕時“顏值”是很高的,五官的長相可稱“完美”,但他追求的卻偏偏是這樣的一個人生畫面:遠處走來一個頭戴破草帽、腳踏草鞋、褲腳一卷一挽高低不一的老農(nóng),仔細談之閱之,大為驚呼,原來是某某大學者??!這是他畢生的理想和追求!
(作者系劉黎明教授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