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贛南客家喪葬儀式音樂研究
      ——以安遠中部喪葬儀式音樂考察為例

      2017-04-19 02:17:55杜華龍贛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云南藝術學院研究生
      民族音樂 2017年6期
      關鍵詞:道士宗族死者

      ■杜華龍(贛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嚴 盟(云南藝術學院研究生)

      贛南傳統(tǒng)的喪葬禮俗極為隆重,據傳,歷史上大戶人家法事最長可延續(xù)“七七四十九天”,根據條件,一般人家三天三晚,二天三晚,一天二晚較多,一天一晚較少,僅做一晚更少,僅為孤寡老人去世后由同族、同村湊錢,也有從村政府救濟款中支出。大約于20世紀70年代后,遺體火化政策號召實行,各地喪葬儀式中的許多程式也隨之相應更改。

      10余年來,由于農村多數人外出務工或經商、辦企業(yè),往往時間緊迫、路途遙遠,故多數行火葬后,擇日做法事,時間大多只做一天一夜,既不冷清,也不會耽誤太多時間。

      ■儀式過程描述分析

      安遠縣位于閩、粵、贛3省交會地帶,境內武夷山南端余脈伸展,丘陵密布,山絡逶迤,高云山鄉(xiāng)位于安遠縣東部,東鄰會昌縣,西北連本縣欣山鎮(zhèn),南接尋烏縣,北靠版石鄉(xiāng),該鄉(xiāng)轄沙含、濂豐、登豐、鐵豐、圩崗畬族、官鋪等6個村,經濟文化發(fā)展較緩,人口有8710人,居民多以農業(yè)、果業(yè)為生。儀式地點位于登豐村,距離縣城約10千米路程,山路逶迤曲折,儀式場地設于村內肖氏祠堂內,祠堂依山而建。

      2016年3月27日,筆者赴江西安遠縣田野考察,對高云山鄉(xiāng)登豐村肖氏家族肖興林喪葬儀式進行全程實錄,法事共計一天一夜(2016年3月27日至2016年3月28日)。根據現場考察,描述如下:

      儀式當天設靈,堂內設有正壇、神壇、靈壇3個壇位,逝者骨灰盒放在祠堂門口一方桌上蓋紅布。正壇擺放的法器是:神圖、香爐(米)、木魚、法器、果盤;天壇擺放有:香爐(米)、神牌、果盤;靈壇擺放有:死者遺照、三牲(雞、魚、肉)、香爐、靈牌、茶、華番;骨灰臺上同樣擺有:香爐、蠟燭、果盤、米果、煙、米糖、馬燈。

      儀式用樂情況:表格

      第一日:

      1.開壇:禮生肖萬年敲銅鑼引神進祠堂,同時放爆竹,神進祠堂后,長子上香,樂手們“打鬧臺”起樂開壇,嗩吶吹《小工板》《十杯酒》 《葡萄仙子》,一番吹打后,儀式正式開始。

      2.請圣:道士誦經請引白事需要的神靈,孝子孫行禮。此時用樂為《愚子》 《太極豐高厚》、《天地自然》、《施晚今宵》、《工尺上》,《燒香調》。

      3.召亡:召死者亡魂進壇,為死者開通冥路,此時用樂為《朝餐度》 《大慈悲》。

      4.救苦:道士唱經《救苦經》念咒,為死者救苦解難,超度亡魂。此時用樂為《三下板》 《寶座靈》 《掛經座》 《愚子》 《完經》。

      5.祭十王:道士唱經(【十王經】)念咒,祭奠神靈。此時用樂為《三下板》 《寶座靈》《掛經座》 《愚子》 《完經》。

      第二日:

      6.誦經:道士唱經《三官經》念咒,超度死者亡魂,孝子賢孫祭祀行禮。此時用樂為《三下板》 《寶座靈》 《掛經座》 《愚子》《完經》。

      7.燒午表:道士唱經祭奠神靈,開薦亡魂,禮生燒午表《上表科》為死者在陰間“上戶口”。此時用吹打樂《揚州鬧》、《鳳入松》 《七星板》 《上表科》 《愚子》、《天地自然》 《施晚今宵》。

      8.戒食:禮生打銅鑼后,死者兒子移步祠堂外,手持“竹筒”,咬豬腳,孝子賢孫敬祭品。此時嗩吶吹《寶座靈》。

      9.繳慿:道士宣讀“路引”,家屬在下廳燒“繳憑”。此時用樂為《大慈悲》 《小過場》。

      10.回圣:道士燒符送神,默誦《燒柜科》,禮生燒訃告,此時用樂為《工尺上》《拜將臺》。

      11.成服:孝子賢孫穿孝服行禮,敬祭品。

      12.哭孝:孝子在骨灰臺前唱“哭喪歌”。此時不用吹打樂。

      13.出殯:道士朝骨灰盒撒米,砸米谷碗,出殯隊伍起行,放爆竹。此時用樂《三下板》。

      14.下葬:隊伍至墓門口,奏樂,放爆竹,禮畢,孝子按輩分各披一張紅布下山。此時用樂為《大慈悲》。

      15.返家:返回死者住處,此時用樂為《七星板》 《大慈悲》。

      16.謝孝:午飯后,在祠堂門口,孝子卸下孝帕,披上紅布。此時嗩吶吹奏《工尺上》。

      通過考察分析,安遠肖氏喪葬儀式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信仰,贛南客家人有強烈的宗族意識,宗族觀念倡導以“禮”維持社會秩序,傳承宗族傳統(tǒng)文化,婚喪嫁娶受“禮治”觀念影響成為宗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喪葬儀式作為人生重大禮儀備受重視。儀式以宗族信仰為核心。其次受道教影響較為明顯,祭祀對象主要為道教神靈系統(tǒng),受道教科依程式與地方祭祀習慣影響形成一套具有當地特點儀式系統(tǒng)。二是儀式,儀式強調將娛人娛神并重,娛神性場面注重將內心訴求行為外化,請神到場,為死者超度拔苦,順利進入陰間;娛人場面注重營造儀式現場氣氛,通過各種儀式手段將生者帶入活動場域氣氛中,撫慰心靈,幫助內心情緒釋放,娛神的同時,也間接娛人。三是音樂,無論是誦經還是在儀式過程中,誦經、吹打始終占有重要地位,它配合儀式的內容和主題進行,請圣、召亡等儀式活動配有音樂,增加儀式的神秘感,使人們能夠全身心進入儀式場域,達到祭祀目的。另外,在喪葬儀式這一特定空間范圍中,音樂作為一種顯性符號,將整個儀式程序貫穿起來,為死者救苦拔罪,使生者宗教情感得以升華。

      ■儀式音樂分析

      安遠農村喪葬習俗保持較為完整,它與漢族客家宗族文化一脈相承,并融合道教神靈崇拜為一體。音樂作為信仰外在表象,展現出儀式空間文化內涵,儀式內容、音樂曲牌都是內涵觀念的外在表現,音樂在儀式中具有特殊意義,可以幫助儀式實現神圣、超驗感,使儀式參與者進入儀式域境,并帶來特殊的心理感受。另外,音樂作為喪葬儀式的重要部分,對人們進入儀式情景,產生文化認同有著重要作用,儀式如果沒有音樂在場就不會被接受。

      安遠喪事根據用樂特點分北、中、南3個區(qū)域,北部多用絲竹樂,南部多用吹奏樂,中部多用誦經配合吹打樂,以下著重分析介紹安遠中部喪事音樂。

      儀式活動中的音樂主要來自道士、禮生、死者家屬為超度死者亡魂,寄托生者哀思而發(fā)出的聲音,安遠肖氏喪俗音樂大致可分為“人聲”“器聲”兩類。

      1.人聲

      人聲主要包括念、誦、唱3種形式,念是指禮生念的祭文等,音樂性較弱,語言性較強,沒有樂器伴奏。誦是指念經,道士在法事中使用木魚念誦部分,音樂和語言相結合,旋律性不強。唱是指唱腔,道士與樂手配合的部分,唱腔由嗩吶和打擊樂伴奏,有較強的音樂性。

      儀式人聲由道士和禮生完成,人聲以唱誦經文為主。道教很早就高度重視誦經的神奇作用,認為誦經萬遍,即可成仙,故經咒皆誦、唱或吟之。而誦經在喪葬儀式中不以成仙為目的,將誦經視為人與神交流的一種象征性符號,增強儀式感,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

      2.器聲

      器聲主要有管樂、打擊樂、爆竹。管樂有嗩吶,打擊樂有木魚、大镲、小镲、大鑼、塊鑼、小堂鼓。

      器聲作為儀式音聲一部分貫穿整個儀式過程,在儀式中有伴奏唱腔、渲染氣氛功能,為唱腔伴奏時,要求樂手與道士在旋律、節(jié)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致,形成一種特定音響效果。另外,樂手在開壇、出殯等程序中演奏特定音樂曲牌,渲染儀式氣氛。

      幾乎整個儀式程序都伴隨著音樂,根據儀式環(huán)節(jié)的聲音需求,逐漸形成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用樂模式,它在儀式中有表現性和象征性作用。音樂的表現性功能主要體現在渲染儀式氣氛上,喪葬儀式需要用音樂表現悲痛、哀傷的儀式情緒;儀式中的音樂大多具有象征性功能,我們可以根據不同文化語境分析音樂與儀式的關系,了解音樂更深層含義。

      ■結 語

      人的一生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儀式,儀式將特定人群帶入特定空間語境,在空間語境中反復鞏固各種思想觀念,這些觀念會影響人的行為,使人產生文化自覺。

      肖氏葬禮通過儀式行為展現其宗族價值觀念,音樂作為儀式重要組成部分,使超度亡靈、撫慰心靈等儀式功能得以實現,透過音樂,更容易理解以“禮”為核心的客家宗族價值觀。

      總而言之,任何一種音樂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屬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產生的音樂有不同的內涵意義,音樂為喪葬儀式提供一個聲音環(huán)境,以各種聲音為媒介,使人與物、人、神之間產生互動交流,滿足神明崇拜的需求,維持特定空間的社會秩序同時,儀式對于村民來講,可以帶給他們心靈慰藉,使之產生文化認同感。

      參考文獻:

      [1]梅里亞姆.音樂人類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10.

      [2]曹本冶.思想-行為:儀式中的音聲研究.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3]江西安遠縣編撰委員會.安遠縣志.新華出版社,1993.

      [4]蒲亨強,李勁松.漢道教儀式音樂之初步研究.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3.

      猜你喜歡
      道士宗族死者
      A New Way of Dao
      ORGANIZED GIVING
      《道士下山》
      電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79首同名民歌《放風箏》的宗族關系
      代際分化與“俱樂部式宗族”的形成
      文化縱橫(2017年1期)2017-02-15 19:37:50
      一頂神奇的道士帽
      一個漢族宗族的認同符號——重慶永川松溉羅氏宗族個案研究
      走近“死者之臉”
      奧秘(2016年2期)2016-03-23 21:47:01
      李昌鈺:替死者講話
      海峽姐妹(2016年4期)2016-02-27 15:18:24
      HCN4、Cx43在電擊死者竇房結組織中的表達變化
      巫溪县| 泰安市| 海丰县| 大石桥市| 辽源市| 广安市| 包头市| 安化县| 长阳| 漠河县| 通渭县| 汶川县| 江城| 疏勒县| 子长县| 高碑店市| 农安县| 桂阳县| 嘉黎县| 黄骅市| 辽阳县| 阿拉善左旗| 玛纳斯县| 比如县| 仁寿县| 鄢陵县| 兖州市| 宁津县| 黄冈市| 苍山县| 沙洋县| 广昌县| 博兴县| 梁山县| 绥宁县| 柘荣县| 调兵山市| 涿鹿县| 青州市| 高要市| 赣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