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太極拳戰(zhàn)略:先射擊,還是先瞄準

      2017-04-27 11:39盧希鵬
      清華管理評論 2016年12期
      關鍵詞:射擊太極拳企業(yè)

      機械論認為,凡事經過計劃、執(zhí)行、考核,就能在管理者的控制下,建立核心能力,持一種“先瞄準,后射擊”的戰(zhàn)略觀?;煦缯撜J為,這個世界是活的,未來不是控制出來的,而是一種與人互動后的突現,持一種“先射擊,后瞄準”的戰(zhàn)略觀。面對急速變化的動態(tài)環(huán)境中的競爭,應采取何種戰(zhàn)略思維?不是機械論,亦不是混沌論,而是調和二者的“太極拳戰(zhàn)略”!

      戰(zhàn)略規(guī)劃,你覺得應該是“先瞄準,再射擊”,還是“先射擊,再瞄準”?

      贊成先瞄準的人,通常假設目標是固定不動的,而且你看得到它。但是,在急速變化的動態(tài)環(huán)境中,你能準確地看見未來嗎?你有沒有發(fā)現,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武器才需要瞄準,近代的武器多半是不需要瞄準的,像是機關槍掃射,沒時間瞄準,基本上是散彈打鳥;戰(zhàn)斗機上的空對空飛彈,因為你的目標是另一架移動中的戰(zhàn)斗機,通常是在射擊之后,飛彈再自己追著目標跑;或是像巡弋飛彈或導彈,因為距離太遠,肉眼看不到,也是射擊后,再用定位系統來引導。當有越來越多的武器系統都是“先射擊,再瞄準”的時候,傳統企業(yè)的“先瞄準”戰(zhàn)略思維,是否將受到挑戰(zhàn)?

      此文中,我提出了“先射擊,后瞄準”的戰(zhàn)略觀,因為急速變化的動態(tài)環(huán)境,是一個混沌或是復雜系統,而管理混沌系統無法準確預測。過去教科書中強調的核心能力,是一種機械論,在急速變化的動態(tài)競爭環(huán)境中,往往成為企業(yè)轉型僵化的主因;在“互聯網+”的世界里,世界是連結的,常有意外的發(fā)現,是一種混沌論。此文中,我將提出“太極拳戰(zhàn)略”思維,主張要調和機械論與混沌論,來面對急速變化的動態(tài)環(huán)境中的競爭。

      機械論:當核心能力成為僵化的原因

      贊成未來可以預測并瞄準的人,相信世界像機器一般,是可以準確地預測的。因為能夠準確地預測,所以機械論的企業(yè)強調花時間建立核心能力以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不過,在快速變動的時代,現在的核心能力,是否會成為未來組織轉型僵化的原因呢?

      過去二十年,我們主張企業(yè)必須培養(yǎng)核心能力,因為有能力的企業(yè),才有競爭優(yōu)勢。但是,在“互聯網+”時代,有許多互動與不連續(xù)的快速變革。“不連續(xù)”指的是過去核心能力可能用不上了,“快速”則意味著很快就會用不上了。所以,核心能力就成為核心僵化的最主要原因。

      舉例來說,柯達的核心能力在膠卷,成了轉型數字相機僵化的主因;微軟的核心能力在桌面軟件,也僵化得很難轉型到網絡化服務;雅虎的核心能力是媒體入口,轉型搜索就不如原生的谷歌;之后,谷歌奮力轉型社交媒體,又不如原生的臉書;臉書在通訊社群上又不如微信。

      既然存在許多快速的不連續(xù)變化,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zhàn)略理論,花了太多的時間在瞄準上(分析現在產業(yè)與價值鏈),往往瞄準后,產業(yè)已經進入下一波。這個道理很簡單,現在投入手機市場,根本不太需要對現有市場做五力分析,因為分析完后,市場又不一樣了。如果知道下一波是可穿戴型智能手機、電子支付、設備驅動服務(O2O)……此時此刻,應該開始研發(fā)下一波產品,才有出線的機會。專注于現有產業(yè)的分析,是先瞄準的戰(zhàn)略。要先射擊,創(chuàng)造出我們的先見之明,或是依照浮現的目標,調整我們的行動。

      我認為在變動的時代下,企業(yè)必須在既有產品登峰造極之際,比競爭對手先一步推出下一波的產品,方能取得長期競爭優(yōu)勢。但凡有生命的就會有生命周期,一個創(chuàng)新產品達到巔峰,不要得意,因為接踵而來的就是產業(yè)的蛻變,此時反而要思考如何借由顛峰的資源與能力,領導產業(yè)走向下一個趨勢。早期微軟DOS達到顛峰后,成功地將產業(yè)導入視窗軟件。阿里巴巴也在電子商務的巔峰,走向金融服務與智慧商務的新事業(yè)。生命周期是商業(yè)的規(guī)則,在巔峰時你不出來帶領大家蛻變,就會被別人所取代。

      當核心能力成為核心僵化的主要原因時,讓我想起金庸小說中的葵花寶典“欲練神功,揮刀自宮”的字句,也就是面對快速變化的環(huán)境,主流企業(yè)要定速地砍斷自己的產品,好引領大家進入下一代的創(chuàng)新。

      在著名管理學家凱瑟琳·艾森哈特(Kathleen Eisenhardt)的理論中有類似的看法,企業(yè)可以采取“事件步法”與“定速步法”來面對變革。事件步法指的是,當某事件發(fā)生了(如企業(yè)面臨的問題、競爭者采取了舉動等等),才進行改變的行動。定速步法則是依據一個規(guī)律的時間表,主動提出新產品或新服務。比如早期的英特爾與微軟,以及現在的iPhone,都是時間到了就推出下一代的產品。

      從過去的案例中,我們看到葵花寶典的精義在于:首先,一旦企業(yè)取得了主流的地位,就要設法將產品轉換成“產業(yè)標準”,排除其他競爭者,進而鎖定消費者,達到“壟斷”的目的。一旦產品登入主流派,就能成為“東方不敗”?那可不一定,如果一個主流派的產品不懂得定速步法,它的優(yōu)勢是不容易持久的。其次,當競爭者疲于奔命于現有產品之際,要定速推出下一代產品,才能將競爭對手遠遠拋在后面。

      不過練葵花寶典要小心走火入魔。我記得曾經有一個笑話是這樣的:某俠客在練葵花寶典的時候,翻到第一卷,說要揮刀自宮,于是“唰”的一聲,當場痛到昏了過去。第二天醒來,翻到第二卷,上面寫道“若不自宮,也可成功”,于是“啊”的一聲,當場又難過得昏了過去。第三天醒來,翻到第三卷,上面寫到“即使自宮,未必成功”,于是又昏了過去。企業(yè)自我毀滅而尋求創(chuàng)新時,要特別小心,必須要看完后面幾卷專欄,再做決定。

      許多孤注一擲采取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的企業(yè),最后成了先烈,因為大多數的先見之明,后來證實都不是。未來不是分析出來的,而是生長出來的,社會是一個彼此連結的復雜系統。

      “互聯網+”的意外發(fā)現

      混沌論主張這個世界是活的,會有許多突然出現(突現)的未來,因為“互聯網+”的世界是連結的,在連結的世界中,會有許多意外的發(fā)現。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一本書是什么書?我認為是“維基百科”。這本書為什么最大?因為它沒有目錄。但凡有目錄的書,就會受限于目錄的架構。書的架構是一種由作者定義出的內容主題與邏輯,人們要花時間把整本書看完,才能了解作者的邏輯。所以,有目錄的書寫不大,寫大就看不懂了。維基百科則不一樣,是由一篇篇的小內容超連結(hyperlinked)起來的,文章連結的邏輯是由讀者而非作者決定的,所以這本書雖然大,但是每個人看書的邏輯都是順著自己的邏輯(瀏覽路徑)在看,這是一種“個人化”(personalization),而非定制化(customization)。因為沒有目錄,這本書將會無窮無盡地連結出去,有著許多意外的發(fā)現。

      天底下最大的市場在哪里?我認為,天下最大的市場是“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ing),因為這個網絡社會沒有區(qū)隔(segmentation)。但凡有區(qū)隔的市場,都會自我設限。市場區(qū)隔的假設是,市場消費者間的關系是靜態(tài)的,但在社會網絡中,人們無時無刻不在彼此影響著。舉例來說,有研究發(fā)現,在社會網絡中的“胖子是會傳染的”,也就是如果你的朋友圈中存在胖子,你成為胖子的機率就會變大,因為朋友間的影響,你會漸漸接受胖是一件可愛的事,同時生活飲食習慣也會彼此影響。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的朋友都在買房,你買房的機率就會提高。你周圍的朋友都美容,你去美容的機會也會提高。未來不再是市場區(qū)隔,而是一種彼此連結的社會網絡。我在雜志上看到一個英國的青少年,利用一個晚上的時間,用電子合成音樂制作出十幾種放屁的聲音,如乾屁、濕屁、響屁、悶屁等,放在App Store上以0.99美元販售,因為正值圣誕假期,沒想到一個月賣出一萬多套。過去,要把軟件賣到全世界,需要建構全球的市場渠道;現在,一個英國的青少年,只要透過App Store,利用蘋果所建立好的社群網絡,輕易就能接觸這塊最大的全球市場。

      最后,我再問,世界上最大的產品是什么?我認為,是互聯網所連結的服務?,F在的產品,只要連上網,就成為這個最大產品的一部分。舉例來說,數碼相機、導航、電子字典、游戲機、電視機、音響、電話、印表機、電子書……原本都屬于不同的產品與產業(yè),因為都數字化與網路化了,最后都成為智能手機的一部分了。未來,云端服務、物聯網、智慧生活的普及,將會讓所有的裝置(書包、醫(yī)療、娛樂、保全、家電、購物……)都成為一個產品?,F在的重點不是你賣什么,而是你如何與他人連結。舉例來說,有人在做網絡體重器,也就是在你洗澡前,量了體重以后,你的體重資料就自動上了云端,你隨時可以上網查看你的體重變化趨勢。當血壓計也上網后,你每天量的血壓也就上了云端,可以做云端醫(yī)療管理。不久的將來,所有的東西都會連上網絡,嚴格講起來,都成為一個聯網商品了。

      在德魯克晚年時,有記者訪問這位管理學之父,請教他終其一生研究管理,對管理有什么看法?德魯克回答說,管理就像玩“樂高積木”,企業(yè)必須要與其他企業(yè)組合出最終的產品。如果配合連結策略來看,就是為未來企業(yè)的戰(zhàn)略思考,不只是考慮自己的產品規(guī)格,也要考慮到別人的連結規(guī)格。不只要考慮到自己的獲利,也要考慮到別人的獲利。因為演化,不只發(fā)生在單一的物種,而是一種協同演化。企業(yè)開始要學習與競爭者一起拼圖,與互補者拼圖,甚至是與客戶及供應商一同拼圖,未來商品會怎樣,往往不是由企業(yè)決定的,而是看你遇到什么樣的“樂高積木”。也因此,過去的創(chuàng)意是在企業(yè)內部發(fā)生,而“互聯網+”時代下的創(chuàng)意,往往來自于開放式創(chuàng)新(open innovation),或來自于執(zhí)行行動中所發(fā)現的創(chuàng)新機會(CreAction)。

      世界是混沌的,所以需要simple rule

      德國物理學家哈肯(H. Haken)曾經將系統分為兩種:一種是靠外部指令形成的他組織,如電子寵物、企業(yè)組織、機械構造;另外一種是以生命或成員互動構成的自組織,如我家的狗、細胞、股票市場、Web 2.0、社群組織。前者是一種機械論,后者則是一種混沌論。

      “控制”這個觀念來自于機械論。舉例來說,我可以控制我的電子寵物,但是我無法控制我家的狗,如果是一群狗,行徑更是難以控制。電子寵物是依照設計者的邏輯在行動,而我家的狗卻是有心智的,并易受環(huán)境些微變化的影響,導致行為難以預測。

      自組織是由人組成的,人是有生命的,會自己啟動、修復與成長。所以,在“互聯網+”的世界中,互連生命的經營,就比產品功能的控制重要。功能,指的是計劃、執(zhí)行、考核,是一種瞄準后射擊的控制,而生命的經營,卻是一種射擊后不斷瞄準的互動規(guī)則。

      在復雜理論中,我特別喜歡復雜適應系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復雜系統中存在許多互相關連的組成份子(agents),彼此依循簡練規(guī)則(simple rules)隨機地互動著( random interaction)。這些大量的互動會“突現或浮現”(emergent)出多種形態(tài)(patterns)。復雜適應系統有幾項特點:

      突現。未來不是計劃好的,是突然出現的。在變動的時代,許多時候觀察市場比市場計劃更為重要。股票市場因投資者間互動所產生的貪婪與懼怕,突現許多股票走勢形態(tài);在生物界,白蟻間的互動,在沒有設計師的指導下,建立復雜的蟻丘,也是一種突現。

      對初始條件非常敏感。初始現象(Initial Condition)的些微變化,也會因為一連串連鎖的突現,而產生巨大的影響。耳熟能詳的例子是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Edward Lorenz)提出的蝴蝶效應。同樣的,我們也很難對組織、經濟、互聯網作長期的預測。此外,企業(yè)必須注意許多細節(jié),一個微?。ú黄鹧郏┳兓?,像是美國的次貸決策,竟然引發(fā)極大的全球經濟風暴。

      自我相似性與分形(fractal)。許多表面看似復雜的現象,其實背后有著簡練的規(guī)則與自我相似性(形態(tài)),而且不斷地重復發(fā)生。人類社會的自我相似也會來自于模仿或物以類聚。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強調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導引無數自私的制造商與消費者,維持供與需間的平衡,原來自私也是一種分形?;ヂ摼W分享也是種分形,突現出分享經濟的新商業(yè)形態(tài)。

      自我組織系統。環(huán)境的改變會影響成員間互動模式,而互動模式的改變也意味著環(huán)境的改變,因為成員本身就是環(huán)境的一部份。這種相互演化(co-evolution)適應過程是沒有穩(wěn)定狀態(tài)的。此外,系統是開放的,隨時會有新的利基、新的參與者與新的合作競爭關系,所以系統永遠處在自我組織的過程中。網絡、企業(yè)與產業(yè)都是有生命的,會演化成什么樣子,是由環(huán)境(成員間的互動)決定的,而不是企業(yè)主。企業(yè)主可以借由建立互動規(guī)則(simple rule)來改變企業(yè),而不只是下達命令。

      注意混沌邊緣(the edge of chaos)。復雜系統是簡練規(guī)則與隨機性的組合,當一個復雜系統移動而超出混沌邊緣時,就會超出界線而發(fā)展出不同的系統。此時跨領域的碰撞,常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

      組織是由人組成的,組織不是機器。機器不會自己啟動,但是人會。機器不會成長與自我修護,但是人會。機器的特性與功能是設計者給的,但是人會發(fā)展出自己的獨特性,所以企業(yè)主與其控制組織,不如設立簡練的規(guī)則,尊重企業(yè)自我適應的機制。

      簡言之,活的世界構成了復雜系統,而管理復雜系統,我們需要簡練的規(guī)則。這也就是艾森哈特所主張的,要用簡練的規(guī)則來管理復雜的世界。下面,我會提出“先射擊,后瞄準”的太極拳策略,并探究太極拳搏擊的簡練規(guī)則。

      太極拳戰(zhàn)略

      機械論認為,凡事經過計劃、執(zhí)行、考核,就能在管理者的控制下,建立核心能力,持一種“先瞄準,后射擊”的戰(zhàn)略觀?;煦缯撜J為,這個世界是活的,未來不是控制出來的,而是一種與人互動后的突現,持一種“先射擊,后瞄準”的戰(zhàn)略觀。到底是機械論比較對,還是混沌論比較正確呢?

      我跟學生說,如果地上有兩張鈔票,一張一百元,一張十元,你會撿哪一張?我會兩張都撿。因為單選題只會出現在學校的考卷中,自從離開了校園,這個世界就只有復選題與申論題了。我們是“高級”知識分子,不接受單一的答案,那么要如何調和這兩種世界觀呢?這讓我想到我們老祖宗的太極,于是就去拜訪了太極拳的高手,請教他們太極拳的搏擊戰(zhàn)略的簡練規(guī)則是什么?結果得到了兩個結論。

      太極拳戰(zhàn)略原則一:攻擊的力道,來自下盤的堅硬;化解的力道,卻在上盤的柔軟彈性

      太極拳的師父告訴我,當太極拳的上半身保持柔軟時,下半身一定是堅硬的,因為此時搏斗的攻擊力道來自于下盤。太極拳者一旦往前跨一步,是不輕易退縮的。這有什么啟示呢?企業(yè)必須要先認清什么是你柔軟的上身,以及強硬的下盤。因為,攻擊的力道,來自下盤的硬;化解的力道,卻在上盤的軟。

      柔軟的上盤可以類比成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產品。在電子商務的創(chuàng)新年代,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企業(yè)要保持彈性來面對改變。當企業(yè)看不到未來趨勢,往往射擊后需要隨著生態(tài)成員互動,不斷調整瞄準目標。企業(yè)不斷推出新的創(chuàng)新,成功了,就是商品;失敗了,就算是市場調查。

      下盤是一種有計劃的資源積累,是進攻力道的來源。彈性地開發(fā)創(chuàng)新應用的目的不在應用本身,而在這些創(chuàng)新應用能為企業(yè)累積什么資源,作為未來攻擊的力道。因為大多數的創(chuàng)新都不會成功,但是都要積累一些資源。應用保持彈性,資源保持堅持,彈性與堅持,就是太極講求的陰陽調和。

      以阿里巴巴集團為例。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上盤的應用創(chuàng)新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不斷保持彈性,成功失敗都不是重點,重點在于累積了什么資源?在過去十多年間,阿里巴巴集團相繼經歷了推出口碑網、阿里軟件,香港掛牌,私有化,成立阿里媽媽、阿里金融、阿里研究院,推出淘寶網、一淘、天貓、支付寶、阿里云……這些都是化解敵人攻擊力量的上盤彈性,這些創(chuàng)新的成功與失敗不是重點,重點是累積了阿里巴巴能夠立于不敗之地的下盤資源,比如許多的賬戶數據,得賬戶者得天下,這些賬戶所構成的大數據與支付寶金融服務,才是未來進攻力量的根基。

      太極拳戰(zhàn)略原則二:陰陽調和,一旦上盤變硬,下盤就要柔軟

      太極拳講求陰陽,上盤柔,下盤就剛;上盤一旦逮到機會變硬,下盤就要保持彈性變柔軟,太極不會上下盤同時變剛硬,也不能同時都變柔軟。也就是一旦上盤的應用獲得大勝,就要改變下盤的資源來適應。

      以亞馬遜為例。亞馬遜成立于1995年,原本只是販賣書籍的網絡書店,后來在應用保持彈性,也開始販售影音光碟、軟件、TV游戲、電子產品、服飾玩具、家具等等。過去累積了很多電子書與音樂的內容資源,在此資源支撐下,一舉推出以Android為平臺的平板電腦Kindle Fire,以低價與大量數字內容切入市場。但是隨著云計算的普及,亞馬遜也在利用其處理海量信息的平衡負載能力,一舉推出Web service,現有全世界的企業(yè)都在租用亞馬遜云服務的服務器、云應用軟件、云儲存空間等。許多人感到很驚訝,亞馬遜不是一個電子商務公司嗎,怎么搖身一變,成了云服務公司,還贏過標榜云服務的谷歌呢?當某一項應用一旦搶得先機獲得勝利,接下來要做的不是自我限縮,而是讓下盤變柔軟,彈性改變自己公司的經營定位與資源。

      結論

      其實太極拳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在功力叫做吐納,用意不用力,以意導氣。用意,指戰(zhàn)略中的精神;不用力,指不用蠻力,使用恰到好處的力量,以保持輕松應變。

      我想到金庸小說中,洪七公在教郭靖降龍十八掌中第一掌“亢龍有悔”時有云:“亢龍有悔,掌法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倘若只求剛猛狠辣,亢奮凌厲,只要有幾百斤蠻力,誰都會使了。‘亢龍有悔,盈不可久,因此有發(fā)必須有收。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卻還有二十分?!痹诩彼僮兓臅r代,如何保持彈性,累積下盤實力,以面對未來更多的變化?你累了嗎?要反省自己在工作上是否用了太多的蠻力?有時靜下心來,凝聽內心的聲音,反而人生更省力,在戰(zhàn)略思考上更能看清楚一些事。

      盧希鵬: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專任特聘教授

      猜你喜歡
      射擊太極拳企業(yè)
      畫與理
      打靶訓練
      2018上海企業(yè)100強
      2016,中國企業(yè)500強發(fā)布
      光影視界
      新申請企業(yè)一經受理便預披露
      新申請企業(yè)一經受理便預披露
      42式太極拳
      企業(yè)名片Enterprises Card
      陳式太極拳傳人譜
      庐江县| 金塔县| 贡觉县| 河东区| 行唐县| 肥西县| 达拉特旗| 平凉市| 柞水县| 远安县| 英吉沙县| 江达县| 红原县| 科尔| 河南省| 且末县| 彰武县| 通榆县| 罗田县| 广元市| 广西| 梅河口市| 沙湾县| 普安县| 常宁市| 右玉县| 宝鸡市| 图木舒克市| 庆城县| 乌海市| 洪洞县| 宽城| 宜阳县| 广南县| 宜昌市| 鹤壁市| 芮城县| 新巴尔虎右旗| 安多县| 莲花县| 辰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