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澤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當我讀到朱自清寫的《匆匆》時,我感到時間正在匆匆逝去。
中國古代有許多珍惜時間的故事,像“頭懸梁,錐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等等,都是古人抓緊時間發(fā)奮苦讀的典范。古人在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抓緊時間,努力苦讀,我們今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晚上還有明亮的電燈,條件比古人好多了,可我們又有幾個人珍惜這寶貴的時光呢?古人還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惜時的名言,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夢醒,街前梧葉已秋聲”,都說明了時間的寶貴和珍惜時間的重要。
歷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無不珍惜時間,勤奮學習、工作。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一次與朋友預約,他站在橋頭一邊等候,一邊在紙上急匆匆地寫著,雨淋濕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覺。朋友終于來了,滿懷歉意地說:“對不起,耽誤了你寶貴的時間?!睈垡蛩固箙s興奮地說:“我非常有益地度過了這段時間,因為在此時,我又得到了一個出色的想法。”
我國古代著名畫家王冕出身貧寒,家中無力供他上學,他要到一個姓秦的人家放牛。王冕時刻想著讀書學習,每次出去放牛,都借書本帶在身上,有時騎在牛背上讀書,有時牛在吃草,他就坐在樹下看書。就這樣,王冕利用點點滴滴的時間,靠自學學到了很多知識,后來他又刻苦畫畫,終于成了著名的畫家。
是呀!時間是寶貴的,又是無情的,它總是不知不覺地從我們身邊匆匆流逝。能抓住時間并刻苦學習的人,才能成為有用的人。
(指導老師:杜衛(wèi)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