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瀾
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朱厚熜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但他并不是上一位皇帝明武宗的兒子,而是其堂弟興獻王的兒子。只因明武宗死后無子嗣繼承皇位,于是朱厚熜被過繼到武宗名下,這樣才繼承了王位,史稱嘉靖帝。
朱厚熜順利登基稱帝后,將過繼的原則拋到腦后,下詔群臣討論尊崇他親生父母的方法。這不遵守朝綱的做法遭到大臣的堅決反對,其中一位就是當朝首輔楊延和,這位力薦朱厚熜繼承王位的朝中重臣,旁敲側(cè)擊地提醒嘉靖帝做法的不妥之處。嘉靖帝冷下臉來狡辯說:“武宗本來是伯父,如何變成了父親?興獻王本是朕生父,如何又變成了叔父?這樣繞來繞去不妥當。”
嘉靖帝出爾反爾為生父更名一事嚴重挑戰(zhàn)了封建王朝的禮法權(quán)威,但朝中大臣也不好再說什么。只有楊延和與其他幾位正直的大臣,敢于直言請求皇帝放棄為生父更名的決定。這些大臣直言不諱的做法著實令一直以孝順標榜的嘉靖帝感到難堪。在雙方爭議不休的局面下,有兩名臣子摸準了皇帝的心思,他們就是桂萼與張璁,為了博得皇帝的賞識,就聯(lián)合密謀各自上奏章反駁楊延和:“凡大孝根心之人,未有不敬重親生父母者。敬父母就是敬祖宗,敬社稷。皇上為親生父母正名,是天底下第一等的孝子,是蒼生百姓的楷模?!奔尉傅劭春?,大喜過望,提拔了桂、張二人。而將阻攔其為父正名的官員一律貶謫,楊延和等大臣被發(fā)配充軍永不赦回。嘉靖帝的強硬態(tài)度也使得內(nèi)閣大臣們集體辭職,告老還鄉(xiāng),這之后,為國家鞠躬盡瘁的重臣再也沒有出現(xiàn)在朝堂上。
這就是明史中有名的“大禮案”。嘉靖帝為了給生父改名,與大臣爭斗不休,最終他憑借至高無上的皇權(quán)取得勝利。但同時,他也為此輸?shù)靡凰?,他貶謫忠良之臣,讓奸佞之臣當?shù)?,而且為此耗費了他大量時間和精力,這使得他無暇顧及朝政。從此至高無上的政治朝綱在皇權(quán)專治面前被蛀蟲腐朽,明朝運勢就此走向衰敗。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