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鴻羽+李惠慧
【摘 要】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當今世界各種文化逐漸融合,透過《紅樓夢》與《唐頓莊園》中所體現(xiàn)的餐桌禮儀討論中西方文化差異,分析中西方餐桌禮儀差異產生的原因,以此來加深對中西方文化的理解,更好地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關鍵詞】紅樓夢;唐頓莊園;餐桌禮儀;中西方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6-0257-02
飲食在人們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同的人對飲食的認識、要求、用餐方式等各不相同,飲食不僅能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較深的文化內涵,從而形成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食禮作為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產生于飲食,同時又約束著飲食活動。由于地域、文化、餐桌禮儀、文明發(fā)展等文化差異,中西方食禮也存在著極大的差異,表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特征。通過探究《紅樓夢》和《唐頓莊園》中的餐桌禮儀,了解不同的食禮文化及其背后所隱含的中西方文化的根性。
一、從紅樓夢看中國餐桌禮儀
中國作為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擁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宴飲文化,至少在周代,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套相當完善的飲食禮儀制度,宴會中貫穿的禮儀、禮節(jié),并非是對吃的情趣的束縛,而是表現(xiàn)人們的道德文化修養(yǎng),在飲食生活中體現(xiàn)一種形式美、倫理美、人情美?!都t樓夢》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經典名著之一,講述了賈史王薛四大貴族家庭的繁榮與衰敗,還原了當時貴族家庭的生活場景,對研究中國古代的餐桌禮儀具有極大的空間。
黛玉進賈府,是宏篇巨制《紅樓夢》的開端,隨著黛玉的進入,賈府的背景、人物一一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同時通過對黛玉進府過程的繁復描寫,賈府繁紊的餐桌禮節(jié)也一覽無遺,在賈母吩咐過傳飯后,王夫人帶著黛玉進去,已有很多人在此伺候,但卻為何“在見王夫人來了,方安設桌椅”?脂硯齋在此處有批語:不是待王夫人用膳,是恐王夫人有失侍膳之禮耳。這是規(guī)矩。再而提到的是這侍膳的禮儀“李紈捧飯,王熙鳳安箸,王夫人進羹,而上桌的只有賈母、黛玉和三春而已”,在古代,根據(jù)滿族重小姑的習俗,未出閣的女兒在家是姣客,身份是很尊貴的,所以女兒可以和父母一同吃飯,而媳婦則要在一旁伺候,待公婆和小姑吃罷才可以吃。最后吃飯的座次自然也值得一說,書中這樣寫道“賈母正面榻上獨坐,兩邊四張空椅,熙鳳忙拉了黛玉在左邊第一張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讓”,中國古代長幼尊卑,賈母自然是坐在正面,又有左右相對,左為尊的規(guī)矩,所以熙鳳讓黛玉坐左邊第一張椅子。有王夫人、李紈等在場,黛玉自然是不肯,在知道她們不在這里吃飯后,方才坐了。此時“賈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個告了座方上來。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币诧@示了古人以左為尊,尊者或長者坐上座,然后從左至右的吃飯座次的講究,黛玉是客,所以禮讓至左手一座,元春不在迎春居長,坐右手一座,接下去是探春惜春??鬃釉唬骸芭d于詩,成于禮”,盡管這些封建禮儀十分繁縟,但表達了古人內心對長輩的尊敬及為人待客之道。
《紅樓夢》中還有一段描寫賈府中秋設家宴賞月的橋段。家宴是中秋節(jié)家人團圓的重要形式,賈府的家宴設在山之高脊凸碧堂內。為了達到闔家團圓的目的,能到的家人一律都到,連平時公務最繁忙的賈政也到了場。凡桌椅皆是圓的,特取團圓之意。坐法也有講究,按照輩份,上面居中,賈母坐下。左邊是賈赦、賈珍、賈璉、賈蓉,右邊是賈政、寶玉、賈環(huán)、賈蘭,團團圍坐。宴會在圓桌上進行,座次仍是“尊卑有序”“長幼有序”。賈母是“老祖宗”,在上面居中坐下。賈赦是大房,所以成左;賈政是二房,所以居右。這是封建社會詩禮之家的一套禮儀。
封建社會的宴飲活動,不但座位安排很有講究,“面東為尊”“左為上”;而且迎接賓客要打躬作揖,席間賓主頻頻敬酒勸菜,筷要同時舉起,席終“凈面”后要端茶、送牙簽等等,禮儀十分繁縟?,F(xiàn)在時代不同,過去那一套禮儀制度當然不適用,但我國是禮儀之邦,人們在宴飲活動中重現(xiàn)禮節(jié)、禮貌,幾千年來已形成文化傳統(tǒng),其中展現(xiàn)中華民族倫理美,形成美的一些細節(jié),仍沿襲至今?,F(xiàn)在雖然沒有古代這么拘謹,但每當重要節(jié)日或者特殊日子,人們依舊會以懷念的姿態(tài)去遵守這些古老的規(guī)定、規(guī)矩。當然平時的家庭飲食中,人們也會依舊以尊敬老人、師長、賓客為原則。
二、從唐頓莊園看西方餐桌禮儀
唐頓莊園講述了發(fā)生在格蘭瑟姆這個貴族家族的故事,主人公瑪麗作為格蘭瑟姆先生三個女兒中的老大,她的擇婿決定著格蘭瑟姆家族的財產將由誰繼承,這成為了整個故事的中心。圍繞這個故事,各色貴族穿梭于唐頓莊園。那么,在這座莊園一切禮儀就是來點綴這個故事的。
餐桌禮儀恐怕是最能展示貴族禮儀的復雜。首先,餐桌的布置、餐具的排列都有嚴格的要求,比如刀、叉、勺該以怎樣的順序排列,它們之間的間距又如何確定,椅子與桌沿的距離等齊,卡森管家會拿著木尺一個個測量,確保間距誤差不大于1厘米。事實上,當時每一個管家手里都要有一把尺,測量杯子和盤子、盤子和桌子、桌子和椅子直接的距離。并且仆人們不會不戴手套就觸摸餐具。崇尚繁復,為臻完美,餐桌的布置恐怕得花上幾個小時。其次,侍餐的都是男仆,當主人們落座后,所有用餐人是不能靠在椅子背上的,椅子背不僅是個裝飾作用,也是為了方便男仆拉椅子。在吃飯的整個過程中,管家和男仆們都要在旁侍奉。食物是根據(jù)每份菜品的分工一道道上的,首先要端給最年長、地位最高的老夫人。并且不同的餐點也會由不同等級的仆人端入,第一男仆端第一道葷菜,第二男仆只能端第二道菜,一般是素菜或者佐餐?!短祁D莊園》的餐桌上出現(xiàn)的所有的菜是不能放在餐桌上的,當兩道或兩道以上菜都正在被食用時,單手端菜的男仆需要同時彎下腰,由主人拿取。在用餐時,只有女主人開始動刀叉,其他人才可以動,還有在餐桌上交談時,你必須跟隨女主人的節(jié)奏,她的動作決定在座各位與哪一邊的鄰座交談。
在宴會上,一句話說不到位,不僅會成為眾人私下討論的笑柄,還有可能當場引發(fā)眾怒。除了一些禁忌話題,比如隱私、性、宗教,政治也是最好別碰的話題,劇中激進的社會主義者邦汀老師每每在晚宴上以階級話題挑戰(zhàn)伯爵,頻頻挑釁之下,伯爵終于大怒,甩下餐巾和狠話,怒沖沖不顧而去,眾人面面相覷之余,對這個好斗的女士也心生反感。除此之外,過于尖刻和不容人者也不討人喜歡。黃昏戀的馬修母親和莫頓勛爵遇到的一個難題,是勛爵的兩個難纏兒子。熱心的唐頓人把他們一家都請來吃飯,不料在晚宴上莫頓勛爵的兩個兒子尖酸刻薄,頻頻為難馬修母親,這不僅讓莫頓勛爵大感丟臉,估計兩人也會因此進入唐頓莊園的宴會黑名單。
這些看似不著痕跡的餐桌禮儀,卻掩蓋著它真實的目的,餐廳是一個顯示聲望,展示權力之地,也是如何找到如意郎君的地方。在那時,用什么刀叉吃飯,又有怎樣的儀態(tài)不但是上層社會的生活方式,而已成為他們的信仰與信念。直到今天,英國社會仍然保護并踐行著這樣的傳統(tǒng)。
三、差異的比較及產生原因
食禮作為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飲膳筵宴方面的秩序和規(guī)范,餐飲活動中的文明教養(yǎng)與交際準則。我們通過《紅樓夢》和《唐頓莊園》這兩部經典作品,體會到了中英兩國不同的餐桌禮儀,也感受到了其背后所蘊含的中西方禮儀文化的差異。
易中天先生曾經在《餐桌上的文化》里對中西文化進行了精妙闡釋,中國文化的思想內核是“群體意識”。在中國,吃飯時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賞、品嘗的對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們相互敬酒、相互讓菜、勸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體現(xiàn)了人們之間相互尊重、禮讓的美德,便于集體的感情交流。正如《紅樓夢》中中秋宴請的情景一樣,中國人喜歡采用圓桌這一方式,從形式上造成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氛。而從《唐頓莊園》的日常飲宴中可見西方文化的思想內核是“個體意識”,在西方奉行分餐制。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各點各的菜,及至上菜后,每人一份各吃各的,各自隨意添加調料,一道菜吃完后再吃第二道菜,前后兩道菜絕不混吃。這些宴飲中的禮儀表現(xiàn)了西方對個人獨立自主的重視以及個性的尊重。
在座次安排上,中西方也各有千秋。中國人講究長幼有序、尊重長者,所以在中國的大多數(shù)宴會上,都是位高權重者或年長者首先入座并坐首席。在西方,人們則將女士優(yōu)先、尊重婦女作為宴會排座位的標準,同時也作為宴會上其他行為的標準。
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及文化背景造成了在餐飲文化禮儀上的差異。一方面,所謂“禮”,不僅僅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內在的倫理精神。中國人愛聚餐、喜共食、講和合,因為中國文化認為個人的意志,必須服從群體的共同意志。其目的既然意在人情,意在血緣,則其方式禮儀,自然也就以和為貴了。而西方文化中則注重避免將個人意識強加于他人之上。另一方面,中國長期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形成了貴賤有等、夫妻有別、長幼有序的思想和行為準則。同時,中國自古以來以農為本,強調“家國共構”,而農業(yè)生產主要依靠經驗,人越老則經驗越豐富,便認為年長者是家與國穩(wěn)定和繁榮的關鍵。因此中國人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在貴賤相等的前提下,便尊重老者、以老者為先。在西方,基督教文化影響力最大,滲透面最廣?;浇陶J為基督耶穌是上帝派到人間的救世主,而圣母瑪麗亞作為唯一生育、養(yǎng)育上帝之子耶穌的人擁有高貴貞潔的形象和慈愛謙卑的品德,受到了極大的尊重。西方人在此基礎上,將基督教文化擴展和延伸,產生了尊敬世間婦女的社會風尚。再者,文藝復興時期提出的平等博愛思想使尊重婦女的社會風尚更加發(fā)揚光大。
四、結語
中西方的餐桌禮儀、飲食文化各有各的長處,在世界文化融合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文化沖突的現(xiàn)象,通過《唐頓莊園》與《紅樓夢》的餐桌禮儀的比較,可以實現(xiàn)中西文化的融合和互補。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我們要充分發(fā)揚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并借鑒西方文化中的精髓,來提高對自身文化的認識與覺悟,處理好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的關系,增進文化的融合。
參考文獻:
[1]劉佩華.中外禮儀文化比較[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4.
[2]張偉翰.讀林黛玉進賈府看禮儀[J].2014.6.
[3]雪錦.唐頓莊園的禮儀[J].2016.7
[4]易中天.餐桌上的文化[J].文匯報.筆會,2010.
[5]陳艷濤.跟《唐頓莊園》學禮儀[J].新周刊,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