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
【摘 要】基于兒童本位基礎上的語文教育應該尊重和信任學生,讓其在綻放童真的過程中產(chǎn)生如同詩兒一般的美麗與天真?;罨虒W方式引導學生真情朗讀詩歌、摹寫詩歌和自編自演詩歌,定能使得語文更有情趣而楚楚動人。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歌;兒童;表達
詩歌在語文課程中占據(jù)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能產(chǎn)生朗朗上口的美感,還能夠使得學生在聆聽和誦讀中豐富認知視野和思維。重視詩歌教學,走出過度依賴教師講解和教參解讀的被動化學習窠臼,多從詩歌的意境、意象、情感和韻律等四個方面的“美感”出發(fā),讓他們在主動摘錄和篩選的過程中捕捉敏銳語感和生成豐富感知。一方面,能使得語文教學更有鮮活養(yǎng)料,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另一方面,能使得小學生在主動發(fā)現(xiàn)精彩和深入探究的過程中產(chǎn)生積極探索的情感動力。
一、深情朗讀:言意共生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關注詩歌中經(jīng)典,不妨多讓學生去主動朗讀,讓他們在帶著激情深入品味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趣點。很多教師有這樣的教學同感,要想讓學生明白詩人所賦詩歌的要言和洞察其中深意,就必須帶領學生多讀詩,讓言意共生。
深情朗讀的過程,也是學生理解、感悟、漸入的過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課文《山行》教學中,不妨建議學生多讀此詩,并要求他們思考:杜牧在什么季節(jié)登上山?杜牧在登山中看到了什么?作為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更多表現(xiàn)了深秋時山林的美麗景色,展現(xiàn)了一幅濃墨重彩的秋林美景。通過朗讀,學生定會體味到山林秋色圖的美麗,山路、人家、白云、紅葉,也能明白構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所深含的贊美之情。在學生朗讀后,教師可借助學生的讀感,讓他們主動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認為,作者打破常規(guī)的秋愁的寫法,主動登山觀察,寫的美景可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有的同學認為,詩中要想楓葉那樣紅,就需要一種不畏寒氣的精神,可見作者的豪爽向上的精神……
讀的形式可多樣化,可以是學生自主朗讀,可以是同伴互讀,可以是集體朗讀。結合詩歌的不同表現(xiàn),可從中摘錄篩選出不一樣的“言”,并鼓勵學生與作者對話,把握其中所表達的情感,大聲朗讀,體味其中的“意”。
二、大膽摹寫:惟妙惟肖
照葫蘆畫瓢,講究的是一種模擬基礎上的再創(chuàng)作,講究的是自我仿寫的能力培養(yǎng)。多給學生“涂鴉”的機會,定能使得他們在摹寫的過程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積累,定能使得他們在不斷摹寫、創(chuàng)作中產(chǎn)生靈犀和寫法,以達到惟妙惟肖的作用。
大膽摹寫,讓學生有了學習借鑒與總結反思的機會。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江南春》時,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唐朝時的江南春季美景,更能夠了解作者寫作該詩的時代背景。詩中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可謂是美言佳句,多漂亮啊。不妨請學生摹寫一番,讓他們帶著好奇的雙眼去觀察自己家鄉(xiāng)中的美景。有的同學吟出了“空中燕舞靜里動,湖邊魚兒爭搶食”,將公園中小燕飛翔和湖中魚兒爭搶食物的場面活靈活現(xiàn)顯露了出來。有的同學以雨中的春景為寫作契機,寫出了“鳥鳴蟲兒躲,花艷草兒綠”。
讓學生有摹寫的機會,鼓勵他們大膽說出自己心中的所言所感,定能使得詩歌教學更有趣味和情境。尊重學生能力差異,多以形成激勵評價的方式認可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保持高度的摹寫激情。多給學生指導和點撥,讓他們在找出詩歌寫作特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模擬運用,提高寫作表達的能力。
三、編演結合:綻放精彩
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也是教師在教學中應多予以關注和引導的重要方面。讓詩歌的靜態(tài)表現(xiàn)變?yōu)閯討B(tài)展現(xiàn),不僅能激起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和激情,更能夠給他們更多自我創(chuàng)造的機會。自編自演詩歌,讓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意得到展現(xiàn),更能夠使得詩歌教學充滿詩情畫意。
找出詩歌中的精華,編演情景劇,讓詩歌真正嗨起來,定會別有風味。如,五年級下冊的《宿新市徐公店》教學中,可要求學生在整體朗讀古詩的基礎上,圍繞“你看到了什么?”建議他們主動表述自己的感知。很多同學看到了楊萬里在春季沐著春風踏著春光欣然前往鄉(xiāng)村旅游一番的情景。對呀,既然去踏春,肯定有驚喜的發(fā)現(xiàn)。于是,我讓學生模擬其中的情境進行表演。有的同學組成了創(chuàng)作團隊,扮演了楊萬里、兒童、村夫等不同的角色,并就各自的神情動作提出了自己的遐想。有的同學通過歌舞相伴的形式,將作者的吟詩與兒童的追黃蝶融合,形成了更多的不一樣融合。
給學生創(chuàng)作的舞臺,讓他們在主動找出精彩點的基礎上深入展現(xiàn),讓詩歌真正散發(fā)出應有的活力和魅力。圍繞詩歌的表達主旨意圖,多鼓勵學生討論,讓他們在梳理有效信息中把握重點。多給學生提供模擬表演的情境,讓他們在不拘一格的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思維靈感,定能使得詩歌更有不一樣的誘惑力。
是的,讓語文教學像詩歌那樣充滿意境和韻律,不僅能幫助學生激情融入其中主動探知,更能夠使得他們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獲得不一樣的深刻體驗。讓詩的美麗和兒童的本真有機融合,多給學生自我嘗試、運用機會,讓他們在詩歌的天地里暢想、飛舞,給他們提供更多奇思妙想的機會,定會使得語文教學“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林莘.建構童韻語文的實踐研究[J].教育評論.2014(12)
[2]朱潔如.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層級特點與結構優(yōu)化[J].上海教育科研.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