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光?宋博利?李進福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種革蘭陽性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寄生于人類和畜禽動物,是一種常見的條件致病菌,能引起包括食物中毒、非感染性疾病和中毒性休克綜合征等嚴重疾病。截止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超過20種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本文就腸毒素的特性、致病性及其檢測方法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旨在為臨床治療和食品監(jiān)控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腸毒素的特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以產(chǎn)生多種類型葡萄球菌腸毒素(SEs),根據(jù)發(fā)現(xiàn)時間先后順序按照英文字母進行區(qū)分,目前已發(fā)現(xiàn)20多種腸毒素(SEA~SElX)。通常把這些腸毒素分為傳統(tǒng)腸毒素(SEA~SEE)和新型腸毒素(SEG~SElX)。根據(jù)這些腸毒素是否具有嘔吐活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做了新的分類:其中SEA、B、C、D、E、G、H、I、R、S、T這11 種腸毒素已被證明具有催吐活性,稱為腸毒素SEs。而那些在靈長目動物實驗中沒有表現(xiàn)出催吐活性(如SElL和SElQ),或是還沒有被證實是否具有催吐活性的腸毒素,如SElJ、SElK、SElM、SElN、SElO、SElP、SElU、SElU2、SElV、SElX稱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類腸毒素蛋白(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like proteins,SEls)。另外根據(jù)血清型分類SEs已知有 A、B、C1、C2、C3、D、E、G、H和 I等 10種血清型。所有SEs的氨基酸組成都已測定,分子中賴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和酪氨酸等較集中。除 TSST外,所有 SEs含有2個半胱氨酸殘形成的大約有20個氨基酸的胱氨酸環(huán),在這個區(qū)域靠分子羧基端 SEA、SEB和 SEC1有明顯的相似性。由此推測此區(qū)域含有催吐部位。TSST在化學上完全不同于其他腸毒素,它不含半胱氨酸,氨基酸排列順序與其他腸毒素不完全一致,它含有188個氨基酸殘基,末端氨基酸為絲氨酸。
二、腸毒素致病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根據(jù)食物中毒的原因分析,2014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數(shù)最多,占總中毒人數(shù)的52.1%,其中沙門氏菌、致瀉性大腸埃希氏菌、肉毒毒素、蠟樣芽孢桿菌、葡萄球菌腸毒素等引起的細菌性食物中毒。其中葡萄球菌腸毒素為最主要的污染源,約1μg /kg的毒素量即可刺激嘔吐中樞而導致以嘔吐,人在吃了被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污染的食物后,會出現(xiàn)惡心、劇烈嘔吐(多呈噴射狀)等相關(guān)癥狀 2016年7月,黃埔檢驗檢疫局從一批幾內(nèi)亞海域捕撈的進口凍馬面鲀中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這是黃埔局口岸首次從自捕食用水生動物中檢出該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產(chǎn)生的腸毒素是個世界性衛(wèi)生難題,2000年,日本雪印乳業(yè)事件中,1.45萬多人感染;2008年廣東某品牌高鈣牛奶也因污染此菌導致過百名幼兒發(fā)病,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細菌性食品中毒比重大,僅次于大腸桿菌,對腸道破壞性極大,常引起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發(fā)病急,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嘔吐、發(fā)熱、腹瀉,導致脫水、電解質(zhì)紊亂和酸中毒,甚至發(fā)生休克等癥狀,所以儲存食物應保存在4 ℃,以防止微生物大量繁殖,繼而產(chǎn)生大量的毒素引發(fā)食物中毒。
三、腸毒素檢測方法
按檢測原理的不同,SEs的檢測方法可分為5大類:動物實驗法、免疫血清學方法、聚合酶鏈反應技術(shù)、生物傳感技術(shù)及超抗原技術(shù)等。動物實驗法,是對實驗動物喂食腸毒素,后觀察其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異常的形態(tài)或生理變化,但其方法不能定量,重復性差,靈敏度低,另外成本較高。免疫血清學方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ELISA) 測定效果良好、穩(wěn)定性強、簡便快速、成本相對較低。聚合酶鏈反應技術(shù),聚合酶鏈反應(PCR)方法可以直接檢測出SEs產(chǎn)毒基因。該法用單一引物更具特異性、可靠性和有效性。PCR方法敏感性高、特異性強、重復性好,可及時提供快速、準確的病原學診斷,但易出現(xiàn)污染而得到假陽性。
四、展望或小結(jié)
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能夠引起食物中毒,對人類健康和食品安全造成極大威脅。由于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種類繁多,同一菌株可同時攜帶多種腸毒素基因,并且腸毒素作用元件的移動和重組中不斷產(chǎn)生新的腸毒素基因,綜上所述,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wù)是要廣泛深入的研究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的致病機理,另外要找到更加快速經(jīng)濟適用的檢測。
參考文獻:
[1] Sumby P,Waldor M K. Transcription of the Toxin Genes Present within the Staphylococcal Phage φSa3ms Is Intimately Linked with the Phage's Life Cycle[J].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2004,185(23): 6841-6851.
[2] 王瓊,唐俊妮. 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及移動基因元件研究進展[J]. 食品科學. 2016,37(3): 241-246.
[3] 韓乃寒,劉映,趙燕英,等. 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研究進展[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5,15(1): 181-187.
[4] 韓乃寒,劉映,趙燕英,等. 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研究進展[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5,15(1): 181-187.
[5] Mclauchlin J,Narayanan G L,Mithani V,et al. The detection of enterotoxins and 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 genes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J].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2000,63(4): 479-488.
[6] Derzelle S,Dilasser F,Duquenne M,et al. Differential temporal expression of the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genes during cell growth.[J]. Food Microbiology. 2009,26(8): 896-904.
作者簡介:劉保光(1983-),男,河南民權(quán)人,在讀博士,講師,主要從事獸醫(yī)藥理學及細菌耐藥機制研究。
基金項目:西藏自治區(qū)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6ZR-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