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三點(diǎn)鐘光景,人像快要干死的魚,張開了一張嘴,忽然天空那灰色的幔裂了一條縫!不折不扣一條縫!像明晃晃的刀口在這幔上劃過。然而劃過了,幔又合攏,跟沒有劃過一樣,透不進(jìn)一絲兒風(fēng)。一會兒,長空一閃,又是那灰色的幔裂了一次縫。然而中什么用?
像有一只巨人的手拿著明晃晃的大刀在外邊想挑破那灰色的幔,像是巨人已在咆哮發(fā)怒越來越緊了,一閃一閃滿天空瞥過那大刀的光亮,隆隆隆,幔外邊來了巨人的憤怒的吼聲!
猛地閃光和吼聲都沒有了,還是一張密不通風(fēng)的灰色的幔!
空氣比以前加倍悶!那幔比以前加倍厚!天加倍黑!
……
然而猛地電光一閃,照得屋角里都雪亮。幔外邊的巨人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了!轟隆隆,轟隆隆,他勝利地叫著。呼——呼——擋在幔外邊整整兩天的風(fēng)開足了超高速度撲來了!蟬兒噤聲,蒼蠅逃走,蚊子躲起來,人身上像剝落了一層殼那么爽。
霍!霍!霍!巨人的刀光在長空飛舞。
轟隆隆,轟隆隆,再急些!再響些吧!
讓大雷雨沖洗出個干凈清涼的世界!
(節(jié)選自茅盾《雷雨前》,題目為編者加)
寫法點(diǎn)撥
作家茅盾用形象的比喻——把天空比作灰色的幔、把閃電比作明晃晃的刀口;生動的擬人——巨人“咆哮發(fā)怒、扯得、叫著、撲來、飛舞”等;豐富的象聲詞——“轟隆隆、呼——呼——、霍!霍!霍”等營造了一種“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的氣氛,讀者有一種如見其景的感覺?!跋s兒噤聲,蒼蠅逃走,蚊子躲起來,人身上像剝落了一層殼那么一爽”這一細(xì)節(jié)描寫,渲染了雷雨前的電閃雷鳴、狂風(fēng)大作。
小露一手
同學(xué)們,請你也關(guān)注天氣,可以是烈日炎炎的晴天,或者大雨傾盆的雨天,也可以是雷雨前的悶熱,或者雨后的涼爽……請選擇印象深刻的情景寫下來,要突出細(xì)節(jié),寫出特點(diǎn),讓人讀了仿佛親眼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