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輝
【摘 要】輪對及制動盤組裝失敗實例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進意見。
【關(guān)鍵詞】輪對;制動盤;組裝;輪座;盤座;過盈量
客車車輛輪對的主要作用是承受著客車車輛的全部動、靜載荷,將它傳遞給導軌并在重載下沿著軌道高速旋轉(zhuǎn)。不僅如此,客車車輛的制動也主要是通過作用在輪對上得以實現(xiàn)的。因此,輪對在客車中具有極其關(guān)鍵的作用,其壓裝質(zhì)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鐵路運輸?shù)陌踩院褪孢m性??蛙囓囕v的輪對不僅承受著列車總體的全部載荷,而且其需要在負重的條件下高速轉(zhuǎn)動在列車軌道上,這就對車軸和車輪的制造工藝以及輪對的壓裝具有很高的要求。在客車制造工藝中,輪對及制動盤壓裝技術(shù)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好的壓裝質(zhì)量對列車的安全運行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目前,針對車軸與車輪及制動盤的壓裝的主流壓裝方法為冷壓裝,冷壓裝工藝由于其操作便捷,質(zhì)量可靠,成為了應(yīng)用較為普遍的壓裝工藝。濟南車輛段檢修車間廠修組采用的就是冷壓裝。
統(tǒng)計2014年和2015年廠修組輪對及制動盤壓裝失敗的例子,現(xiàn)列舉如下:
2014年壓裝輪對892條,2015年壓裝輪對747條,總計1639條。2014年壓裝失敗99次,2015年壓裝失敗56次,共計155次,失敗率9.46%。
壓裝失敗的原因共有14種,其中車輪壓裝壓力不到下限21次,車輪壓裝壓力大于上限23次,車輪壓裝曲線末端降噸曲線長度超限15次,車輪壓裝曲線末端平直曲線長度超限4次,制動盤壓裝壓力不到下限40次,制動盤壓裝壓力大于上限23次,制動盤壓裝曲線下凹10次,制動盤壓裝曲線末端降噸超限8次,輪位差超限2次,盤位差超限2次,兩車輪殘余靜不平衡位置相位差超限2次,車輪壓裝壓力曲線圖表輪號填錯2次,制動盤壓裝壓力曲線圖表軸號填錯2次,輪徑差超限1次。
其中兩車輪殘余靜不平衡位置相位差超限、車輪壓裝壓力曲線圖表輪號填錯、制動盤壓裝壓力曲線圖表軸號填錯、輪徑差超限這4種情況是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的,是由于工作者粗心大意造成的,將這4種原因略去不談,還剩余壓裝失敗148次。輪位差超限和盤位差超限只出現(xiàn)了4次可以說是小概率事件,可忽略,還剩余壓裝失敗144次。車輪壓裝失敗有63次,制動盤壓裝失敗有81次。下面分析這8種144次壓裝失敗的原因。
1 為什么說是壓裝失敗
輪對及制動盤壓裝成功還是失敗是由壓力曲線圖表來表示的,下面是壓裝成功的壓力曲線圖表。
圖1 輪對壓裝曲線圖表
圖2 制動盤壓裝曲線圖表
1.1 《鐵路客車輪軸組裝檢修及管理規(guī)則》第2.2.7.3.1條規(guī)定“輪對最終壓裝壓力按輪轂孔直徑計算,每100mm直徑尺寸的壓裝壓力為:LZ40車軸,最小為343kN,最大為539kN;LZ50車軸,最小為343kN,最大為588kN”。如果最終壓裝力超過規(guī)定的上限就稱作車輪壓裝壓力大于上限。
圖3 壓裝力超過上限的輪對壓裝曲線圖表
1.2 如果最終壓裝力小于規(guī)定的下限就稱作車輪壓裝壓力不到下限。
圖4 壓裝力不到下限的輪對壓裝曲線圖表
1.3 《鐵路客車輪軸組裝檢修及管理規(guī)則》第F3.2.3條規(guī)定“輪對組裝壓裝力曲線末端平直線長度不得超過該曲線投影長度的15%”。如果曲線末端平直線長度超過該曲線投影長度的15%就稱作車輪壓裝曲線末端平直曲線長度超限。
圖5 末端平直曲線超限的輪對壓裝曲線圖表
1.4 《鐵路客車輪軸組裝檢修及管理規(guī)則》第F3.2.3條規(guī)定“輪對組裝壓裝力曲線末端下降的長度不得超過該曲線投影長度的10%”。如果曲線末端下降的長度超過該曲線投影長度的10%就稱作車輪壓裝曲線末端降噸曲線長度超限。
圖6 末端降噸曲線超限的輪對壓裝曲線圖表
1.5 《鐵路客車輪軸組裝檢修及管理規(guī)則》第2.2.6.2條規(guī)定“盤座與盤轂孔采取過盈配合,當采用RUT300型制動盤時壓裝力為196-392KN”。(由于當前濟南車輛段只采用RUT300型制動盤,所以只考慮這一種情況。)如果壓裝力小于196KN就稱作制動盤壓裝壓力不到下限。
圖7 壓裝壓力不到下限的制動盤壓裝曲線圖表
1.6 如果壓裝力大于392KN就稱作制動盤壓裝壓力大于上限。
圖8 壓裝壓力大于上限的制動盤壓裝曲線圖表
1.7 《鐵路客車輪軸組裝檢修及管理規(guī)則》第2.2.7.3.2條規(guī)定“制動盤壓力曲線末端降噸≤29.4kN”。如果制動盤壓力曲線末端降噸大于29.4kN就稱作制動盤壓裝曲線末端降噸超限。
圖9 壓裝曲線末端降噸超限的制動盤壓裝曲線圖表
1.8 《鐵路客車輪軸組裝檢修及管理規(guī)則》第2.2.7.3.2條規(guī)定“制動盤壓力曲線開始上升的一點與終點處的一點連成一直線,組裝曲線須全部在此直線以上”。如果曲線開始上升的一點與終點處的一點連成一直線,有曲線在此直線以下,就稱作制動盤壓裝曲線下凹。
圖10 壓裝曲線下凹的制動盤壓裝曲線圖表
2 輪對及制動盤壓裝的原理
首先將車軸水平放置,將車輪或制動盤套在車軸上,在壓裝力的作用下,使車輪或制動盤沿軸向向內(nèi)運動,在車輪或制動盤與車軸接觸面產(chǎn)生彈塑性變形。當壓裝力大于接觸面間的摩擦力時,車軸與輪轂孔或盤轂孔表面會發(fā)生相對運動,從而達到壓裝的目的。
3 輪對及制動盤壓裝失敗的原因
3.1 過盈量的選取
3.1.1 輪軸配合過盈量的選取
《鐵路客車輪軸組裝檢修及管理規(guī)則》規(guī)定“輪座與輪轂孔采取過盈配合,壓裝過盈量按輪座直徑的0.8‰~1.5‰執(zhí)行”,而輪座直徑為188-196mm,即0.15-0.29 mm。
3.1.2 盤軸配合過盈量的選取
《鐵路客車輪軸組裝檢修及管理規(guī)則》規(guī)定“盤座與盤轂孔采取過盈配合,采用RUT300型制動盤時為壓裝過盈量為0.12~0.20mm”。
如果過盈量選取錯誤就會造成上文所說車輪壓裝壓力不到下限、車輪壓裝壓力大于上限、制動盤壓裝壓力不到下限、制動盤壓裝壓力大于上限這4種壓裝失敗的現(xiàn)象。舉例來說,《鐵路客車輪軸組裝檢修及管理規(guī)則》要求的輪軸配合過盈量范圍為0.15-0.29 mm,但如果選取過盈量為0.16mm,就有可能造成車輪壓裝壓力不到下限。
3.2 輪座、盤座、輪轂孔、盤轂孔圓柱度的影響
TB/T 1718-2003《鐵道車輛輪對組裝技術(shù)條件》規(guī)定“輪座(盤座)加工后的圓柱度為0.05mm,其大端應(yīng)在內(nèi)側(cè)”;“輪轂孔(盤轂孔)加工后的圓柱度為0.05mm,且大端應(yīng)在內(nèi)側(cè)”。
輪座、盤座、輪轂孔、盤轂孔圓柱度對壓力曲線及壓裝力的影響由于輪座(盤座)直徑大于輪轂孔(盤轂孔)的直徑,所以輪轂孔(盤轂孔)先發(fā)生彈性變形,在輪對壓裝過程中,由于輪座、盤座、輪轂孔、盤轂孔圓柱度不一致,輪軸配合表面各部位的尺寸(沿直徑方向) 都不相等, 因而沿長度方向每一橫截面的過盈量也不相等。
3.2.1 當輪座(盤座)部與輪轂孔(盤轂孔)的圓柱度相差過大時,勢必相對增加了配合表面引入段(曲線點)處的過盈量,使單位面積上的接觸壓力增大,形成起點陡升,隨著配合面和過盈配合狀態(tài)下的相對滑動,使過早接觸表面的接觸壓力增大,其彈性變形增加,且其相互牽制并自相平衡的內(nèi)力增大,造成輪轂孔(盤轂孔)末端有效過盈量減少, 形成末端降噸或曲線平直。就會造成上文所說車輪壓裝曲線末端降噸曲線長度超限、車輪壓裝曲線末端平直曲線長度超限、制動盤壓裝曲線末端降噸超限這3種壓裝失敗的現(xiàn)象。
3.2.2 輪座(盤座)部與輪轂孔(盤轂孔)的圓柱度相差越小,輪轂孔(盤轂孔)內(nèi)部各部分變形差越小,抗變形力就越小,輪轂孔(盤轂孔)末端處有效過盈量就會增加, 使壓裝力超限。就會造成上文所說車輪壓裝壓力大于上限、制動盤壓裝壓力大于上限這2種壓裝失敗的現(xiàn)象。
3.2.3 只有當輪轂孔(盤轂孔)圓柱度比輪座(盤座)圓柱度小時,其壓裝力才可平緩上升,形成合格的壓裝曲線。
3.3 輪座、盤座、輪轂孔、盤轂孔圓度的影響
TB/T 1718-2003《鐵道車輛輪對組裝技術(shù)條件》規(guī)定“輪座(盤座)加工后的圓度為0.02mm,輪轂孔(盤轂孔)加工后的圓度為0.02mm”。
由于輪座、盤座、輪轂孔、盤轂孔圓度的不同沿聯(lián)接長度每一橫截面的每一方向的過盈量都不相等。
3.3.1 當輪座(盤座)具有鼓形度, 輪轂孔(盤轂孔)具有鞍形度時, 壓裝力將有所下降。如果低于極限值就會造成車輪壓裝壓力不到下限、制動盤壓裝壓力不到下限這2種壓裝失敗的現(xiàn)象。
3.3.2 當輪座(盤座)具有鞍形度, 輪轂孔(盤轂孔)具有鼓形度時, 壓裝力將有所增加。如果高于極限值就會造成車輪壓裝壓力大于上限、制動盤壓裝壓力大于上限這2種壓裝失敗的現(xiàn)象。
3.3.3 當兩者同時具有鞍形度或鼓形度時, 壓裝力可能增加, 也可能減少。由于圓度的存在, 對同一孔和軸雖在同一橫截面上測量直徑時, 由于選取的方向不同, 所得的過盈量也不同。當圓度偏大時, 往往得到比實際上過大或過小的過盈量, 從而使壓裝力不符合規(guī)定。就有可能造成上文所說車輪壓裝壓力不到下限、車輪壓裝壓力大于上限、制動盤壓裝壓力不到下限、制動盤壓裝壓力大于上限、制動盤壓裝曲線下凹這5種壓裝失敗的現(xiàn)象。
3.4 表面粗糙度對壓力曲線的影響
TB/T1718-2003《鐵道車輛輪對組裝技術(shù)條件》規(guī)定“輪座(盤座)經(jīng)磨削或滾壓加工后表面粗糙度Ra上限值為1.6μm,輪轂孔(盤轂孔)內(nèi)表面粗糙度Ra上限值為6.3μm”。
由于加工設(shè)備、刀具及操作者的熟練程度的影響使得粗糙度有一定的偏差。
3.4.1 當粗糙度過高時,會造成接觸面摩擦力增大,從而使壓裝力增大。如果高于極限值就會造成車輪壓裝壓力大于上限、制動盤壓裝壓力大于上限這2種壓裝失敗的現(xiàn)象。
3.4.2 當粗糙度過低時,會造成接觸面摩擦力降低,從而使壓裝力減小。如果低于極限值就會造成車輪壓裝壓力不到下限、制動盤壓裝壓力不到下限這2種壓裝失敗的現(xiàn)象。
3.5 測量誤差對輪對壓裝合格率的影響
輪對壓裝采用分組選配的冷壓組裝方法,按照工藝文件規(guī)定,用外徑千分尺測量其尺寸,并根據(jù)此數(shù)值及過盈量的要求選配車輪及制動盤,將其加工至符合要求(其內(nèi)徑尺寸用內(nèi)徑百分表測量)。由于外徑千分尺和百分表本身的不確定度(外徑千分尺0.007mm,百分表0.018mm)再加上選配時測量部位和測量溫度及濕度的影響,對過盈量的選取值形成累積誤差,不能反映輪軸尺寸的真實值,直接影響過盈量選取的準確性,導致輪對及制動盤壓裝失敗。有可能造成以上8種壓裝失敗的現(xiàn)象。
4 對策
4.1 選取過盈量時不能靠近范圍極限,輪軸配合過盈量以0.17-0.21mm 為宜,盤軸配合過盈量以0.14-0.16mm為宜。
4.2 嚴格執(zhí)行輪、軸加工工藝文件,嚴格控制幾何形狀偏差, 統(tǒng)一測量部位,使輪座、輪孔相對應(yīng)的尺寸準確。具體操作上,選取輪座、盤座、輪轂孔、盤轂孔上3個截面,每個截面在相互垂直方向測量兩個值,取6個測量值的平均值作為輪座、盤座、輪轂孔、盤轂孔直徑,來計算過盈量,并在壓裝前重新復查輪座、盤座、輪轂孔、盤轂孔各組裝尺寸,挑選最佳組合,并經(jīng)檢查驗收,確認無誤后再壓裝。
4.3 輪座(盤座)圓度、圓柱度及粗糙度是靠磨削來保證的。每次開工前首先檢查工作臺是否符合要求,實行首件試磨,若未達到要求需繼續(xù)調(diào)試工作臺, 直至達到要求。經(jīng)質(zhì)檢員確認后,再按工藝規(guī)程加工, 并進行首件完工檢查。
4.4 修整車軸中心孔,并加強檢查。車軸兩端中心孔是磨削工序中重要的定位點, 中心孔稍有磨損將直接影響車軸的定位精度。所以,工件吊裝前須先將車軸兩端清理干凈。經(jīng)檢查、驗收人員確認良好后再吊到磨床上,此時一定要注意不要使車軸中心孔與機床頂尖相碰撞,以免人為碰傷車軸而影響定位精度。同時必須保證中心孔、頂尖潤滑油的清潔,嚴防砂粒等雜物混入中心孔。
4.5 為了保證輪轂孔加工的圓度、圓柱及粗糙度,在機床調(diào)好后,盡量保證不再變動。車輪夾裝后要進行校正,一是,校正車輪外圓,偏差不得超過0.1mm;二是,校正車輪內(nèi)側(cè)面是否平整,允許誤差為0.1mm。
【參考文獻】
[1]鐵路客車輪軸組裝檢修及管理規(guī)則[M].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1(1).
[2]TB/T 1718-2003 .鐵道車輛輪對組裝技術(shù)條件[S].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