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娟
雷夫,這位美國最優(yōu)秀的老師,他手里有個魔棒,這個魔棒就是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他的教育方式,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
讀完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你就會感動教育的力量。這本書講的是學校的教育,但是作為家長,我們要閱讀,知道何謂真正的教育,從中汲取力量與智慧。
雷夫主張把把勞倫斯·科爾伯格的“道德發(fā)展六階段”的觀點導入任教的班級,引導學生學業(yè)和人格的成長。這觀點也特別適合我們的家庭教育。
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這是孩子的恐懼心理,如果以此為基礎孩子遵守秩序,孩子的人格成長必然是扭曲的。在家庭中,我們要讓孩子懂得這么做是對的,不是因害怕懲罰而才去做,這才是孩子們良好行為表現(xiàn)的最終目的。
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家長慣常用禮物或金錢換取孩子的良好行為,這是很危險的。家長要意識到,行為合宜是應該的,不需要獎賞。意識到這一點,就會在言行中給予孩子影響。
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孩子長大后,就會用某些事情來取悅父母,表現(xiàn)出符合我們期望的行為,他們的做法往往會讓父母舒心、長面子,可是孩子們這么做的出發(fā)點和理由卻是錯誤的。為別人努力的念頭會給孩子們帶來壓力,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倍感沮喪,價值感極低。這是做父母必須小心的,要以敏銳的感知去碰觸孩子的心。
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guī)則。讓孩子們懂規(guī)矩是必要的,好的父母會花時間和孩子一起制定某些規(guī)則,并且解釋制定規(guī)則的理由。孩子參與制定了,自然愿意遵守。但是這其中也有問題存在,可能孩子會缺乏真誠的感激和最大限度的創(chuàng)造性。雷夫老師認為這個階段是好事,但是還需要努力。
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父母要引導孩子去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我們?nèi)绻軒椭⒆觽儗χ車娜水a(chǎn)生同情心,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并奉行不悖。這一階段可以說是人格的頂峰,這是人的靈性的實現(xiàn),這是一份健全的人格。沒有正真覺醒的成人是無法帶領孩子到達這一境界的。
仔細看看,我們的孩子目前到達了哪一階段呢?我們需要在哪里需要下些工夫?這個過程就是我們自己成長的過程。
讀此書,時常會被雷夫老師所感動,他是真的愛學生,很多即使是做父母的也做不到的。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麗莎是學習基礎很差的一名學生,有一天,交作業(yè)時,麗莎沒有找到自己的作業(yè)。雷夫老師帶著微笑對她說:“我相信你已經(jīng)把作業(yè)做好了?!辈⒆岥惿覂晌缓门笥褞退碣Y料夾。借此機會讓麗莎意識到不應亂放東西,他的這種做法“讓原本會往壞處發(fā)展的事情朝好處發(fā)展”?!霸俳酉聛淼囊徽昀?,麗莎再也不曾忘記帶作業(yè)”。這正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作為父母,如果孩子出現(xiàn)錯誤,我們能否如此理性、如此有愛的去信任孩子呢?
打開此書,您還會有更多的收獲。比如關于閱讀、關于數(shù)學、關于藝術。
雷夫說:“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作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無捷徑。”作為父母,我們也沒有捷徑。披荊斬棘的發(fā)現(xiàn)自己、成長自己,覺察自己,才能做好父母,真正的成為教育型父母。
書摘:
● 做孩子們可靠的肩膀
大人常對孩子們說:“表現(xiàn)好的話,有賞。”這種做法大有問題,我會在下一章加以討論,但更大的問題是:大人言而無信。
我就認識一位廣受敬重的老師,她曾在開學第一天告訴全班學生,會在一年結(jié)束時帶他們出去旅行。但她幾乎每天都以取消參加旅行的資格來威脅行為失當?shù)膶W生,許多學生甚至為了確保參加資格而做了額外的付出。一年結(jié)束前的最后一個禮拜,這位老師竟然宣布,由于她將搬離此地,旅行必須取消。我真希望她能在學校多留一陣,聽聽學生們對她的不滿。這種背叛不只把她在一整年里為孩子們做過的所有好事都毀了,更讓孩子們對校方和成人大失所望。我們不能怪孩子們這么想。大人應該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孩子們對他的信任破滅。
父母和老師要勇于負責。如果我告訴孩子們在周五會有一項特別的美術活動,就該說到做到,即使必須在凌晨4點鐘跑到24小時營業(yè)的大賣場購買額外的木料和畫筆,也在所不惜!隨時為孩子們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們不需要對孩子們長篇大論地談我們多么負責任,而是要讓他們自己把信任放在我們的肩上。這是老生常談,但無可諱言地,身教確實重于言教。
額外的好處是:一旦建立信任,如果發(fā)生所承諾的活動有必須推遲的特殊情況,孩子們反而特別能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