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功?昝濤
近日,土耳其政府與多個歐洲國家“互撕”引發(fā)全球關注。事情緣起3月初,德國連續(xù)取消兩場土耳其部長級官員前來參加的為修憲公投造勢的集會。隨后的3月9日,瑞士蘇黎世地方政府宣布,由于“安全不能保障”,取消土外長恰武什奧盧原定于12日出席的在瑞土耳其人集會活動。3月11日,恰武什奧盧計劃前往荷蘭鹿特丹與當?shù)赝炼淙藭?,然而荷蘭政府以“公共安全方面的原因”禁止恰武什奧盧所乘坐的航班著陸。當晚,土家庭和社會政策部長卡亞·薩揚從德國赴荷蘭,也在土耳其駐鹿特丹領事館附近被荷蘭警察攔截,并被告知他已被列為“不受歡迎的外國人”。3月12日,土農業(yè)部長原計劃參加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一場拉票活動,但集會場地的業(yè)主臨時取消了這場活動。同日,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在新聞通報中說,鑒于當前土耳其和荷蘭及德國之間的矛盾升級,建議土耳其總理耶爾德勒姆推遲訪問丹麥。3月13日,奧地利總理克恩表示,出于“公共安全”考慮,將阻止土耳其官員在奧地利為土耳其修憲公投舉行政治活動……對此,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接連炮轟德國、荷蘭等國的行為是“納粹行徑”,引發(fā)了歐洲多國和歐盟的抗議和回擊。
從某種程度上講,在歐洲與土耳其關系中,德土關系具有風向標和示范作用。而自去年以來,德土關系就一直面臨嚴峻挑戰(zhàn)。
互戳“痛處”
去年3月18日,土耳其與歐盟達成關于敘利亞難民問題的“歷史性協(xié)議”。深受難民危機困擾的德國與土耳其通力合作,最終促成了這一建設性成果。協(xié)議很快取得成效,去年4月入境德國的難民數(shù)量只有3月的七分之一,這對德國來說自然是好消息。土耳其方面則得到歐盟提供幾十億歐元援助,同時給予土耳其公民免簽證待遇,并加快土耳其入盟談判的承諾。一時間,土德關系似乎正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然而好景不長,土耳其和德國就開始互戳“痛處”了。去年6月2日,德國聯(lián)邦議院通過亞美尼亞決議,將一戰(zhàn)期間發(fā)生的大批亞美尼亞人死亡事件定性為種族屠殺。亞美尼亞問題一直是土耳其國內最敏感的話題之一。土耳其政府始終否認曾對亞美尼亞人進行過有意的種族屠殺。因此德國此舉引發(fā)土耳其方面的強烈不滿。作為對德國上述決議的回應,土耳其緊急召回駐德國大使。埃爾多安表示,德國議會的決定將嚴重影響土德關系。
而德國的“痛處”則是在德土耳其人問題。二戰(zhàn)后,為了重建經濟和社會,德國大量招攬外籍勞工,以彌補勞動力資源不足。1961年,聯(lián)邦德國與土耳其簽訂招工協(xié)議。此后,大量土耳其勞工開始移民德國。1973年,聯(lián)邦德國開始停止從海外募集勞工。在此之后,只有通過婚姻或者作為家庭成員才可以移民德國,新的政策促成了大量土耳其人將家眷接到德國定居。目前,有400萬土耳其人生活在德國,在柏林、科隆、杜伊斯堡等地形成了有規(guī)模的土耳其人社區(qū)。但土耳其移民大都處于社會中下層,難以融入德國社會,與母國則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許多在德土耳其人仍然是虔誠的穆斯林,時常前往清真寺,而德國有700多座清真寺屬于土耳其宗教事務部管理。從1981年開始,這些清真寺的教職人員要經過土耳其批準才可以任職。同時,龐大的在德土耳其人也對土耳其國內政治產生了相當影響力。比如,1971年土耳其發(fā)生“備忘錄政變”后,土耳其伊斯蘭主義政黨民族秩序黨的領袖埃爾巴坎就流亡德國,獲得了在德土耳其人的支持,并在上世紀90年代成功翻身,出任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領導的正發(fā)黨也一向重視在德土耳其人的影響力,比如“歐洲土耳其民族主義者同盟”就是正發(fā)黨在德國拉攏在德土耳其人的組織。大部分在德土耳其人支持埃爾多安,在2015年土耳其議會選舉中,在保留土耳其國籍、擁有投票權的140萬在德土耳其人中,有59.7%支持正發(fā)黨,高于正發(fā)黨在本土和其他國家移民中的得票率。
去年7月15日土耳其發(fā)生未遂軍事政變后,在德土耳其人很快卷入其中。7月31日,“歐洲土耳其民族主義者同盟”在科隆組織了一場有4萬人參與的大游行,以表達對埃爾多安的支持。德國對此十分警惕,因為在德土耳其人本來就因為融入不暢而成為德國社會的一大問題,如果這些人更深地卷入母國內政,可能給德國帶來更多的麻煩。因此,德國拒絕了埃爾多安向在科隆集會的支持者發(fā)表視頻講話的要求。德國總理默克爾還呼吁土耳其裔德國公民忠于德國,要求在德土耳其人“不要將土耳其境內的沖突轉移到德國”。但是埃爾多安政府反而加強了對在德土耳其人的工作。
今年1月21日,土耳其議會通過了極具爭議的憲法改革草案。若草案在今年4月獲得公投通過,土耳其原本的議會內閣制將改革為總統(tǒng)制,總統(tǒng)的權力將大幅擴張。理論上,即使實行總統(tǒng)制,總統(tǒng)最多也只能連任一次,但是新總統(tǒng)制下的總統(tǒng)選舉定于2019年11月舉行,總統(tǒng)任期也將根據(jù)此次選舉結果重新開始計算。因此,如果埃爾多安能夠連續(xù)贏得選舉,他就有可能一直執(zhí)政到2029年。為了確保修憲公投順利通過,正發(fā)黨高層近期進行了一系列造勢活動,而能否爭取到在德土耳其人的支持顯得十分重要。但德國方面認為,土耳其國內選民在修憲問題上分化明顯,土耳其一些反對派也流亡到了歐洲,正發(fā)黨高層此時集中訪歐拉票,很可能導致在德土耳其人因修憲問題產生內部沖突,不利于德國的安全與穩(wěn)定。尤其在歐洲國家穆斯林移民問題日益嚴重且又紛紛面臨本國大選的大背景下,土耳其政治家的活動加劇了歐洲國家的擔憂,更加不敢向強硬的土耳其讓步。在此情況下,德國等歐洲多國陸續(xù)抵制土耳其政客入境。
土耳其感覺“很受傷”
土耳其入盟問題也一直考驗著土耳其與德國關系。加入歐盟是土耳其長期追求的戰(zhàn)略目標。土耳其從1980年代開始試圖加入歐盟,在許多方面也已經參與到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早在2005年,土耳其就已經與歐盟啟動了入盟談判,但談判過程阻礙重重,致使土耳其的努力嚴重受挫。2013年談判正式陷入僵局,直到2015年11月才重新啟動,但一直未取得突破。一方面,受地理、歷史、文化、宗教、民族及經濟發(fā)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約,土耳其入盟絕非易事,一些歐盟國家也對此持反對立場。另一方面,近些年來,土耳其政府以埃爾多安的外交智囊達武特奧盧(曾任外長和總理)力推的“新奧斯曼主義”為指導,力圖在西亞北非地區(qū)擴大影響,發(fā)展土耳其的“戰(zhàn)略縱深”,遂在與歐洲關系上出現(xiàn)了不冷不熱的局面。但去年3月與歐盟簽訂難民協(xié)議后,土耳其在安置和管理境內300多萬敘利亞難民方面表現(xiàn)出色,尤其與一些歐洲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客觀上緩解了歐洲國家的壓力。在此情形下,土耳其認為自己握有“難民牌”,可以與歐洲國家在入盟談判等問題上討價還價。
但未遂政變后,埃爾多安政府以強勢手段在國內展開大清洗,引發(fā)了一些歐洲國家的不滿和指責。去年9月5日,“德國之聲”電臺采訪土耳其青年與體育部長基里克,采訪過程中記者言辭激烈,提到了未遂政變等敏感問題,采訪結束后基里克直接讓工作人員沒收了采訪錄像帶,引發(fā)土德之間的一場口水戰(zhàn)。11月4日,埃爾多安指責德國庇護居倫運動成員(德國拒絕了土耳其引渡居倫運動成員回國的要求)、支持庫爾德工人黨(德國確實是庫爾德人較為活躍的地區(qū))。11月29日,默克爾表示反對土耳其就加入歐盟開展新的談判。消息傳出后,土耳其里拉暴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土耳其金融部門有較豐富的面對突發(fā)情況的經驗,因此未遂政變后土耳其里拉的匯率保持了相對穩(wěn)定,但是土耳其畢竟“銀彈”有限,未能再次阻止里拉暴跌,致使土耳其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此外,歐盟遲遲未兌現(xiàn)給予土耳其公民免簽證的承諾,讓土耳其很受挫。今年2月14日,擁有土耳其和德國雙重國籍的德國《世界報》駐土記者于杰爾被捕。土耳其警方稱于杰爾涉嫌參與恐怖組織,引發(fā)德國全國性抗議。
痛并延續(xù)著
長久以來,德國一直是土耳其最重要的盟友之一。19世紀末,由于英國和法國加劇滲透中東,奧斯曼帝國與德國建立了親密關系。一戰(zhàn)期間,雙方并肩作戰(zhàn),德國直接派出軍官指揮土軍的部分部隊。二戰(zhàn)期間,土耳其頂住壓力,堅持向德國出口鉻等戰(zhàn)略物資,為了配合德軍在東線戰(zhàn)場的行動,土耳其在高加索調集重兵牽制蘇軍,直到1945年2月土耳其才對德國宣戰(zhàn)。戰(zhàn)后,土耳其輸送的廉價勞動力又為德國經濟起飛做出了巨大貢獻。德國長期是土耳其的最大貿易伙伴國??梢哉f,土德之間的聯(lián)系是土耳其與其他大國關系難以比擬的。但是在雙方的交往中,土耳其始終處在弱勢一方。然而進入新世紀以來,正發(fā)黨政府成功實現(xiàn)了土耳其經濟的起飛,加上中東亂局凸顯了土耳其地緣政治地位的重要性,土耳其影響力顯著增強,在與德國等歐洲國家打交道時有了更大的底氣。近期,包括土美、土俄、土以甚至土伊(朗)關系的變化,都可以說是土耳其在新形勢下重塑對外關系的體現(xiàn)。
而對于歐洲國家來說,在當前形勢下土耳其是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雖然在土耳其未遂政變后,由于利益和意識形態(tài)的分歧,德國對土耳其內政有自己的不同看法,但在希臘債務危機、英國脫歐、難民危機等一系列問題令歐盟自身前途未卜的情況下,德國需要更多的建設性力量來維系歐盟,讓土耳其處在歐洲一體化的軌道上符合德國的利益。不過,在土耳其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當下,如果德國等歐洲國家對土耳其過于強硬,反而會強化埃爾多安反抗者的形象,正發(fā)黨政府也正在借機大打“悲情牌”,其支持者更是表現(xiàn)出高昂的斗志。鑒于土耳其和德國在歷史、經濟、心理等多方面存在割不斷的牽絆,未來土德關系不可能下滑到冰點,但修復起來還需花費一番工夫。
(作者陳功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昝濤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