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光 茆榮軍 許耕昕
地下車庫技術經濟優(yōu)化設計探析
張東光 茆榮軍 許耕昕
社會經濟與城市的迅速發(fā)展帶來了日益嚴峻的停車問題,面對土地緊缺和城市發(fā)展趨向飽和的大背景下,開發(fā)和建設地下停車空間已成為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地下車庫成為了居住區(qū)、商業(yè)綜合體、辦公樓等建筑的必備設施。我國地下車庫經歷了十幾年的跨越式發(fā)展,其中也存在著停車場利用率低、設計不合理、細節(jié)設計不足、缺乏人性化設計等問題。本文通過對這些實際問題的分析研究,提出優(yōu)化設計的具體方法,希望對設計實踐具有借鑒意義。
1.地下車庫邊界
依據銷售物業(yè)總圖及簽批車位指標,地下車庫范圍通常以下三種方式:脫離商鋪;局部進入商鋪;與商鋪外邊界重合。在滿足規(guī)劃指標、日照條件及間距要求的情況下,應通過調整住宅樓座位置,使地下柱網排列利于車位布置。
2.場地豎向設計
場地的豎向設計應結合自然地形,減少填挖方量,地庫底板、頂板隨地形放坡或做臺階,坡度不大于3%,覆土厚度盡量統(tǒng)一。車庫范圍內樓座的正負零標高盡量統(tǒng)一,正負零標高相差較大時,應從標高較高的樓座地下一層入戶。利用住宅樓座首層與道路的高差,選取車庫地面標高與道路豎向標高差值小的位置作為車庫出入口,減小坡道長度。商鋪上方有住宅時,可充分利用住宅下部架空層。
1.停車方式及車位尺寸
汽車庫內停車方式常用的有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三種。從駕駛和停車的安全、經濟、方便原則出發(fā),居住區(qū)地下車庫應優(yōu)先選用垂直式停車方式 ,局部區(qū)域可采用平行停車方式。
依據《汽車庫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 100-98)4.1.4條中,按照垂直后退式停車,和雙排背對背停車位,停車位寬度≥車寬+0.3+0.3。 車位長度≥車長+0.25 。經過對目前常見車型尺寸數據分析,并結合實際項目的使用情況。
居住區(qū)地下車庫中,垂直停車車位尺寸為5.5m(長)x2.5m(寬),平行停車車位尺寸為6.0m(長)x2.4m(寬)。
2.柱網尺寸經濟性對比研究
以地下車庫4000m2防火分區(qū)的停車模塊內,分別采用8.1mx8.1m和8.4mx8.4m的柱網布置車位,并計算車均面積。結果比較:
8.1mX8.1m柱網:停車156輛,車均面積25.6m2/輛。
8.4mX8.4m柱網:停車138輛,車均面積28.9m2/輛。
結論:8.1mX8.1m柱網車庫更為高效。雙排停車的車庫首選8.1mX8.1m柱網。經結構專業(yè)測算,8.1mX8.1m柱網的鋼筋用量約為8.4mX8.4m柱網的92%,且結構總造價為后者的95%。
如車位寬度按2500mm計算,地下車庫結構柱截面尺寸通常為600mmX600mm,則采用垂直停車方式,布置3輛車位最小柱網寬度為:2500X3+300+300=8100mm。如采用正方形柱網,則地下車庫的柱網尺寸為8.1mx8.1m。經研究,此為居住區(qū)地下車庫最為經濟的柱網尺寸,雙排停車優(yōu)先采用8.1mx8.1m柱網,單排停車采用8.1mx6.6m柱網,6.6m已經滿足單排停車通車道使用要求,車庫邊緣采用8.1mx5.1m柱網。
3.停車模塊參數對比研究
以4000m2防火分區(qū)為模塊,通過改變X與Y方向的尺寸,研究其與車均面積的關系(見圖1)。
圖1 停車模塊示意圖
方案1 Y=5.1x2+8.1x7=66.9m,X=(5.1+6.6)x2+8.1x4=55.8m
模塊面積:3733.02m2車位數:138輛
車均面積:27.05m2/輛方案2 Y=5.1x2+8.1x5=50.7m,X=(5.1+6.6)x2+8.1x7=80.1m
模塊面積:4061.07m2車位數:156輛
車均面積:26.03m2/輛方案3 Y=5.1x2+8.1x3=34.5m,X=(5.1+6.6)x2+8.1x11=112.5m
模塊面積:3881.25m2車位數:150輛
車均面積:25.87m2/輛結論:在不考慮設備用房對車位布置的前提下,當n(n≮3)減小,m增加時, 即X方向越長,Y方向越短的停車模塊,車均面積Q值越小,停車效率越高。
4.地下車庫與地上商鋪柱網的協調
商鋪開間方向的柱網尺寸通常為8.4m,進深通常為16m。根據地下車庫邊界與地上商鋪的關系,有以下三種柱網設計方式:
(1)地下車庫與地上商鋪投影無重合區(qū)域。地下車庫應采用8.1mX8.1m柱網。
(2)地下車庫局部區(qū)域與地上商鋪投影重合。地下車庫商鋪投影范圍內采用為8.4mX8.4m柱網,范圍外采用8.1mX8.1m柱網。2種柱網之間采用斜梁搭接。
(3)地下車庫區(qū)域與地上商鋪投影完全重合。地下車庫商鋪投影范圍內采用為8.4mX8.4m柱網,范圍外采用8.1mX8.1m柱網。2種柱網之間采用斜梁搭接。
(4)如2、3條所述情況的商鋪進深小于14m,商鋪開間柱網尺寸采用8.1mX8.1m。
1.控制層高
控制地下車庫的層高從控制凈高、梁高(板厚)、管線高度三個因素出發(fā)。車庫凈高要求應參考汽車庫建筑設計規(guī)范4.1.13條規(guī)定,其中貨運、設備運輸通道凈高均有特殊要求,人防車庫凈高應按當地人防部門規(guī)定執(zhí)行。
車庫頂板結構形式有梁板式和無梁式兩種方式。 無梁樓蓋做法可有效提高豎向空間利用率,降低地下車庫開挖深度,節(jié)約建造成本。此種結構形式要求地下車庫柱網尺寸盡量規(guī)整。
通常板厚的取值和柱距、覆土厚度、消防車荷載、人防荷載、景觀地形、種植等多方面因素有關。在設計中可以控制的參數為柱距和覆土厚度,因此在方案中,應盡量控制覆土的厚度,并合理地布置柱網。
2.地下車庫樓蓋結構經濟性研究
(1)地下一層頂板結構經濟性研究
擬定設計條件:頂板覆土2.5m,柱網尺寸:8.1x8.1m,柱子斷面:600x600。
頂板消防車荷載考慮覆土折減后取值:14(15.7)kpa。
方案一:無梁樓蓋樓板,板厚550mm,柱帽尺寸:2800x2800mm,平柱帽高度270mm,斜柱帽高度500mm。
方案二:雙次梁樓板,板厚150mm,主框架梁為550x1100mm,次框架梁為400x850mm,次梁為400x850mm。
方案三:大板樓板,板厚400mm,框架梁斷面:550x950mm。
三種方案經濟性對比(見圖2)
圖2 方案一~方案三經濟指標比較表
結論:覆土層頂板(地下一層頂板)采用無梁樓蓋方案最為經濟,主次梁方案次之,大板方案最差。
(2)地下二層頂板結構經濟性研究
擬定設計條件:頂板面層50mm,柱網尺寸:8.4x8.4m,柱子斷面:600x600。
頂板活荷載取值:2.5(4.0)kpa。
方案一:無梁樓蓋樓板,板厚220mm,柱帽尺寸:2800x2800mm,平柱帽高 270mm。按照配筋方式的不同,無梁樓蓋樓板分為拉通配筋法和分離配筋法。
拉通配筋法:按照最小配筋率確定通長鋼筋法按照最小配筋率為0.2%確定上、下鐵拉通筋,不足處附加—傳統(tǒng)配筋方法。
分離配筋法:上鐵拉通筋為溫度鋼筋,不足處附加;下鐵無拉通筋,在各板帶處單獨配置。分離配筋法詳見《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其對上鐵筋的截斷長度有較為嚴格的規(guī)定,本方案柱上板帶附加上鐵長度不足,不滿足此要求,故需計算本方案柱上板帶附加上鐵截斷位置處的彎矩,以確定截斷點的位置。經計算,中間跨的負筋長度滿足彎矩要求,邊跨的負筋長度不足,需外伸700mm,即截斷點至柱中心線的長度為2800mm。
方案二:雙次梁樓板,板厚100mm,主框架梁為300x750mm,次框架梁 300x600mm, 次梁為250x600mm。板內上鐵分布鋼筋為6@200。
方案三:十字梁樓板,板厚100mm,主框架梁為300x700mm,次梁為250x600mm。板內上鐵分布鋼筋為6@200。
方案四:大板樓板,板厚210mm,框架梁斷面:300x700mm。板面無上鐵筋處設置溫度鋼筋8@200,上鐵分布鋼筋為8@200。
大板樓板,板厚210mm,框架梁斷面:300x700mm。板面無上鐵筋處設置溫度鋼筋8@200,上鐵分布鋼筋為8@200。 板采用塑性算法設置β=1.4,裂縫控制ωmax=0.3mm。
四種方案經濟性對比(見圖3)
注:1.混凝土按400元/m2,鋼筋按4000元/噸計算;2.梁板式模版按50元/m2,無梁樓蓋按45元/m2計算;3.鋼筋統(tǒng)計中均已計入梁、板的錨固鋼筋量;4.板鋼筋統(tǒng)計中已計入溫度鋼筋、上鐵分部鋼筋的含量。
結論:地下二、三層頂板采用雙次梁方案最為經濟。無梁樓蓋方案次之,大板方案最差。如采用無梁樓蓋方案,應采用分離式配筋法,可節(jié)約成本11元/m2。
(3)無梁樓蓋優(yōu)化形式
設計思路:與上述傳統(tǒng)的無梁樓蓋方案相比,減小頂板的厚度,可以通過加大柱帽尺寸(大柱帽方案)和設置抗沖切鋼筋(配置抗沖切箍筋方案)解決板的沖切問題。
大柱帽方案:通過經濟對比分析,確定大柱帽方案參數為:樓板板厚450mm,柱帽尺寸:3600x3600mm,平柱帽高度450mm,斜柱帽高度500mm。
配置抗沖切箍筋方案:通過經濟對比分析,確定大柱帽方案參數為:樓板板厚450mm,柱帽尺寸:3000x3000mm,平柱帽高度450mm,斜柱帽高度500mm。
二種方案經濟性對比(見圖4)
圖4 經濟指標比較表
結論:與傳統(tǒng)的無梁樓蓋方案相比,大柱帽無梁樓蓋方案及配置抗沖切鋼筋無梁樓蓋方案經濟性優(yōu)勢明顯,且兩者總造價相差無幾。大柱帽方案中,因設備噴淋布點的要求,柱帽下方需設置噴頭,局部噴淋管線需下彎至噴頭點,故對管線的布置及車庫的建筑效果有一定的影響。配置抗沖切鋼筋方案經濟性好,方便各個專業(yè)管線的穿行。但增加了工人下料及綁扎箍筋的時間,施工進度會受到稍許的影響。
(4)地下一層樓蓋結構形式研究
①無梁樓蓋結構形式
與傳統(tǒng)的無梁樓蓋方案相比,大柱帽無梁樓蓋方案及配置抗沖切鋼筋無梁樓蓋方案經濟性優(yōu)勢明顯,且兩者總造價相差無幾;大柱帽方案中,因設備噴淋布點的要求,柱帽下方需設置噴頭,局部噴淋管線需下彎至噴頭點,故對管線的布置及車庫的建筑效果有一定的影響;配置抗沖切鋼筋方案經濟性好,方便各個專業(yè)管線的穿行,但增加了工人下料及綁扎箍筋的時間,施工進度會受到稍許的影響。
②工程中常用覆土厚度的無梁樓蓋設計實例
擬定設計條件:工程中常用的覆土厚度為2米,經計算,板厚h=400mm,柱帽厚度為400mm斜柱帽為600mm。
方案一:大柱帽無梁樓蓋方案(柱帽尺寸3600mm);方案二:抗沖切鋼筋無梁樓蓋方案(柱帽尺寸3000mm)。
③兩種方案經濟性比較(見圖5)
圖5 覆土2米時無梁樓蓋統(tǒng)計表
當無梁樓蓋方案不滿足適用范圍時,可采用其余方案,其余方案均為現澆梁板式方案,可適用于任何情況?,F澆樓板的施工需嚴格執(zhí)行《建筑防水規(guī)范》中對車庫頂板需滿足一級防水要求時,頂板厚度不得小于250mm時,采用現澆大板方案為經濟最優(yōu)方案。當地無上述要求時,選用現澆雙次梁方案為經濟最優(yōu)方案。
十字梁方案,因設備噴淋布點正位于十字梁下,梁下需預留250mm的管線空間,故對層高有很大的影響,不建議使用。
經結構專業(yè)計算分析,覆土層頂板(地下一層頂板)采用無梁樓蓋方案最為經濟。 主次梁方案次之,大板方案最差。地下二、三層頂板采用雙次梁方案最為經濟。無梁樓蓋方案次之,大板方案最差。如采用無梁樓蓋方案,應采用分離式配筋法,可節(jié)約成本11元/m2。
3.覆土厚度
地下車庫頂板應預留一定量的覆土,以保證設備管線的穿行及景觀園林的要求。結構成本隨覆土厚度、層高的增大而增大。經統(tǒng)計,單層地下車庫覆土厚度及層高對結構成本的影響(見圖6):
圖6 覆土厚度及層高對結構成本影響表
1.車庫出入口
(1)數量:大中型車庫(300~500輛)出入口不少于2個 。
特大型車庫(>500輛)出入口不少于3個 。
(2)寬度:單向行駛不小于5.0m。雙向行駛不小于7.0m。
注:上述寬度指車庫出口與外界道路相交處最小寬度,而非車庫出入口坡(通)道最小寬度。
2.坡道
直線坡道坡度建議為15%;曲線坡道坡度建議為12%。雙車道坡道轉彎段坡度為內環(huán)中心線坡度,計算長度以內環(huán)中心線計算。
優(yōu)選曲線緩坡坡道。曲線緩坡半徑為20.0m。在高差、坡度相同的情況下,曲線緩坡坡道比直線緩坡坡長更小,節(jié)約空間。
3.轉彎半徑
《JGJ100-1998汽車庫建筑設計規(guī)范》中對最小轉彎半徑的規(guī)定,居住區(qū)地下車庫內最小轉彎半徑按6.0m設計,汽車環(huán)道內徑不小于3.6m,外徑不小于7.6m。
4.規(guī)整地庫外輪廓
地庫外輪廓簡潔,可避免出現多段折線,造成外墻增多;緊湊的車位布置,避免出現多余空間,造成無效面積;車庫外輪廓應避免出現銳角弧線,造成布車障礙。
為了節(jié)約建造成本,減少造價,提高車庫的使用效率,總圖規(guī)劃應該注意住宅、商鋪和地下車庫的關系,控制樓間距,利用豎向高差,減少施工量。在柱網優(yōu)化方面,車庫首選8.1mX8.1m柱網,并進行模塊化設計,商鋪與車庫的柱網要協調。車庫結構的優(yōu)化,以覆土層頂板采用無梁樓蓋方案最為經濟,地下二層頂板采用雙次梁方案最為經濟。在細節(jié)優(yōu)化方面,應確定車庫出入口數量及寬度,采用曲線緩坡坡道,規(guī)整地庫輪廓。采取以上車庫優(yōu)化設計方法,以充分實現地下的實用性、安全性及經濟合理性,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作者單位:張東光,萬達商業(yè)地產設計中心;茆榮軍,大連萬達商業(yè)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許耕昕,北京城建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