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博物館的大發(fā)展,在博物館實際運營管理和理論研究層面都出現了不少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必須以充分的博物館學研究為前提。具體而言,博物館學在理論上所研究的博物館并非現實意義上的博物館,“博物館現象”成為典型的對象應該被研究,本文特以此為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以期獲得建設性成果。
[關鍵詞]博物館現象 博物館學 意義 機構
一、理論研究中的博物館
大多數人把博物館學中的博物館理解為現實中的博物館,在不少權威解釋中都有對博物館的官方定義。但是站在理論研究的角度,作為一個學科科目的主體內容,博物館學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單個實體的層面,而應該是對這一類相關涉及到的事物的綜合。如此才能保證科學研究的專業(yè)性、廣泛性。
在筆者看來,應該對現在博物館學中的博物館進行重新定義,博物館應是博物館相關事物的統(tǒng)稱。在古文中,“博物”的意思非常廣泛,有辨別事物的含義。而這“物”所指的范圍則非常寬闊,每一個行業(yè)類別都有其發(fā)展歷史,在歷史中也就必然會產生這一物。在博物館的研究中,每一個類別都會有相應的展示歷史發(fā)展軌跡的博物之處。歸根到底,都是對該行業(yè)曾經或者正在發(fā)生和創(chuàng)造的事物進行保存。這些留下來的東西不僅對行業(yè)以后的發(fā)展有積極作用,也是人們情感上的重要精神依托,典型的代表有絲綢博物館、木材博物館、煤炭博物館等。
除此之外,博物館還擁有教育和科研的功能。在教育教化上,能夠開啟民眾的智慧,在其中體會到科學的力量并學習到顯性的知識。讓人們在觀賞的過程中了解歷史,了解文化,并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在科研領域,相關行業(yè)的專家學者會通過對博物館里面存儲的東西進行研究挖掘,剖析其歷史文化內涵,解構其物理、化學機理,進而展示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了解時代的發(fā)展情況。博物館學涉及的學科門類非常豐富,基本涉及到社會、歷史的方方面面,屬于綜合性較強的一個學科。
理論研究中的博物館學應該是儲存歷史標本達到現世目的和意義的對象的綜合,而絕非僅僅屬于一個組織。鑒于其內容和目的的意義,不少文化遺跡和歷史遺留也都屬于這個范疇。結合時下甚囂塵上的“收藏熱”,無不顯示出當今社會對于古文物的欣賞和重視,無論是其處于經濟目的還是藝術愛好,收藏的范圍無所不包,這不僅對于博物館學學科的發(fā)展有積極的支持作用,對古文物本身也是一種有效的保護。所以,我們更有理由對此進行充分的研究和探討,以使這種熱成為理性的、科學的熱,實現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二、博物館學中的“博物館現象”
如果在研究博物館學的過程中,僅僅是剖析博物館中單一的藏品,而并不深入的分析其背后的深刻內涵、歷史背景、文化意義,這種對博物館學淺顯的認識和探究被研究者所不齒。學者蘇東海就在他的文章中闡釋了一個新的定義——“博物館現象”,這一定義指的是結合時代特色,凸顯深層次內涵不同于以往形態(tài)的全新研究。這一個定義客觀的闡釋了博物館學的研究內容,其先進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博物館的科學認識。博物館是保存具有一定價值文物的地方,這些文物包括地上的,也包括地下的,包括整體的,也包括個體的。這些文物的正確認識體現著我們對文化傳統(tǒng)的內在追求和基本態(tài)度,是我們對待自己過去的重要參考。
對人們求知欲的滿足。對文物的欣賞、對博物館的參觀屬于精神性的享受,人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會驚嘆于古人精妙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在文物中感受到藝術性的美。擴大到經濟層面,這還有助于我們開發(fā)旅游產業(yè),挖掘地區(qū)的文化潛力,增強競爭的軟實力。
宏大的研究范疇。凡是過去,皆是歷史,過去發(fā)生的事情,都是人類歷史不可抹去的重要部分。而在這燦爛的歷史中留下來的則是文化的精華,這些精華有的看似不重要不起眼,但是足以證明人類自身的過去,無論輝煌還是糟粕。
三、作為文化機構的博物館與博物館學
在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博物館的“博物館現象”,作為博物館學和博物館在意義上和制度之間具有不同特點。
如前所述,博物館作為文化機構,這種解釋是完全正確的。但是“研究功能”在理論上的描述和理解,有許多模糊的、混亂的認識。如國家文物局主持的“中國博物館的籌備工作”中,關于學科范圍的劃定,有一個這樣的定義:對中國博物館展覽研究,集存儲、群眾工作、博物館管理、相互科學研究和其他工作的原則和方法之間的關系。這種定義,主要涉及兩方面的問題。
“科學研究”是一個問題。展覽、收藏、研究等工作的原則和方法是不是科學的?如果可以認為是一種“科學研究”,邏輯顯然是說不通的。如果“科學”有特定的含義,專指研究遺產或者一個專門的學科,有很大的隨意性,就缺乏嚴謹的科學定義,很容易誤導人,這種方法也是有缺陷的。另一方面,對“原則”“方法”的研究,其實是各職能部門和各部門之間關系的研究,這個問題完全是一個管理問題。在另一個研究中,“管理”和“原則”從理論的角度來看,“管理”不僅是指倉庫管理,在這里也存在邏輯混亂的問題。
如果這個定義只是一個邏輯的錯誤并無可厚非,但它實際上是一個非?;靵y的博物館學議題。這是由于在博物館學研究中,沒有區(qū)分好作為“博物館現象”的博物館和博物館學一個機構的不同含義,不能把握本質的嚴肅性、獨特性,因此,如果博物館學沒有建立在明確理解的基礎上,就會產生一些模糊混亂的概念。
一些研究人員可能已經注意到了“博物館”意義的不同方面,它以不同的方式對概念進行區(qū)分。這里指的“博物館”應包括我們前面描述的博物館學意義和現象的“博物館”,但這并不是最佳的解釋,解釋尚不明確簡潔。近年來,隨著博物館學深入的理論研究,學者已經提出了很多的觀點。王紅軍、梁季笙認為:“博物館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事業(yè)單位,其實質是:繼續(xù)展示,保存自己的價值觀,實現此集合的全過程及其有規(guī)律性最大社會價值的收集過程,是博物館學的研究對象?!边@種方法開始從事物的本質認識事物的歷史、基本理論、組織管理及其工作原理。因此,“博物館”和博物館的發(fā)展歷史似乎已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而實際問題是其歷史及專業(yè)和一般的歷史也是不同的。研究的組織和管理工作的原則,也被現代管理科學所覆蓋。作為科學的方法,它是模糊的,你可以定義其中的一切,也仍然無法找到博物館學,只有通過一系列研究人員的意見匯總,才能了解到博物館學的真正含義。確定獨特的學科只有立足于收藏,聚焦“博物館”并不僅限于博物館,因為時間的創(chuàng)造必然伴隨著獨特性。人們幾乎一致的認為:博物館學或博物館研究的基本理論在工作原理和方法方面有其規(guī)律性的特點。
四、總結
本文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成果:
(1)“博物館”的概念是含糊的,博物館與博物館學意義上存在差別,前者是一種機制,后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2)除了嚴格意義上的博物館,所有的博物館的博物館現象也是研究應涉及的問題,研究探索博物館利益、社會和文化現象,但不能隨意把“現象”簡單作為一個“博物館”。
(3)博物館學的獨特性,無論是博物館在收藏方面,還是在研究上,博物館學都應該以獨立的模式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