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軍 李冰雪
摘 要:水彩畫的傳承與發(fā)展過程中都深深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黑龍江地域文化特色的水彩畫在中國水彩畫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分析黑龍江的地域文化、人文精神特點等地域性因素,深入地研究地域文化視域下水彩畫的人文精神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影響,對未來黑龍江水彩藝術的發(fā)展進行思考,旨在對黑龍江水彩畫的發(fā)展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地域文化;水彩畫;創(chuàng)新;思考
水彩畫最早起源于西方,它的創(chuàng)造初衷并不是為了藝術美的欣賞,而是用于地形學。為了較好地記錄地形地貌,水彩畫便成為了一種再好不過的工具。由于水彩畫在地形學的廣泛應用,被眾多的人熟知,水彩畫也得以快速地發(fā)展,英國人對水彩畫比較欣賞、重視,最后英國人將水彩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種,可以說,英國是水彩畫的發(fā)源地。隨著世界間的文化交流,水彩畫也被傳播到中國,水彩畫的傳入豐富了中國的畫種,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水彩畫藝術家。同時,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人們也在原有的水彩畫方面有了創(chuàng)新,尤其是將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精神融入到水彩畫中,使水彩畫面新穎獨特,促進了水彩畫多元化的發(fā)展,讓觀賞者耳目一新。黑龍江的地域文化特點及人文精神與水彩畫的發(fā)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值得我們仔細地研究。
一、黑龍江水彩畫的地域性基礎
黑龍江省位于我國的最東北地區(qū),與俄羅斯相鄰,同時,撫遠日出和極光等壯觀景象也處于黑龍江省境內。地理位置決定了黑龍江省的氣候特點,黑龍江省由于受寒帶、溫帶間的大陸性季風氣候的影響,一年四季氣候特點分明,夏季溫度比較高,光照強度大、光照時間長,并且雨量較多,正是這樣的氣候特點,黑龍江省是適宜農作物生長的地方,每年農作物都能得到豐收,碩果累累。冬季氣候干燥,氣溫較低,每年黑龍江省都被層層冰雪覆蓋,因此,黑龍江省的省會哈爾濱城也得名為“北國冰城”。
黑龍江優(yōu)越的地域環(huán)境,冰雕藝術也得以快速地發(fā)展、揚名,黑龍江省在冬季就營造了一種別具一格的特色美,整座省城被冰雕裝飾,人工美與環(huán)境美融入一體,正是由于黑龍江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得它的地域文化也獨特顯著。這些具有鮮明地域風格的文化符號和人文精神,為許多水彩畫藝術家提供了很多的寫生題材,馬振慶是齊齊哈爾市頗有影響力的畫家,他的風格多為寫實,以自然地貌為載體,利用本體語言結合水墨來展示審美感悟。牡丹江市的邱瑞松在水彩創(chuàng)作上也頗有造詣,其作品極具個人風格,取材多為北方冬季的荒寒之地,擅長全景縱深構圖來抒發(fā)深沉的黑土情懷。作為佳木斯市頗有建樹的青年畫家楊國林,他的作品大多是借鑒中國傳統(tǒng)式長卷形式,有力地表現(xiàn)了寒地黑土地域文化特色,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本土畫家造就了黑龍江水彩畫獨特的視覺語言藝術。
二、地域文化視域下黑龍江水彩畫的人文精神
地域文化,顧名思義,地域上發(fā)展起來的文化。黑龍江省的歷史文化悠久深遠,既經(jīng)歷了北魏、遼、金、元、清等王朝的歷史發(fā)展,同時也見證了多元文化的侵入,新人口的融入,這些都為黑土地文化的發(fā)展注入了活力,融入了新的文化元素。隨著文化的融合,許多文化因為其他優(yōu)秀文化的到來,要么被被人們遺棄,要么被其他優(yōu)秀文化取代或被其他文化同化。但是黑龍江地域的民族具有自己的精神,在歷史上存在許多次的文化大融合下,仍能保持自己民族原有文化的顯著特點,然后結合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將自己民族的文化發(fā)揚光大。黑龍江地域的人們懂得在文化大融合中正確處理好原有文化之間的融合,保留自己民族原有文化的獨特特征。正是這樣的民族智慧,造就了黑龍江人粗獷豪放、大氣凜然的性格特點和多種文化并存的精神品質。
黑龍江人可以用一字形容,那就是“闖”。黑龍江人遍布祖國各地,敢于勇闖天下,無處不在。即使氣候再惡劣,黑龍江人也會憑借自己的將強毅力勇于試一試。在歷史上,女真人的勇闖精神留下了印記,憑借他的勇闖精神創(chuàng)出了一個王朝。闖關東人憑借闖的精神用身軀在凍土中創(chuàng)出了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石油資源。黑龍江人的勇闖不低頭的優(yōu)秀品質,涌現(xiàn)了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2]、突破高寒禁區(qū)精神的感人事跡,鑄就了璀璨的寒地黑土特色地域文化。由于氣候的惡劣、豐富雄厚的資源使得黑龍江地域的文化粗獷豪放,新穎獨特的文化氣質備受人們喜愛。這些別具一格的文化與人文的性格特點為水彩畫中注入了新的元素。王曉東的《有風吹過》、杜拙的《干季》、楊曉英的《好客的主人》,這些水彩作品的用筆灑脫豪放、呈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大氣凜然、潑辣富有靈性的畫法將黑龍江人的性格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緊致,抒發(fā)了藝術家們率真、果敢的情懷。
黑龍江省地大物博,風景怡人。例如:大興安嶺、小興安嶺、松嫩平原等美麗的地點被人們熟知,成為人們喜愛的旅游景點。黑龍江和松花江的河流孕育了黑龍江省的一代又一代的人們,被黑龍江人親切地稱為母親河。黑龍江一年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比較適宜農作物的耕種,農作物生長良好,每年人們都能獲得大豐收,碩果累累。同時,黑龍江省還有著雄厚的資源,尤其以煤炭資源豐富顯著,并且有著油田居多的優(yōu)勢。這些資源都為水彩畫家提供了豐富的題材,藝術畫家可以被黑龍江省豐富的資源感到震撼,從而獲得靈感,融入黑龍江獨特的地域文化特點,使得水彩畫新穎獨特,在水彩畫創(chuàng)作上取得佳績。趙云龍的《高原秋日》、《郵寄的風景》,孟憲德的《孟憲德水彩畫集》,這些水彩畫有的記錄了黑龍江人豐收的喜悅場景,低矮的草房、錯落、農耕用的工具等都被水彩畫藝術家作為豐富的素材用于水彩畫創(chuàng)作,有的畫面渲染著畫家超凡脫俗、神游四野的心境。有的描繪了黑龍江憨厚樸實的民族地域的風俗人情,為水彩畫增添了另一種樸實美,讓觀賞者感到親切樸實。此外還有許多水彩畫家的作品都呈現(xiàn)著黑龍江的人文精神,雖然畫風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各有千秋,但傳達的精神意志與情懷是永恒的。
結語
地域文化是人與自然相互感知的產物,也是水彩畫家創(chuàng)作的源泉,畫家們要結合白水黑山,堅持深入大自然汲取營養(yǎng),選擇與時俱進貼近生活的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運用水彩畫特有的形式和語言技巧、注重內在的思想及精神內涵的傳達,這樣的作品才能富有靈性,讓觀者感受到變化的情境中想要抒發(fā)的情懷,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與此同時還能豐富水彩畫的表現(xiàn)形式,展示出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性并富有感召力的畫面感,突出東北水彩畫純樸、粗獷、厚重的主要特征,彰顯黑龍江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審美價值,表達地域文化視域下黑龍江水彩畫的人文精神,從而提升黑龍江水彩藝術的整體水平。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2016年度項目《地域文化對黑龍江水彩藝術發(fā)展及影響的研究》,(批準號:16YSE03)。
參考文獻
[1]李冰雪;劉鐵軍.黑龍江地域環(huán)境及冰雪文化對水彩藝術的影響與思考[J].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18,(2)
[2]曾瑩.高師美術教育專業(yè)學生審美能力及人文精神培養(yǎng)研究——以嶺南水彩畫欣賞教學實踐為例[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15,(02)
[3]李冰雪.黑龍江水彩藝術的地域特色與傳承發(fā)展[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7,(10)
[4]王騰飛.淺談新時期黑龍江水彩畫中的人文精神 [J].藝術教育2015,(06)
[5]王誠浩.“中國水彩畫”之“水”與“彩”的本土特性[J].美術2015,(09)
[6]李冰雪.地域文化背景下黑龍江水彩畫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山西檔案2017,(06)
作者簡介:
劉鐵軍(1986-),男,黑龍省綏化市人,綏化學院高教研究與教學質量評估中心職員,研究方向:哲學、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