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本
妻舅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老鄉(xiāng)。老鄉(xiāng)一叫出名,傅中勝反而沒人喊了。老鄉(xiāng)是五保戶,孤身一人。副業(yè)隊安排他在山岡上養(yǎng)豬,一人一桌,一床一鋪,日夜兼班。
每逢周末,妻子提只竹籃,燒碗豆腐,外加洗干凈了的老舅換衣,約我一道去豬場看他。小路接小路的三里亭豬舍,七高八低,傍在胥溪邊上。胥溪老很了,彎腰缺腿,似流非流,助長著茅草的瘋狂和剌藤的囂張。這地方白天蛇蝎搶道,夜晚鬼火逍遙。
每次,人沒到,那條門犬就躥上來捍衛(wèi)他的主人了,幾乎同時,那邊也就有了老鄉(xiāng)的吼斥:咄,親人也不認啦?
豬舍是一條長長的“筒子”, 屋檐低矮,大門開在山墻上,還要弓身進門,左一個燒飯鍋腔,右一張門板嫁接四條腿的床,床頭一只缺了半塊板的廢箱子,側(cè)過身子為他收管碗筷。穿過鍋灶床鋪,就是豬舍,左右各一溜,20多個隔間。妻舅喜歡帶我們檢閱他的“子弟兵”,他一走動,大小豬仔,以為來犒賞了,起身吼成一片。
只有妻子掀開那條蓋在籃上的毛巾時,他才會收起笑容:“又帶什么來啦,看看這里”他指著堆在暗處的山芋、南瓜,“吃得盡嗎?”
妻說,你每天都拿這些當飯?“哪能呢,過時過節(jié),隊里鄉(xiāng)親,端午粽子重陽糕,送了我來不及吃?!彼贿吙人?,一邊轉(zhuǎn)身指著身邊那群雞,“都是我養(yǎng)的,雞蛋有的是,這里空地多,豬圈灰任人用,刨上幾鋤頭,山芋、南瓜就吃不盡了。這些好營養(yǎng),城里人想都想不上……”
“反正好人都讓你碰全了”妻說,“我?guī)韮善恐箍忍菨{,記住吃,別忘了照顧自己,缺什么,跟我說。”
老鄉(xiāng)說,飯有了吃,衣有了穿,還缺什么?這里,水碧波澄清,吸口氣肺葉子都會全張開,3年了,感冒都沒犯過一次。
回家的時候,他說籃子不能空,四處找雞蛋往籃里放。妻的籃子藏右邊,他來右邊;再移左邊,他又到左邊。他說,我從小怕吃雞蛋。一邊奪籃一邊補充理由:蛋是給外孫的,不是給你們,外孫念書吃苦,山岡上的雞,吃蟲子下的蛋,補腦子。
年腳的一個傍晚,妻舅敲門了,一個雪人提一個蛇皮袋,那條門犬緊貼在他腿下。他一進門就指了那個袋說,我要這些東西干什么,春節(jié)你們回老家,能派正經(jīng)用場。袋里兩支鮮黃冬筍,兩包香煙,一包大前門,一包牡丹,那是朋友送給他過年的。那年代,它們都是寶。其實他也是條“煙龍”,可老鄉(xiāng)說,這煙我抽不慣,別糟蹋了?
雪還下著,三里亭那邊沒人,他急了回那筒子豬舍。門犬開路,我看見一個雪人緊跟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