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guī)劃
2016年兩會審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草案)》,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做出規(guī)劃,為國民經濟發(fā)展遠景規(guī)定了目標和方向,是2016-202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宏偉藍圖。
L型經濟
5月9日,權威人士于《人民日報》頭版刊文,首次提出中國經濟的走勢為L型,就此為爭論不休的中國經濟走勢問題下了定論。
工匠精神
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一詞就此迅速流行開來,被各行各業(yè)所提倡,更成為炙手可熱的商業(yè)廣告語。
新方位
12月14日,《人民日報》頭版首次提中國經濟“新方位”: 在駛向民族復興彼岸的海面上,中國經濟航船的經緯度也在不斷變化。中國經濟在螺旋式上升的發(fā)展歷程中,進入了一個新狀態(tài)、新格局、新階段,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
債轉股
10月10日,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提出以債轉股的方式幫助企業(yè)降低杠桿率,新一輪債轉股正式拉開大幕。
減稅降費
自2016年初開始,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陸續(xù)降低社保費率,全國范圍內為企業(yè)減負1000多億元。隨后,房地產、金融等四個行業(yè)納入“營改增”試點,使得2016年全年的減稅力度超過4700億元。
三去一降一補
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作為供給側改革的五大任務,相關改革措施密集鋪開,在鋼鐵與煤炭去產能、樓市去庫存、降低企業(yè)杠桿率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
深港通
12月5日,“深港通” 經過近4個月的準備正式開通,標志著受市場廣泛關注的深港兩地股市的互聯互通正式落地。深港通在滬港通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進一步完善了兩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既促使內地資本市場有序開放,也有助于香港金融業(yè)的升級轉型。
兼并重組
國資委于年初明確表示,2016年要加大兼并重組力度,兼并重組遂成為2016年國企改革的重頭戲。國資委相繼推動中糧與中紡、中國建材與中材、寶鋼與武鋼等5對10戶中央企業(yè)重組,目前中央企業(yè)戶數已調整至102戶。
數字經濟
隨著電商、O2O等熱潮的興起,數字經濟正在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我國大力實施信息化發(fā)展戰(zhàn)略、國家大數據戰(zhàn)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等,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數字經濟打造成新常態(tài)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逆全球化
2016年,一股逆全球化的浪潮洶涌而出,并且從受益于全球化最多的歐美大陸向世界蔓延,諸如英國脫歐、反恐與難民問題、貿易保護壁壘、美國新總統特朗普的反移民言論等與全球化背道而馳的現象層出不窮,以至有人高呼:“別了,全球化!”
人民幣貶值
2016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跌跌”不休,10月突破6.8,進入11月更是接連沖破6.85、6.86等關口,11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9085,8年來首破6.9。
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蓬勃發(fā)展的同時,亂象叢生,擾亂了金融秩序。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規(guī)范發(fā)展互聯網金融。10月13日,國務院出臺《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以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產權保護
11月2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提出要依法有效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公民財產權,增強人民群眾財產財富安全感,增強各類經濟主體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動力。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
脫歐
6月24日,英國經過全民公投,選擇脫離歐盟,英國首相卡梅倫隨即辭職。英國脫歐在歐盟引發(fā)了政治、經濟以及外交格局的深層變化,為世界經濟發(fā)展帶來了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