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迢迢
剛剛全面放開二孩時,我在《南方周末》上發(fā)文提出:“如果中國社會的生育率繼續(xù)走低,那么光‘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只怕于事無補,出臺鼓勵生育的政策遲早要提上政府的議事日程表?!鼻皟商欤豢吹较⒄f,“中國正在研究鼓勵夫婦生育第二個孩子的財政激勵措施?!庇捎诮?jīng)濟上的問題,許多家庭不愿意多生育。針對這一問題,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王培安在上周的社會福利會議中提出,政府正在考慮采取包括“獎勵補貼”等激勵措施,鼓勵人們生二孩。
——如果我沒有記錯,這應該是官方第一次放出激勵生育的“探風球”。
今年“兩會”期間,財政部部長肖捷在記者會回答關于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的提問時,也表示“將考慮制定新的政策,適當增加與家庭生計相關的專項開支扣除項目,比如有關‘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將要考慮?!边@實際上也是對生育二孩的財政激勵方案之一。
以我的判斷,激勵生育的人口政策遲早會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因為中國當前的生育率已持續(xù)低迷,2000年與2010年的人口普查顯示,當年的生育率分別為1.22與1.18,經(jīng)統(tǒng)計部門與計生部門綜合評估與校正,公布出來的總和生育率為1.5至1.6。盡管如此,還是遠遠低于人口更替水平的2.1。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國家放開了二孩生育的限制。
從東亞文化圈的經(jīng)驗來看,幾乎所有持續(xù)保持低生育率的地區(qū)都會出臺激勵生育的政策。比如臺灣地區(qū)2010年的生育率只有0.895,為鼓勵生育,臺北、新北、基隆市對生育的家庭,每胎補助2萬元(臺幣),雙胞胎補助4萬元。臺灣衛(wèi)生部門還投入近10億元補助不孕夫妻接受人工生殖技術。
新加坡2002年之后的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2左右,從2001年起,當局推出多項鼓勵生育的措施和獎勵配套,投入的資金從最初每年5億元漲到如今超過16億元(新元)。現(xiàn)在一個新加坡家庭,每生育一個孩子,可得到20000元的嬰兒花紅,53000元育兒及托兒津貼,10000元所得稅減免,直到孩子入讀小學。
日本2012年的平均生育率只有1.41,而從2010年4月起,撫養(yǎng)15歲以下孩子的監(jiān)護人,每月可獲1.3萬日元的兒童補貼。其中高梁市政府還對生育第三胎的家庭給予50萬日元的獎勵。
韓國2010年的生育率低至1.22,早在1996年,韓國政府已開始獎勵生育,包括向低水平的新婚夫婦每年提供5萬套保障性住房,女性可以有1年時間在家養(yǎng)育子女,每月可領取40萬~50萬韓元的底薪,并保留職位。
那么,這些激勵生育的政策有沒有效果呢?應該承認,有。但效果非常微弱。比如日本,已經(jīng)深陷少子化和老齡化的泥潭多年,政府一再鼓勵國民生育,但日本人就是不愿意多生育。2013年,負責應對少子化的日本擔當大臣森雅子說,少子化就是日本的“國難”。但這個“國難”還看不到結束的時候,因為2015年,日本總人口推算值為1.2691億,比上一年減少22萬;14歲以下兒童數(shù)量為1617萬,比2014年減少16萬,連續(xù)34年下降。(以上數(shù)據(jù)來自媒體公開報道)
讓我們將目光從日本拉回到自己身上。中國大陸與日本、韓國、新加坡、臺灣地區(qū),同屬東亞文化圈,人們的家庭與生育觀念比較接近,而且,當前中國大陸正在經(jīng)歷臺灣、日韓、新加坡社會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城市化、工業(yè)化,從這些地區(qū)的今天,差不多可以看到我們的明天。困擾東亞社會多年的低生育率問題,會降臨到我們頭上嗎?
2015年,大陸一家調查機構做出的調查發(fā)現(xiàn),有60%的被調查家庭表示不愿意生二孩,原因主要是經(jīng)濟能力受限,養(yǎng)育孩子的成本巨大。“擁有第二個孩子是每個中國家庭的權利,但是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成為阻礙這一權利實現(xiàn)的瓶頸。”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王培安說。
假設中國未來出臺了激勵生育的財政補貼政策,你會生育第二個孩子嗎?
近日我們在南都周刊公眾號上做了一個讀者在線小調查,近6000名讀者參加了問卷,其中有45%的人表示,即使國家砸錢鼓勵生二孩,她們也不會生育第二個孩子;只有25%表示會生,另有30%的受調查者說“目前不知道,到時候再說”。至少就這一樣本而言,中國年輕人的生育意愿并不高。
以我個人這些年的觀察,70后應該是生育意愿較強的一代,但由于年齡的問題,70后女性只有少部分人趕上了“放開二孩”的生育末班車。而相對于70后,80后與90后的生育觀念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代溝性的改變,她們的生育意愿顯然更弱。也就是說,隨著全面放開二孩新政的推行,近幾年會出現(xiàn)一個代償性的生育小高峰,等到70后女性的育齡結束,愿意生育兩個孩子的人口比例還會降下來。
西方的人口學家曾提出一個“低生育率陷阱”的概念,意思是說,當總和生育率降到1.5以下之后,低生育率會自我強化,如同掉入陷阱,扭轉生育率下降的趨勢將會變得很困難,甚至不可能。研究中國人口多年的學者易富賢先生也認為,“生育率下降得越低,今后鼓勵生育需要的‘動能越大。生育率在1.7-1.8左右,說明傳統(tǒng)生育文化還沒有完全破壞,如果出臺積極的人口發(fā)展戰(zhàn)略,生育率還是可以回升的。比如美國、法國、英國在1970年代后期生育率降低到1.8,但后面出臺人口發(fā)展戰(zhàn)略,生育率都出現(xiàn)回升。如果生育率太低,需要的‘動能太大,雖然在千方百計鼓勵生育,但生育率就很難回升了?!?/p>
“低生育率陷阱”只是一種假說,也有學者認為,“中國的生育率存在較大的回升空間和可能性,而不會長期維持在1.5以下的低生育水平上”。未來中國會不會落入所謂的“低生育率陷阱”,取決于現(xiàn)在你、我、每一個人的生育意愿與撫育孩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