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英
世界上沒有記憶的魔法和記憶速成的秘籍,那記憶拼的是智力還是努力?
嚴格來說二者都不是,記憶拼的是帶有技巧的努力。如果你每天深陷于英語單詞的記憶中不能自拔,如果你在古詩文的背誦中飽受煎熬,如果你對老師不斷重復的知識點聽過就忘……那下面所介紹的記憶方法將成為你逆襲的秘密武器。
努力記憶法
有些同學平時在寫習題時,一碰到難題就畏于思考,著急看習題后的答案。他們看了解題的過程后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很簡單嘛?!边@種學習方式其實是不對的,因為人對輕易獲得的知識的遺忘速度很快。相反,在遇到難題時,人若能下苦功夫去思考、去摸索,經(jīng)過多次的探索后找到答案,那這種辛苦解答出來的問題就會深深地印在人的腦子里,歷久不被忘記。
對于該結(jié)論,德國心理學家卡斯特曾以實驗證實過。卡斯特在一個黑猩猩的籠子里放進一個箱子,再從籠頂上吊下一根香蕉。黑猩猩只要站到箱子上就能夠得著香蕉。起初,黑猩猩以為箱子只是把座椅,于是它坐在箱子上做出各種企圖抓到香蕉的動作。經(jīng)過多次失敗后,黑猩猩忽然意識到箱子是一個能夠接近香蕉的工具。于是,起先只會在籠子里干著急的黑猩猩,這時候已經(jīng)知道踏上箱頂,伸手去抓香蕉來吃了。
心理學家后來把這種變化稱為“認知結(jié)構(gòu)上的突變”。我們的學習和黑猩猩認識上的變化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果我們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困難,那么,我們就可以從每一次的失敗中學到解決問題的很多竅門。到最后,我們不但能找到解決這一道題的方法,也會找到解決這一類問題的訣竅。
即便只有一次這樣努力的經(jīng)歷,也會在你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對于那些基礎類的公式,你最好不要死記硬背,哪怕辛苦一點,自己也要嘗試去證明一遍,這樣記憶的效果才會長久。
從易記憶法
每逢過節(jié),家里的餐桌上都會擺滿豐盛的飯菜,但有時因為菜太多,我們反而覺得胃口不好??晌覀?nèi)⒓友缦陀悬c不一樣了,因為菜是一道道端上來的,我們會不時期盼下一道菜是什么,所以胃口會變得很好,而且也會覺得每一道菜都好吃。
記憶的情形也類似。如果有一堆要記憶的任務擺在面前,我們可能就會產(chǎn)生一些無所適從的煩躁。當記憶出現(xiàn)這種不良狀態(tài)時,我建議大家不要試圖一下子記住所有的東西,而應該像上面我所說的“吃宴席”一樣,把“菜”一道道端上來。你可以先對需要記憶的資料稍加整理,先從容易記憶的內(nèi)容下手。
無論你要記的資料有多少、多繁重,若是能從較為容易記的地方下手,不知不覺你就會記下很多。
同樣的,當我們有很多學習上的事情等著要完成時,不妨也從容易的入手,或是從自己喜歡的入手,等到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時再著手去做其他的事情。如此一來,就能比較順利地把任務處理完畢。
這個方法看似只是一種程序上的調(diào)整,但事實上對提高我們的記憶效果非常有用。
兩極記憶法
有不少人反映,演講時,最讓人苦惱的事往往是該怎么做開場白。其實,就演講的成功法則來說,在演講時,最好能將自己最想說的話放在開頭或結(jié)尾來說,因為,聽眾最容易記住的部分就是你演講的開頭和結(jié)尾這“兩極”。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試驗,把20個單詞放在一起讓實驗者記憶,看哪個單詞最易記錯。結(jié)果顯示,沒有一個人會記錯第1個單詞,到第5個單詞后,錯誤漸多,到第10個單詞時,記憶的錯誤率最高,接著,錯誤率逐漸下降,到第15個單詞時,錯誤更少了。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呢?根據(jù)心理學家的解釋,這是因為記憶的痕跡會相互抑制。
最先記憶的內(nèi)容會抑制后來的記憶內(nèi)容,這叫“順向抑制”;如果連續(xù)記憶一樣的東西,就會發(fā)生后來的記憶內(nèi)容抑制最先記憶內(nèi)容的現(xiàn)象,這叫“逆向抑制”。這兩種記憶相互交叉作用的結(jié)果會使得記憶消失。我們最先記下的東西雖然也會受到后來所記憶的東西的影響,但是因為在它之前沒有更先的記憶,所以它不受順向記憶的影響;同樣,我們最后記憶的東西雖然也會受到前面所記憶的東西的影響,可因為在它后面不再有記憶,所以它不受逆向記憶的影響。因此,最先和最后的記憶內(nèi)容才會比中間的記憶內(nèi)容讓人記得更鮮明、更持久。
了解了記憶的這種抵制作用后,我們就可以這樣去記憶:
(1)合理地組織識記材料,盡量使前后相鄰的識記內(nèi)容截然不同,以減少材料之間的相互影響,防止抑制作用的發(fā)生。
(2)記憶大篇幅的材料時可采取分段記憶法,這樣每段都有開頭和結(jié)尾,就人為地制造了增進記憶的條件。
(3)記憶若干材料時可改變其次序,每記一次就換一個開頭和結(jié)尾,平均分配復習的力量。
復習記憶法
考試的時候,經(jīng)常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明明前一天晚上你已經(jīng)復習得很充分了,可第二天考卷發(fā)到手上時,腦子突然一片空白。
關(guān)于這種常見的遺忘現(xiàn)象,早在19世紀時,德國心理學家艾賓赫斯就做過相關(guān)的實驗。他選用了一些根本沒有意義的音節(jié),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單詞來的眾多字母的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進行記憶。經(jīng)過測試,得到了一些數(shù)據(jù):
實驗結(jié)果表明:我們記在腦子里的東西,在20分鐘之后,就會有42%被忘記;1個小時后,遺忘率達到56%;9個小時候后則達到64%……也就是說,如果你在記憶后一直不復習,那么只要半個晚上的時間你就會忘得精光。
雖說艾賓赫斯是用一些無意義的字母排在一起來進行記憶的,若是換成一些有意義的文字,結(jié)果或許會有所改變,但在基本原則上,人記憶的遺忘規(guī)律大體上是一致的。因此,為了保持記憶的有效性,我們必須在遺忘率尚未達到最高峰時,對記憶內(nèi)容再予以刺激。
所以,第二天醒來后,大家最好能再瀏覽或復習一下昨天晚上自己記下的東西。這么做能有效喚醒我們的記憶,使我們從容地應對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