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小青
模擬試題
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
這是一道漫畫類的材料作文題。漫畫因為其隱喻性而增加了審題的難度,但又由于其自身的形象性,從而使寫作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有了生動的形象依據(jù);如果再能對提示語多加揣摩領悟,從而也就降低了作文構思的難度。因此,漫畫作文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撥開迷霧”就可以“見到真容”。
平時,在對漫畫作文進行寫作訓練時,可以遵循以下三個步驟:
1. 讀懂畫意畫旨。只有讀懂了畫意畫旨,才不至于偏離題意。
2. 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質,才能順利謀篇布局。
3. 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獲得大量的寫作材料,并升華對畫旨的理解。
分析立意時,首先要理解漫畫的內容,本題所給出的漫畫材料的焦點問題是法律與道德的博弈:年輕人認為,法律賦予我坐的權利,你不能強迫我;老人認為,年輕人有讓座的道德義務,你應該主動讓座。其次是挖掘漫畫的社會意義,如何看待“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如何處理好這種關系。具體的寫作角度有:
1.公交讓座不能道德綁架。公交讓座是一種美德,但美德不代表義務。平心而論,讓座是個道德問題,屬于文明范疇,不是法律問題。人人都知道讓座是美德,但不讓座不代表道德淪喪。其實,在沒有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情況下,“讓不讓座”都是自愿行為,不能道德綁架。
2.公交讓座體現(xiàn)的是文明素養(yǎng)。從倫理道德上說,當看到老弱病殘孕及帶小孩的乘客上車,有人主動讓座,這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表現(xiàn),反映出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素養(yǎng)。因此,無論當今社會有多少“道德綁架”的案例,我們都要學會主動讓座,以此彰顯個人文明素養(yǎng)。
3.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當頻頻發(fā)生讓座之爭時,政府部門應該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務來滿足老百姓的需求。我國正逐漸進入老年化社會,因此,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應更多地偏向老年人,在公共服務方面更要提升服務水平。同時,媒體應加大宣傳力度,號召大家尊老愛幼、助人為樂。
高分佳作
公交讓座請勿道德綁架 1
文/王學煒
當今社會,“道德綁架”一詞常常出現(xiàn)在我們耳邊。許多年輕人表示,自己已經(jīng)遵守了法律,卻還不得不與道德來場較量。在我看來,老人不應該要求別人讓座。雖然尊老愛幼的觀念自古有之,但正如漫畫中的年輕人所言:“法律賦予了我有坐的權利!”2
依法治國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保障之一。法律保障了人們各自的利益不受侵犯,是每個人的行為準繩;而道德只能衡量一個人素養(yǎng)的高低,老人們又何必一味把其強加給他人,逼迫他人擁有“高素養(yǎng)”呢?這樣實屬不妥!道德本來代表著社會的公序良俗,也代表了人們對美好情操的向往,的確不宜以道德來綁架他人。
公交車上年輕人應該給老人讓座,在許多老年人心中,這是必須堅守的準則,是必須執(zhí)行的標準。而在年輕人眼中則可能就只是止于提倡和鼓勵,即所謂的“讓座是情分,不讓是本分”。正因為道德標尺是模糊的,不同的人對道德的理解也不同。如果一個群體極力主張某種道德,另一個群體就可能覺得自己是被“綁架”了。
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任何一部法律明確規(guī)定乘客在公交車上必須要給他人讓座,因此,老人就不能強行逼迫別人給你讓座。在公交車上主動為需要得到幫助的特殊乘客讓座,只能說這是一種值得提倡的個人美德,而并不是法律準則。老人們打著道德的旗號去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還給他人貼上“忘祖忘根”的標簽,要求他人有“高素質”“高情懷”,用近乎完美的標準去要求別人講道德,說實話,這樣做很可能收獲的僅僅是失望。3
無論是孔子的“一日三省吾身”,還是王陽明的“內圣外王”,強調的都是道德自律,而不是以道德的名義去要求他人。讓座與否,是個人自由問題:讓座成就個人美德,但不讓座也并非道德淪喪。當然,當整個社會都對老孕病殘孕無座熟視無睹時,當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讓座時,那么我們的社會公德就真的出問題了。人們之所以厭惡“道德綁架”,不是因為心中失去了道德底線,也不是因為他們不需要美好的情操和公序良俗,而是厭惡了道德被濫用與越界。4
英國史學家梅因曾說:“迄今為止,所有社會進步的運動,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所以,現(xiàn)代社會,我們還是應多講契約精神,而不是忙著用道德去給別人立規(guī)矩。 5
模擬評分】
內容20+表達18+發(fā)展19 = 57分
評分依據(jù)】
此文緊緊圍繞“公交讓座請勿道德綁架”這一論點,先從漫畫材料切入,從老人的言行引出話題,然后從法律的角度展開,援引中國法律、道德規(guī)范、孔子名言等相關材料,逐層深入地進行論證,最后展開辯證分析,再次強調“不要用道德給別人立規(guī)矩”,呼應前文,結構嚴謹。
低分病文
公交讓座之我見
文/李欣然
讓座,本應是件賞心悅目的事情??涩F(xiàn)下,因讓座而引發(fā)的爭論早已不在少數(shù)。有人拿著法律的尺子,為年青一代的權利助威,也有人打著道德的旗號,痛斥此為應盡的義務。這樣看,的確雙方都有理有據(jù)。而事實上,這兩種理由都是站不住腳的。這事自然得依法理論,但不能打權利和義務的擦邊球。乍一看,似乎雙方都有理??煞膳c道德的博弈,未免太過驚心動魄、冠冕堂皇。仔細斟酌,其中也不難看出有維護自己的一面之詞。1
年青一代理直氣壯地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但是,為他人著想一直是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忘不了雷鋒,這個極度平凡的人,一生卻做了無數(shù)不平凡的事。還記得他說過:“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笔前?,時間在變,人在變,但唯有那偉大的雷鋒精神在我們一代又一代人之間傳承。2
那么那個為老不尊的老人呢?的確這件事因道德而起,與責任有關。但此時老人自認為年齡大一點,就以為自己是“天與地”,滿嘴的仁義道德,還口口聲聲地說:“你年輕,就應該讓座,你不讓座,就是沒有道德?!北迫俗屪睦先丝倓衲贻p人“做人要講道德”,但其自身就做了有悖道德之事,滄桑外貌之下,掩藏的是一顆為老不尊的蠻橫之心。3
讓座,不讓座,都委屈。若是無一人給年邁的老人讓座,在公交車里左搖右晃的他們自是心寒意冷;但若因身體不適或讓座遲了而遭到謾罵,年輕人心里也一定不痛快。公車上這樣的尷尬,不只緣于年輕人與老人之間的價值代溝,還和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溝通有關,這一來二去之間,缺少的是溝通和為他人著想的心意。讓不讓座?我們不要過多地糾結事情本身,如何處理好老人與年青一代之間的價值代溝,這是現(xiàn)下社會思想建設的一塊荒涼之地,這才是最應該引起關注和討論的。
為改善這種境況,就要在思想上多下功夫。每個人都應該多為他人著想,學會換位思考;學校和媒體都應加大關于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力度。只有這樣,在此次風波過去之后,才能避免下一次類似的尷尬。法與德宜攜手共進,打造真正的權利與公德心。4
本文最大的問題是——觀點大而化之,論述空泛,缺少針對性。且“法與德宜攜手共進”不是此漫畫作文所強調的中心要旨。另外存在的問題還有:開頭和結尾的語言啰唆不簡潔,缺少感染力,而且扣題意識不強;素材陳舊,而且不能扣住主題,觀點和材料“兩張皮”;語言過于偏激,不符合作文語言有禮有節(jié)的要求。所以本文被判為二類文,得44分。要使本文升格為一類文,必須作如下修改:一是敘述要圍繞主題展開,敘述要集中,要深入挖掘;二是語言不僅要力求有深度,還要做到文明妥帖;三是修改素材,盡量用些新穎典型的素材。
病文升格
讓座風波何時能終結?
文/李欣然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而如今,美德卻面臨嚴重威脅。在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讓座本是司空見慣的事,但是最近接二連三發(fā)生的事件,卻讓讓座有些變味。1
公交讓座只是一個簡單的道德問題,遠沒有人們想象中復雜。但令人瞠目的是,這幅漫畫中,年青一代理直氣壯地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用法律的尺子為自己正名。事實上,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年輕人給老年人讓座乃天經(jīng)地義的事,實屬應該。這不僅是每一個社會人最基本的道德追求,也是和諧社會的主流價值取向。然而,面對步履蹣跚的老人,漫畫中的小伙子非但沒有主動讓座,還舉起法律的旗幟,這足以說明小伙子的道德情商還有待提高與完善?!袄衔崂弦约叭酥稀?,這位小伙子何不將善待“吾老”之心普惠社會呢?2
而老人一方則應該這樣看,年輕人讓座,讓是美德,是擔當,卻不是義務,老人沒有強制他人讓座的權利,小伙也沒有非讓不可的義務。從這個角度來說,對于年輕人拒絕讓座的行為,公眾,尤其是老年人群體,更應該多些包容理解之心,而不是站在長輩的高地上橫加指責。特別是在公交車上讓座與不讓座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根本就不值得大動干戈,引起禍端。少一分爭執(zhí),就多一分寧靜。若想讓別人尊重你,你就得先尊重別人。3
讓座,不讓座,都委屈。若是無一人給老人讓座,在公交車里左搖右晃的他們自是心寒意冷;但若因身體不適或讓座遲了而遭到謾罵,年輕人心里也一定不痛快。公車上這樣的尷尬,不只源于年輕人與老人之間的價值代溝,還和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溝通有關。這一來二去之間,缺少的是溝通和為他人著想的心意。讓不讓座本是一件無須過多糾結的事情,如何處理好老人與年青一代之間的價值代溝,這才是現(xiàn)下社會思想建設的一塊荒涼之地,這才是最應該引起關注和討論的。
為改善這種境況,就要在思想上多下功夫。每個人都應該多為他人著想,學會換位思考;社會和媒體應加大關于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力度。只有這樣,在此次風波過去之后,才能避免下一次類似的尷尬。
孔子云:“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币肫较⒐蛔屪L波,還得提升個人文明修養(yǎng),遇事多些換位思考,用寬人之心涵養(yǎng)自己的精神高地。只有人人內心有小和諧,社會才會有大和諧,公交讓座風波才能終結。4
本文就原文論點空泛、語言啰唆、挖掘不深等問題,重點對其作了如下修改:一是修改了文章題目,“讓座風波何時能終結?”這一題目巧用反問,提出質疑,引人思考;二是修改了開頭和結尾,語言更為簡潔,敘述更為集中;三是修改了讓座風波存在的原因,分別從年輕人和老年人的角度重新展開敘述,說理更有針對性,語言更為流暢。經(jīng)過修改,本文可以得到56分(內容19+表達18+發(fā)展19),成功升格為一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