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平
(邵武市沿山中心小學,福建邵武354000)
綜合實踐活動自主探究階段教師指導略談
何建平
(邵武市沿山中心小學,福建邵武354000)
從有目的、多渠道探討收集獲取信息,從有辨析、重實效探討整理分析信息,從有生成、重延伸探討問題加速拓展,為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自主探究階段提供教師指導策略。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自主探究;有效指導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它強調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強調要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綜合實踐活動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教師的有效指導是完成課程總目標和課程成功實施的基本條件,學生的自主探究階段是在整個過程中,最有價值、最能讓孩子自主成長的階段。教師的有效指導就應該具體分析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地靈活應對。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教師在這一過程的有效指導。
對于剛接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生來說,在活動實施階段,對如何廣泛獲取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會很茫然,教師有必要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主題內容,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搜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比如自己上網、去圖書館查閱書籍等方式獲取信息,使其“最終成為學生終身受用的知識或能力”。如“秋天的花草樹木”小組,通過這樣分工來獲取資料:家中有電腦的學生可以上網查找資料;家中有照相機或攝像機的學生可以到市場進行實地調查、采訪;其他學生可以通過詢問長輩、看書、雜志、電視等途徑收集資料。另外,教師有必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如提供一些圖書分類情況,或向學生提供一些具體書目、網址及網上查找資料的方法,或劃定查找范圍,以便提高活動效率。
資料的整理就是將所獲取的資料分門別類地加以歸納,使原來分散的、個別的、局部的、無系統(tǒng)的信息資料,變成能說明事物的過程或整體。學生最初獲取的事實材料肯定是泛泛的,也可能與主題無關,對此教師要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判斷信息資料的真?zhèn)?、?yōu)劣,做到去除與己無用的內容,取其精華。收集資料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所以,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對整理好的資料進行分析。引領學生進行思考,如這些資料說明什么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你從中發(fā)現什么問題?如何解決?明白什么道理?等等。使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化,活動不斷深入,最終形成有意義的成果。一般學生的資料整理可分為四步:
第一步:資料的統(tǒng)計、篩選。首先教師指導學生可以先用表格或文字的形式,將本組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數據統(tǒng)計:如,本組共收集到圖片多少份?文字多少份?照片多少張?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資料?能被本組利用上的有多少份?給其他小組多少份?暫時用不上的有多少份?然后再按照本組研究的課題內容進行篩選。在篩選前教師要指導學生,明確本組要研究的是什么?哪些資料能夠說明要研究的問題?如“秋天的保健”這組,收集到了許多的文本資料,但是他們最終研究的目的是:由于氣候的變化,秋天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要注意些什么,怎么做才能達到保健的目的,與此無關的內容就可以先保存起來,以后再用。
第二步:資料的分類。資料分類,人們常用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按照研究的不同內容進行分類;第二種,按照資料表現的形式分類。如筆者在指導“秋天的動物”組時,首先學生根據本組收集到的資料,將動物按照水中的、空中的、陸地上的進行歸類,然后再按照資料不同的表現形式(圖片、文字、聲像等)進行再一次的分類。當然,學生也可以先按資料的表現形式來分,然后再按內容進行分類。
第三步:資料的匯編。這一步驟要求各組將已分類的資料,按照本組的研究課題,進行資料匯編,以便于更好地研究課題、查閱和保存。授課時,筆者先出示了幾種資料設計的范本,一種是文字的設計,寫上標題和主要內容;一種是圖文結合,同樣的圖片放在一起,旁邊注以文字說明;再有就是圖片的組合,每張圖片下面有簡短說明;還可以以主題形式進行設計,如“秋天的農作物”小組,將資料按照“秋天的田野”“豐收后的喜悅”“我知道的農作物”三個不同主題內容進行了設計,使人一目了然,同時也能非常清晰地明白該組的研究方向。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開放性課程,學生的活動或在教室、或走向社會、或走進大自然,活動范圍會超出教師視野;而且每個小組活動的時間、地點、方式及進程也不盡相同,有時即使同組成員,由于分工不同,所做的事情也是不一樣的,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也不盡相同。他們的活動帶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學生在意志力、自制力和獨立性以及合作精神等方面也存在著個體差異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有效的指導管理,就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如,當小組內部成員之間在某一問題出現意見分歧時,教師要了解事情原因,從中調解,促成他們之間的諒解,并引導他們對多種可行的方案進行比較選擇,確定最佳解決問題的途徑;當學生面對比較困難和大的問題而產生畏難情緒和退避心理時,教師要及時鼓勵,使學生保持知難而上的勇氣和意志,同時指導他們獲得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當各小組活動進程出現較大差異時,教師要組織其他小組成員對他們進行友好支援,培養(yǎng)全局意識和合作精神。像“秋天的農作物”小組,由于受客觀環(huán)境所致,在前期資料的收集過程中,只收集到一小部分資料,組長向筆者反饋了這個信息后,筆者動員全班同學為他們組收集資料。并通過學校教師與附近新豐村的村長取得聯系,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帶領他們組的全體成員進行實地觀察、采訪?;貋淼穆飞蠈W生們都非常興奮地談論著自己此行的收獲。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始終貫穿著教師的組織、協調與指導工作,使活動中的各個部分、各個環(huán)節(jié)、小組之間、同學之間井然有序開展活動。
[1]林俊杰.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指導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6).
[2]吳箋.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選題指導與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4(5).
[3]曹林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型及指導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4(6).
(責任編輯:張賢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