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遠
學生是教學的生命,生命能否茁壯成長,取決于教師是否能有技巧地澆水,這里指的“水”則是有效的教學方略。因此,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之中,教師需意識到自身引導的作用,要善于從學生的愛好點著手,在課堂的始終都保持對語文的熱情,能夠樂于主動地學習。同時,教師還要善于從教材點著手,感悟課文,將其中的精神與感悟傳播給學生,讓其有效地學習,自然這樣的課堂才具有成效,才可以構建師生間親密無間的朋友關系,發(fā)揮情感教學作用,培育每個學生獨特的個性與成長,為以后的語文之路進行鋪墊。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剖析
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而這幾千年的歷史教育的步伐從未停止,導致現在較多語文教師教學一直延續(xù)以往的教學模式,總是樂于將知識直接講,這就等于變相的灌輸教學,會致使其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更感受不到自己的進步,猶如機器人一樣漫步于苦海之中;無自主學習的意識,自主學習、思考及創(chuàng)新意識都較為薄弱,試問:這樣的學生怎么可能有未來,又怎么可能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呢?此外,教師在教學之中不僅延續(xù)舊教學模式,還“不思進取”,不是按部就班教學就是照搬前人教學模板,對教學的重難點、疑惑點、導入、活動等都未依據實際情況擬定,課中總是死板的提問,沒有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更不與其有溝通互動,所以導致其成績落后,教師教學既費時費力又無效。
二、有效方略剖析
1.給予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需要自發(fā),而自發(fā)的前提是需要寬松的環(huán)境或氛圍。因此,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要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教學,巧用語言、動作、多媒體、游戲、情境等,先將其樂學的情緒調動起來,這樣其身心得到放松之后,自然會產生學習的欲望。還要巧用問題方略,通過連貫性的技巧將其引入到最深層次的學習,從而樂于思考、樂于聽課、樂于創(chuàng)新。因此,有成效地進行環(huán)境的設置,對其學習情緒及積極性是非常必要的。
2.組織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語文教學常用的方式,教師在教學之中,需根據當節(jié)課的內容,合理地組織合作或者自學形式。此過程不僅能將課堂的學習氛圍構建起來,還可以讓學生們不斷進行思想的碰撞、辯論與融合,達到有成效的教學。那么怎樣設計問題成了關鍵環(huán)節(jié),設計出來的問題必須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具有較高價值與討論的意義,所以可以逐步進行,比如對某一難題,可以先讓同桌、前后桌進行討論,如果不行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若還是不行則可以全部與教師一起討論,這樣將師生、生生都融入教學與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中,真正的達到新時期語文教學的目的。
3.尊重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然在學習中處于主導地位。對此,在語文教學之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活動及問題之時,都需以學生為前提,讓其成為課堂進行的主線,這樣感受到自身的學習地位之時,才可以活躍的參與學習,積極的發(fā)散思維,對同一問題樂于從多角度思考,之后再展示其學習成果與思路,這時,教師也要給予其正確的評價,讓其樹立學習自信,意識到自己學習不足或者思路不足,從而樂于不斷去改善與完善,真正的發(fā)揮自己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達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想與學有所悟的目的。
4.組織拓展練習。練習是學習的重要鞏固,所以,語文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教師不可以隨之離開,而是要布置一些拓展練習,作用在鞏固其基礎之時,發(fā)散其創(chuàng)造思維。當然此拓展練習不僅要貼近學習知識,還要貼近于生活,讓其有熟悉感,真正的學以致用、靈活運用。比如當學完《十六年前的回憶》之后,給其布置任務,讓學生走到親朋好友之中調查和搜集他們都有哪些記憶深刻的故事或有趣的故事,然后讓其自己思考自己的故事,進行寫作文,可以寫自己的趣事,也可以描寫他人的事件,其風格不限,可是作文,也可以是傳記,還可以是短故事,將拓展訓練的作用發(fā)揮出來。
5.發(fā)展學生智力。智力是學習及發(fā)展的前提,對此,在語文教學之中,需根據其思維點,設計多元化的環(huán)節(jié),發(fā)展其智力。如低年級語文課,重點讓其模仿,語文課重在思維,可依據不同層次情況,設定智力環(huán)節(jié)。
當今語文教學重在有效,在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需將腐朽的思想擯棄掉,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切入點,構造寬松學習氛圍,巧用學生合作,發(fā)揮主體作用,給予學生實際拓展練習機會,真正地發(fā)展學生智力,促其全面進步,為人生開辟新的路徑,實現真正的遠行。(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