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江
摘 要:郁達夫的早期小說《沉淪》的藝術特色體現(xiàn)在重視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行文的結構特色,小說的意境等方面。
關鍵詞:郁達夫;《沉淪》 特色
郁達夫是中國新文學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小說家,他的小說既真實大膽,又洋溢著浪漫主義色彩,具有令人心折的獨特藝術魅力,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他早期小說《沉淪》的藝術手法更具有作家突出的個性特征,更能體現(xiàn)其創(chuàng)作的藝術成就,更能使讀者情有獨鐘。其小說的藝術手法著重表現(xiàn)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行文的結構特色,優(yōu)美詩句的運用以及小說意境的設置等多方面。
一、人物形象著重塑造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
首先,郁達夫的《沉淪》主要人物形象大多滲透著作者本人的影子。法朗仕曾經(jīng)說過:“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庇暨_夫在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中推廣了這一觀點,作品中基本上滲透著作者本人的影子。他在作品中直接采用第一人稱寫法使我們毫不猶豫地聯(lián)想到作者本人,增強了讀者的真實感。如《沉淪》中的“我”為中國的國事和自己的家事“愁悶極了”。當然,作者小說中塑造的自我的人物與作者本人的某種程度的疊合,交融,我們并不能就此斷定這是作者在自我回憶,為自己寫傳,郁達夫這時塑造的人物是“五四”時期一大群沾染了“時代病”而彷徨、苦悶找不到出路的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
其次,郁達夫的《沉淪》注重變態(tài)心境的人物塑造。其塑造的主人公屬一種變態(tài)心境的人物,一是歷史的經(jīng)驗,二是對知識進化論或者說文化進化論的確信。郁達夫留過學,他接受了近代變態(tài)心理學理論,明確肯定人的潛意識本能,向一切阻礙人性的社會原則提出抗議,他進一步確證變態(tài)創(chuàng)作心境在現(xiàn)代中國文壇的合理性,由此塑造了一大批變態(tài)心境的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形象。如《沉淪》中“他”的自讀、窺浴。他們是作者對于純真愛情的向往追求以及求之而不得的必然結果,卻被道德家們冠之為“黃色大師”。
再次,郁達夫的《沉淪》塑造的人物都傾注著愛國的情感。如《沉淪》中的主人公“他”在自殺前長嘆:“祖國呀祖國!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他”的這一呼喊表達了對祖國的摯愛之情,渴望祖國強盛的強烈愿望,對于日本帝國主義的民族壓迫極為憤懣,這也是郁達夫從自身的經(jīng)歷中體會的。
二、小說重在感情,并視為小說優(yōu)劣高下的主要標準
舊中國積貧積弱,郁達夫的小說始終扣緊時代的脈搏,體現(xiàn)的是一個弱國子民的辛酸和悲哀,所以作者以抒情為藝術中軸,注重抒發(fā)主人公抑郁、寡歡、孤獨凄涼的情懷。他在《沉淪》中寫道:“中國呀中國,你怎么不強大起來!”“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里受苦呢!”他談《沉淪》創(chuàng)作經(jīng)過時說過:“我的這抒情時代,是在那荒淫慘酷,軍閥專政的島國過的,眼看到的故國的陸沉,身受到的異鄉(xiāng)的屈辱,與夫所感所思,所經(jīng)歷的一切剔括起來沒有一點不是失望,沒有一處不是憂傷,同初喪了失主的少婦一般,毫無氣力,毫無勇毅,哀哀切切悲鳴出來的,就是那一卷當時很惹起許多非難的《沉淪》?!笨傊暨_夫重視情感的抒發(fā),悲苦的宣泄,迷戀自然,以感傷的喟嘆和悲憤的控訴表現(xiàn)對壓抑的不滿,這就成就了他創(chuàng)作《沉淪》的最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
三、不注重行文結構
有人認為郁達夫的小說《沉淪》只是一些簡單的生活片段,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不注重結構,很隨意,其實不然,巴金說過:“文學的最高境界便是無技巧”,郁達夫的小說《沉淪》注重以自傳體的形式重現(xiàn)生活的原貌,追求的是那種質樸自然,而少有刻意的斧鑿之痕,這也難免讓人誤會。
四 、注重古代的文化氣息
郁達夫在寫《沉淪》時寫出了大量的詩歌或引用別人的詩歌作為小說的有效組成部分。如“他”用鉛筆寫了一首詩寄給“他”東京的朋友:
峨眉月上柳梢初,又向天涯別故居。
四壁旗亭爭賭酒,六街燈火遠隨車。
亂離年少無多淚,行李空憑只舊書。
夜夜蘆根秋水長,憑君南浦覓雙魚。
《沉淪》中還引用了渭遲渥斯的兩節(jié)詩《孤寂的高原劉稻者》,海涅的詩以及“他”放大嗓子唱著帶有詩意的日本歌。
五、重視小說的意境
郁達夫小說《沉淪》的一個突出的語言特色就是語言的詩化和散文化,所以他的小說就是一首感情真摯的詩,形式優(yōu)美的散文,它同普通的詩歌和散文等抒情性作品一樣非常重視意境的創(chuàng)造。如《沉淪》中主人公“他”在自殺前“他向西面一看,那燈臺的光,一霎變了紅,一霎變了綠的,在那里盡它的本質。那綠的光射到海面上的時候,海面就現(xiàn)出一條淡青的路來”?!八贝藭r所見到的景物體現(xiàn)了“他”作為漂泊在外的游子對祖國的懷戀和熱愛的深厚情感。小說中景為情設,情于景動,景美情更濃,同時語言也更美。
總而言之,郁達夫的小說《沉淪》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享有盛名,在社會上深受讀者們的廣泛關注,這與郁達夫綜合運用多種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全篇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他的這種中外文化相碰撞的結晶,顯示出了獨特性,而使其成了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盞閃亮的明燈。
參考文獻:
《名人百科》、《沉淪》、《孤寂的高原劉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