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群嚴+程晨+萬艷琴
劉全安先生
葉問詠春拳第三代傳人。他十歲習拳,以詠春最為崇拜,不斷求學,武藝精進,連續(xù)獲五屆世界搏擊賽冠軍,學習和傳承詠春拳近半個世紀,培育詠春英才,傳承武學文化,弘揚了這門中華武術。他言:“詠春拳是中國南拳之一,是中華武術的一支奇葩,以其靈巧簡捷、內(nèi)涵豐富稱著於國際武壇。未來,為讓詠春能在香港更好地承傳下去,我輩將矢志不移?!?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4/30/ryzz201701ryzz20170115-1-l.jpg" style="">
自幼愛武,與詠春結(jié)緣至今
在中國乃至世界上,武術的影響力一直長久不衰,也湧現(xiàn)出多種優(yōu)秀武術,如泰國的泰拳、巴西的柔術、韓國的跆拳道、美國的美國式摔角、歐洲的自由式摔角等等。說起中國武術,更是多如繁星,有少林武術、太極、洪拳、詠春、八卦掌、通臂拳等,不一而足。
自小,劉全安先生的心中就燃起了學習武術的熱情,機緣巧合之下,他接觸到了洪拳。眾所周知,洪拳有“洪門一頭牛,打死不回頭”之說,其拳勢威猛、剛勁有力,在練習和使用之時對筋骨的損傷較大。因而,他又轉(zhuǎn)至學習蔡李佛拳,通過學習去摸索自己最中意的拳術。
因熱愛武術,劉全安先生也結(jié)識了一些同道之人。一天,一位朋友熱心向他推薦:“既然你這麼熱愛武術,不妨嘗試去學習詠春拳。”自此,詠春拳走進了他的生活,成為他今後人生當中重要的部分。
據(jù)悉,劉全安先生此次所拜的詠春師傅,正是詠春大師葉問來港後所授的徒弟、人稱“講手王”。黃淳樑師傅,其承傳了葉問大師的詠春精髓?!罢f起黃淳樑師傅拜師葉問大師時,還有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幾十年前,黃淳樑師傅追求武學高強,以求學的態(tài)度與各大門派虛心切磋,他先後與各路高手八十多人過招,但無一人是他的對手,直至遇到了葉問大師,因而他非常崇拜葉問大師以及詠春拳,遂修心養(yǎng)性,轉(zhuǎn)入學習詠春拳?!?/p>
轉(zhuǎn)入詠春拳,聰慧好學、有悟性的劉全安先生,武藝增長很快,深得師傅的喜愛,很快成為了其得意弟子之一。20多歲時,劉全安先生練習詠春已達到一定高度,當時他對一些國際性武術比賽躍躍欲試,師傅就大力支持和配合他,為他訂制專門的練習課程,讓他信心滿滿地登臺。後於30多歲時再跟肇慶武術協(xié)會主席梁偉才師傅進修,讓他的搏擊技術更上一層樓。多方求師以後,令得劉全安先生武藝精進,從而在國際賽事上有完美的表現(xiàn),一舉拿下五屆國際搏擊賽的冠軍,享譽香港武壇。
“詠春拳是一項專門的技擊學應用,來無招式,變幻無窮,如水一般,以對方招式的變化而變化,無招勝有招,且以柔制剛,攻守兼?zhèn)洌毓ネ?,氣力消耗量少,是一門十分實用而獨到的武術?!?/p>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劉全安先生非常敬重和崇拜師傅,而師傅亦將自身所學全部用心傳授予他。當年,他受師傅之託,前往師傅的武館擔任助教,在傳授武學之上做了一定的推動工作。
設會授徒,望弘揚中華武學
八九十年代,功夫片不但造就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也讓觀眾看得血脈賁張,喚起全球人學習功夫的熱情,在香港本地更是如此。
走在繁華的尖沙咀街頭,各大世界奢侈品牌集聚,同時令人驚嘆的是,這里也是各大拳館的集聚之地。人們會發(fā)現(xiàn),在電子地圖上輸入“武館”,立馬就能顯示出十幾家不同門派功夫的武館,有太極、詠春、泰拳、柔道、空手道等等,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在相對清靜閒適的沙田顯田村,劉全安先生的詠春拳術會就座落在那里。
多年前,劉全安先生創(chuàng)建詠春拳術會,獨立門戶,開始授徒。
回想起自己當年求藝的情形,劉全安先生還歷歷在目,在此,他以身作則,希望能為學武的人找到一個好師傅。在教學之時,他對徒弟有所要求和選擇,而且非常重視對習武之人的武德培養(yǎng):“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其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在於其武藝,更在於其武術精神。古語有說,‘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充分肯定了習文修武的功效。在今天來講,武術仍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方式,它並非用以打打殺殺,而是用來強身健體的。因而,練武先練心,即內(nèi)功修煉,修煉心法。人無雜念,方能心思純靜,正氣上身,英勇無畏?!?/p>
由於練習詠春拳不需要太多的肌肉力量,適用各年齡階段的人學習。當前,跟隨劉全安先生學習詠春的學員小至6歲,長至65歲,老少皆有,然而無論哪個年齡層的學員,要想學好詠春,必須要有扎實的基礎功?!霸伌喝某鯇W階段有一套氣功,基礎功有小念頭、尋橋和標指三套拳及木人樁法。基礎功練扎實後,我會依據(jù)每個人的進度進行調(diào)整學習方案?!比欢?,每個學習詠春的人各有目標,有人認為學習詠拳很酷,有人希望能強身健體,但不管出於什麼目標,仍舊需要從習武的本身出發(fā),同時他還指出,無論學習什麼門派的武術,功力都是日積月累的,沒有捷徑,只有努力去練習和領悟。
“許多人都曾問我,練武、教武幾十年,是什麼令你堅持下去?其實對我來講,這些都是習以為常的事,因為練武令我感到身心舒暢;如果收到得意的弟子,看到他們能很好地傳承詠春武學,更是一大幸事,這就是在教授中的快樂,而且那種成就感是其它處得不到的?!?/p>
多年來,也有許多外國武術教授專門慕名前來香港,向劉全安先生深造傳統(tǒng)正宗的詠春拳,他都不惜時間和精力,一一精心傳授。因為他心中有一個夢想,希望將師傅畢生弘揚詠春的大業(yè)繼續(xù)做下去。
習武,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課
如今,劉全安先生教授詠春已幾十年,詠春已成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以武為伴、以武為樂,享受著其所帶來的平實與快樂。
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每天凌晨三點,劉全安先生就會按時起床,練習由師傅密傳的一套氣功,之後再練習詠春的基本功小念頭,共計45分鐘。當旁人聽到他凌晨三點就起床練拳時,都為之驚嘆其勤奮與堅持,但他解釋為何這時練習卻是另有一番說法:“武術所追求的也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武術,以人為本。人分頭部、身軀、腿足,為天地人三盤。上盤吸收天然空氣,下盤擇取地理靈氣,中盤保存人初元氣,天地人一氣貫通。選擇凌晨三點鐘,正是因為這個時段的天然空氣非常適合練習這套氣功。”
作為一名武德高尚的詠春傳人,令人很難想像,劉全安先生的本職工作卻是從事運輸工作,無論是習武還是教拳都是運用空餘時間,這令人肅然起敬,同時也解釋了各類武術為什麼在香港得以傳承。
不過,劉全安先生也有一種緊迫感。詠春最早興起於南方沿海一帶,隨著華人遍及海外又傳到歐美國家,但是許多外國人的詠春拳打得很好,反而中國人練得少了?!跋M缭伌旱倪@些傳統(tǒng)武學能繼續(xù)流傳下去,有更多人來發(fā)揚光大,畢竟這也是一種文化?!?/p>
論傳承,責任重大,非劉全安先生一人能為。但只要有人起這個帶頭作用,並長久堅持,總會讓更多人能看得到、感受得到。在傳承的這條路上,劉全安先生全力以赴,將中華武術精神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