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叢+李金哲
[活動背景]
眾所周知,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jié)束的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整整兩年的時間里,紅軍輾轉(zhuǎn)十四個省,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了戰(zhàn)略轉(zhuǎn)移的凱歌,長征是人類近現(xiàn)代戰(zhàn)爭史上凡人譜寫的英雄史詩。時至今日,戰(zhàn)爭的硝煙早已散去,紅旗下的一代代新人正在成長。新時期的新問題也暴露出來:生活條件優(yōu)越,學生缺乏吃苦精神;獨生子女居多,學生缺乏合作意識;傳統(tǒng)教育缺失,學生理想信念淡薄。面對這些問題,開展學習長征事跡、體驗長征生活、了解長征精神的活動,用“長征魂”這一精神支柱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磨煉堅強的意志、培養(yǎng)合作意識……就顯得不可或缺。
[活動意義]
通過“尋找長征路上英雄的足跡”這一特別的語文課堂,讓學生了解長征知識,體驗長征之難,感受長征中紅軍戰(zhàn)士表現(xiàn)出來的崇高理想、堅強意志、高度社會責任感,以及真善美的心靈,并在活動結(jié)束后能“以己筆,抒己情”,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進一步提升。同時,我們希望借此活動培養(yǎng)學生不怕吃苦、迎難而上的樂觀主義精神和發(fā)奮學習、自強不息的探索精神,以及團結(jié)協(xié)作、勇于擔當?shù)呢熑我庾R,為學生發(fā)展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提供更強大的助力。
[活動時間]
2016年10月13日
[活動地點]
校內(nèi)、翠湖濕地
[活動人員]
全校師生、家長志愿者
[活動形式]
徒步+體驗
[活動過程]
一、啟動儀式
(一)整裝待出發(fā)
全校師生身著紅軍戰(zhàn)士服裝,精神抖擻,每個人手上持一面小紅旗,拿一張紅軍長征線路圖;7:30之前到操場,模擬場景,還原歷史,準備重走長征路,重新體驗長征途中艱險的場景。
(二)觀長征影片
活動前,先播放一組長征題材的短片:《長征》《草地》《四渡赤水》《大渡河》《金沙江畔》《飛奪瀘定橋》。這些短片將學生帶入炮火連天的戰(zhàn)爭年代,學生們時而面色凝重,時而激動興奮,都被電影那震撼人心的畫面所感染,感受到了紅軍戰(zhàn)士在長征途中艱苦卓絕的生活。
(三) 聽領導動員
譚主任為我們介紹了與長征有關的知識,并強調(diào):“長征是一首人類征服自然的凱歌。峽谷激流、雪山草地、物資匱乏、生命禁區(qū),這一切都不能阻擋紅軍前進的步伐。你們作為紅軍小戰(zhàn)士,也應該向先輩們學習。我校特邀的火箭軍政治工作部文工團副團長、國家一級編劇海田阿姨也親切地鼓勵同學們:‘今天你們就是小紅軍,相信你們一定能克服苦、克服累,像紅軍戰(zhàn)士一樣雄赳赳、氣昂昂地到達我們的會師地?!?/p>
(四) 品長征故事
老爺爺為孩子講述了紅軍長征的故事,用真實的故事教育了同學們:長征的過程很艱難,后面有國民黨的追兵,前方有地方軍閥。面對敵人,戰(zhàn)士們發(fā)揚“不怕犧牲、不怕吃苦”的精神,四渡赤水,巧奪金沙江,強渡大渡河。
“小紅軍們”聽得非常認真,時不時提出感興趣的問題:“紅軍戰(zhàn)士為什么要吃樹皮啊?”“皮帶也能吃嗎?”
二、體驗活動
小紅軍們由學校大本營出發(fā),徒步3公里到達翠湖濕地,大約需要1小時,在路途中看到指示牌,模擬當時經(jīng)過的省份,內(nèi)心默默記錄下來。途中不喧嘩,學生們可以體現(xiàn)團隊精神,互相支持,互相幫助,爭取勝利大會師,圓滿完成任務。
(一)爬雪山過草地
“爬雪山”“過草地”是紅軍長征的代名詞。紅軍過草地之艱難,是后人難以想象的。一年級的學生通過匍匐前進的方式和兩個大墊子長度的模擬草地,親身體驗了爬雪山過草地之難。
(二)激戰(zhàn)臘子口
崇山峻嶺,地勢險要,臘子口是岷山山脈的一個重要隘口,臘子口一戰(zhàn)后,北上的道路打開了。二年級的學生在一年級活動的基礎上用大跳繩和圓椅子組成上方的鐵絲網(wǎng),悄悄爬越“陡壁”,最終穿越障礙,完成任務。
(三)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是紅軍在長征途中進行的一次運動戰(zhàn)役。四渡赤水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三年級的學生以兩塊墊子為著腳點通過約6米長的橋,以此體驗當時的情景。
(四)巧渡金沙江
紅軍巧渡金沙江,堪稱中國革命史上的神來之筆,也是毛澤東軍事指揮藝術的神來之筆。四年級的學生用墊子、擔架等模擬當時的場景,并進行了分組體驗。
(五)飛奪瀘定橋
飛奪瀘定橋打通了行軍中的重要通道,讓紅軍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五六年級的學生前滾翻通過墊子,拎起“水桶”從長椅上小心走過,模擬場景體驗,感受當時戰(zhàn)斗的激烈。
三、勝利會師
(一)頒發(fā)徽章
同學們在翠湖廣場大會師,學校為每名學生頒發(fā)一枚紀念徽章?;照卤尘盀橐活w紅色五角星,中央的醒目位置印有“長征勝利80周年”字樣,上方印有“海淀北部新區(qū)實驗學校小學部”字樣,下方印有“尋找長征路上英雄的足跡學科整合綜合實踐活動”字樣。小小的徽章里飽含著學生的堅持與老師的贊揚,孩子們把徽章鄭重地別在胸前,希望把活動過程中體會到的紅軍精神繼承下來,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發(fā)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取得更好的成績。
(二)重溫誓詞
頒發(fā)徽章之后,全體少先隊員在會師標志墻前重溫了少先隊入隊誓詞,學生嚴肅而莊重地宣誓:“我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我在隊旗下宣誓:我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好好學習,好好鍛煉,準備著: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貢獻力量!”整齊的聲音回蕩在翠湖濕地的上空,為本次活動增添了濃重的一筆。隨后,教師中的黨團代表也分別重溫了入黨、入團誓詞。
[活動感受]
這是學生第一次開展較長時間的綜合性學習,為保證活動的效果,活動前我們制訂了詳細的計劃,活動結(jié)束后,展示和交流活動的成果和感受。在參與這一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和家長都有不同的感受。
有的學生說:“這次長征路的體驗活動讓我感受到了當年紅軍的艱辛,也讓我深深明白了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來之不易。這次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終生難忘。”也有的學生說:“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份厚重而寶貴的歷史正能量,它讓我經(jīng)歷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禮,對我學習革命先烈的拼搏精神和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起到了非同尋常的作用。”作為活動參與者的家長代表也深有感觸。有的家長說:“對于孩子,也許他們說不出當年長征的意義,也許他們也不能記住長征中那些不朽的戰(zhàn)役,但他們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以及他們無比堅強的意志力不正是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應該具備的長征精神嗎?”還有的家長說:“學校開展的‘尋找長征路上英雄的足跡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價值觀在于讓孩子們體會紅軍勇往直前、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的長征精神,增進孩子們之間的相互了解,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p>
作為活動的組織者,看到這些,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同于語文課堂的魅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以語文課程的整合為基點,通過語文學習活動與生活的結(jié)合,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新型語文課。它尊重學生個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學生在課內(nèi)得法、課外得益。它詮釋了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需要樹立的一個理念:讓語文課堂動起來、活起來,更情景化,更富有個性,也讓參與者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活動延伸]
“尋找長征路上英雄的足跡”主題實踐活動結(jié)束后,我們又圍繞“長征”題材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觀看長征題材影片、長征題材剪紙墻報展、觀看《金色的魚鉤》皮影戲并進行皮影戲體驗、繪制長征主題手抄報。這些活動與之前的主題實踐活動相輔相成,更好地激發(fā)了學生了解長征、體驗長征、感受長征的熱情,使他們在“聽、觀、讀、寫”中更深入地體會長征精神。在時而轟轟烈烈、時而潤物無聲的種種活動中,長征精神滲透進了學生的心靈里,成為促進孩子精神品質(zhì)發(fā)展的一劑良藥。
至此,“尋找長征路上英雄的足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落下帷幕,活動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水到渠成,它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提升了學生的能力水平和思想境界。這種教學模式將引領我們在語文綜合實踐路上繼續(xù)“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