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秋明
【摘要】目的:討論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急診科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比較兩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3%,對照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80%,兩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能夠有效的避免和減少護理風險的出現(xiàn),提高護理的質量以及,滿意度,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安全的護理。
【關鍵詞】風險管理;急診科;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6-0085-02
我國急診醫(yī)學的起步相對比較晚,目前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但是在實際的急診服務以及搶救率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在實際進行臨床護理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許多護理風險,在急診科進行風險管理護理嗎,能夠使護患之間的關系得到緩和,同時對減少醫(yī)患糾紛事件的發(fā)生也有積極的意義[1]。本文以我院急診科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就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進行具體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急診科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在18-75歲,平均年齡(48.3±4.5)歲,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齡在17-72歲,平均年齡(46.1±2.5)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沒有明顯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具體方式如下:
1.2.1 風險管理培訓
為了是實際的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得到保證,應該對急診科的護理人員進行風險管理的培訓和教育,使其日常的工作能力以及對于危險的防范意識能夠有所提升[2]。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該將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在護理工作中形成一種習慣,掌握在醫(yī)療事故處理中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從而就能使醫(yī)患糾紛發(fā)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更好的為患者提供服務,并且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實現(xiàn)人性化護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管理意識。
1.2.2 風險管理護理計劃的制定
進行護理計劃的制定,不僅能夠將護理的重點突出,是急診科的護理人員能夠及時的掌握相應的護理流程以及規(guī)范,這樣就能促使其業(yè)務能力的有效提升[3]。在護理工作進行中,應該重點對呼吸科的危重患者進行護理,切絲將床頭交班制度進行貫徹落實,并且不斷的進行強化。并且還應該對每一班的護理工作進行評估,在接班的時候需要對危重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然后對一般患者進行護理工作的評估,對患者的需求以及投訴問題應該及時的進行記錄,及時向領導進行匯報。若出現(xiàn)醫(yī)患糾紛,應該及時向上級進行上報,比給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交班的時候需要將相應的工作情況進行說明。
1.2.3 護理物品以及儀器管理的規(guī)范化
護理物品以及儀器是護理工作中的必需品,因此在實際的護理工作進行中,應該將儀器管理以及護理物品的管理實現(xiàn)規(guī)范化,保證儀器在使用中能夠正常的運行,并且應該保證干凈、衛(wèi)生。為了保證護理人員整體的素質,急診科護理人員在上崗之前必須進行崗前培訓[4]。針對不同科室的儀器將其運行的流程制定出來,對于存在問題的儀器要及時進行處理,這樣就能有效的避免安全隱患的發(fā)生,另外還應該強化對藥物存放以及管理工作的強化,使用藥的安全性得到保證。
1.3 觀察指標
根據(jù)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可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在計量資料的時候使用x±s進行表示,然后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則使用χ2檢驗。P<0.05,有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3%,對照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80%,兩組之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3、討論
急診科是醫(yī)院工作中最前線的工作,這一科室的患者往往在疾病等方面都存在多變性,以往在護理的工作中,護理人員往往由于缺乏風險意識,在實際的操作中缺乏明確的記錄,并且對相應的操作沒有進行嚴格的規(guī)范,這種情況下就極容易導致出現(xiàn)護理風險以及醫(yī)患糾紛。
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對護理操作實現(xiàn)規(guī)范化,這樣就能有效的降低護理風險的出現(xiàn),減少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率[5]。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護理中實施風險管理,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3%,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護理,其護理總滿意度為80%,兩者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就可以看出在急診科護理工作中實施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綜上,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3%,對照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80%,兩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能夠有效的避免和減少護理風險的出現(xiàn),提高護理的質量以及,滿意度,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安全的護理。
參考文獻:
[1]管水萍.PDCA管理和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6,9(上旬刊):105-107.
[2]邢翠萍,張愛蓮,朱冬梅,丁霞.安全質量小組在急診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1):74-75.
[3]張巧利,李興革,呂小青,吳惠平,蔡月英.醫(yī)療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在急診科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2,19(12A):28-31.
[4]劉春黎.護理缺陷和經(jīng)驗分享制度在急診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5):133-134.
[5]鄭淑文,徐曉娜,李水紅.臨床護理風險管理在50例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6(12):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