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賽,高校教師“一枚”。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去見識更多、理解更多,所以,我喜歡去融入新環(huán)境、體味他人。漸漸地,臉皮開始有點厚了,就想嘗試更多地與朋友分享。于是,忍不住想把臺灣之行的所見所聞分享一下。只言片語,潦草圖像,歡迎點贊“拍磚”。
中國臺灣,說熟悉,小時候是聽著“寶島”流行歌曲、看著“寶島”影視長大的,這一點也不夸張,至少我是。《媽媽再愛我一次》、《旋風小子》,瓊瑤劇、偶像劇就不必贅言了。大人的鄧麗君、費翔,我們的任賢齊、哈狗幫、王力宏、蔡依林、許茹蕓、SHE、周杰倫、五月天……這就是流行。每個大陸人(我僅代表我這個年紀“90前”的人)心中都有一個烏托邦一般的中國臺灣,那是和自己的成長交織在一起的那個情懷爆棚的中國臺灣。這就是第一次踏上但會感覺曾來過的中國臺灣。同我的家鄉(xiāng)一樣,人們愛自己的家和城市,認真工作,用心生活。
說陌生,絕不是因為繁體字——大抵源自我們欲見而不得的心理屏障,是時間的隔閡罷了。而閩南語,即便是說普通話的居民,也不時些許夾雜,大多數(shù)人是聽不懂的,也算是一個陌生吧。
在臺北感受典型性南方的夜。我比較喜歡去高處看城市,高度能讓人更好地觀察城市的層次,仿佛更易理解城市的立體感。跟我的家鄉(xiāng)桂林一樣,臺北倚著山、城里穿著河。于是我去了臺北西北方的陽明山文化大學,在山道邊回望整個密密麻麻的臺北,鋪在山下,伴著夕陽,有一種壯闊的感覺。夜里去到臺北東南的象山,在象、虎、豹、獅四神獸觀景臺,則可以較近距離體味臺北101大樓及都會的繁華而浪漫的夜景。臺灣城市周邊的山上,大多有紀念場館或觀景臺。中老年人會上去健走、攝影、喝茶聊天,更多的是年輕人三五成群開著摩托車到高處觀景。這是一種浪漫的情愫,也是很健康的夜間活動。
熱鬧的夜市,是中國臺灣的“城市名片”。夜市里零零總總的小吃,吃不遍的是中國大江南北夠齊的滋味,吃不變的是“超贊”的口味。
行走,感悟,享受“寶島”的滋味,一切如此美妙。
(編輯/寧良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