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王影
2010年6月,我和好友在登山途中,意外發(fā)現(xiàn)一只極其美麗的蝴蝶。它從我們頭頂上空緩緩飛過,潔白的翅膀在陽光的照射下發(fā)出耀眼的熒光,翅膀上黑色和紅色的斑點也很清晰,跟我以往見過的蝴蝶截然不同?;氐郊液?,我對那只蝴蝶念念不忘,于是在好友的鑒定下,我知道了它的名字——羲和絹蝶。
羲和絹蝶Parnassius apollonius (Evers-
mann,1847)的中文名是由中國昆蟲學的殿堂級人物、號稱“蝶神”的周堯先生命名的。羲和絹蝶學名中的種加詞“apollonius”與阿波羅絹蝶Parnassius apollo的種加詞“apollo”都來自于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由于Parnassius apollo的中文名已經(jīng)被命名為“阿波羅絹蝶”,于是周堯先生將Parnassius apollonius 命名為“羲和絹蝶”?!棒撕汀笔侵袊糯裨捴械奶柵瘢@樣命名既符合拉丁名原意,又富有中國意境,實在是物種命名的經(jīng)典。
羲和絹蝶是我在野外見到的第一種絹蝶,它在分類學上屬于鳳蝶科絹蝶亞科的蝶類,而整個絹蝶亞科的蝶類都是非常珍稀的高海拔物種。新疆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孕育了20余種絹蝶,占絹蝶種數(shù)的1/2。而我見到的羲和絹蝶,在絹蝶亞科中也是相對特殊的種類,它們生活在干旱的低海拔山區(qū),發(fā)生時期也相對較早。通過查閱資料我了解到,羲和絹蝶的模式產(chǎn)地在新疆溫泉縣的阿拉套山,而我在家鄉(xiāng)石河子同樣發(fā)現(xiàn)了羲和絹蝶,這讓我非常興奮。從此之后,我和好友每年都會來到發(fā)現(xiàn)羲和絹蝶的山坡,觀察記錄這個鮮為人知的小種群。幾年來的相伴讓我們對羲和絹蝶情有獨鐘,而它們分布的這座山坡,也被我們親切地稱為“傳奇地”。2016年,我們更是有幸目睹了它們從幼蟲到育蛹,再到羽化成蝶的全過程,這期間也發(fā)生了許多有趣和刺激的故事,可謂一段傳奇的經(jīng)歷。
早春時節(jié),美麗的開端
早春時節(jié),冰雪消融,生機盎然,包括傳奇地在內(nèi)的這片低山荒漠地帶,迎來了一年當中物種最繁盛的季節(jié),數(shù)十種早春短命開花植物競相綻放,將這片山谷裝扮得美不勝收,頂冰花、老鸛草、長距元胡、鳶尾蒜、伊犁郁金香、鱗果海罌粟、伊犁禿瘡花,應有盡有。這其中,就包括了羲和絹蝶的寄主植物——合景天。合景天是一種美麗的多肉植物,每年3月下旬,它們的新芽就冒出地面,在冰雪融水的滋潤下茁壯成長。到了4月中旬,傳奇地的合景天就長得密密麻麻了,這時羲和絹蝶的卵也開始孵化,幼蟲出現(xiàn)。
2016年4月11日,我和任杉杉首次造訪傳奇地。在茂密的合景天叢中,我們仔細搜索著,時刻注意著腳下,生怕失足踩到羲和絹蝶的幼蟲,或是破壞合景天植被。不到一會兒工夫,我們就順利找到了羲和絹蝶的幼蟲,數(shù)量將近20條,與往年相比,一切正常。此時的幼蟲個體十分嬌小,體長不超過15毫米,它們唯一的任務就是靜靜地趴在合景天上,享受著食物,大快朵頤。合景天肥美多汁的莖和葉為幼蟲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和營養(yǎng)物質(zhì),也是這個種群的羲和絹蝶能夠在此生存的重要條件。羲和絹蝶幼蟲通體黑色,身體兩側各有一排紅色斑點,體表布滿了細小的絨毛,這樣鮮艷的體表顏色,讓它們在翠綠的合景天叢中格外顯眼,仿佛更容易被捕食者發(fā)現(xiàn)。其實不然,羲和絹蝶幼蟲黑紅搭配的體色,正是它的一大防御手段——警戒色,通過艷麗的體表來警告鳥類或是其他動物“我有毒” “我味道很差” “離我遠點”等信息,讓捕食者們望而卻步。因此,羲和絹蝶的幼蟲能夠高枕無憂地在合景天叢中活動,大口咀嚼著鮮嫩的莖葉,奮力生長。觀察期間,我不小心驚擾到一株合景天上面的幼蟲,只見它立刻停止進食,做著自由落體運動,掉落到地面之后,它們便開始進入假死模式的狀態(tài),一動不動,等了好一會兒,它才慢慢“蘇醒”,再次爬向合景天,這樣的障眼法雖然騙不了我,但可以幫助它們脫離被捕食的危險。
驚現(xiàn)毒蛇中介蝮
4月16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六,我和王影再訪傳奇地。很高興,我們還在山里遇見了同樣來這里觀測羲和絹蝶幼蟲生活情況的王少山老師。王少山老師是石河子大學昆蟲協(xié)會的負責人,從2014年開始關注這個種群的羲和絹蝶。我們3個人一起行動,相比起幾天前,此時傳奇地的合景天更加茂密,為幼蟲們提供了絕佳的庇護所。而這個時間的羲和絹蝶幼蟲,體型都有明顯增長,數(shù)量也比之前要多,依舊在不停地取食合景天。
看到幼蟲們的狀態(tài)如此良好,我們就不擔心了。做完記錄后,時間還早,我們先目送了王少山老師返回市區(qū),然后準備出發(fā)去別處觀鳥,好好享受周末。就在我們下到半山腰的時候,我察覺到不遠處的地方有些異樣,走近細看,竟然有一條蛇的身影隱隱約約出現(xiàn)在合景天叢中,這讓我瞬間興奮了起來。對爬蟲類狂熱癡迷的我,一眼就辨認出那是一條中介蝮,在石河子地區(qū)生活的唯一一種劇毒蛇類。這條中介蝮的體長超過40厘米,是成年個體,它正愜意地伸展著身體,享受著日光浴。中介蝮屬于蝰科亞洲蝮屬的毒蛇,它們的毒牙是蝰科毒蛇特有的管牙,很尖很長,平時會專門收在一種叫作牙鞘的肉質(zhì)器官內(nèi)予以保護,毒液是混合型毒素,以鳥類和小型嚙齒動物為食。中介蝮背部灰褐色的體表和地面的顏色極其相近,還有白色的花紋,這些構成絕佳的保護色,使它們很難被人類或者其他捕食者發(fā)現(xiàn)。早春時節(jié)正是中介蝮活動的高峰期,它們就生活在傳奇地這樣的低山地帶。而到了夏季,氣候炎熱,地表溫度高,它們偶爾只會晨昏出來活動,再加上傳奇地極少會有游人涉足,所以沒有發(fā)生過中介蝮傷人的事件。恍惚間,這條中介蝮感應到了我們的存在,它迅速將身體蜷縮起來,頭部高高揚起,頸部扭曲成“S”形,像蓄勢待發(fā)的彈簧,警惕地注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時刻準備出擊。我趕忙拿出相機,開始記錄中介蝮威武的防御姿態(tài)。只見這條中介蝮不停地吐出棕色的小舌頭,尾巴在地上來回擺動,試圖吸引我的注意力,可我始終留意著它的腦袋,連腦袋兩側的熱感頰窩都看得清清楚楚。拍攝過程中,幾次大的動靜導致中介蝮數(shù)次撲咬,雖然是惰性蛇類,但它的攻擊速度非常之快,好在我們一直處在安全距離之外。不一會兒,我們拍攝完成,不再打擾這個怕生的冷血殺手,中介蝮則就近鉆進了一個老鼠洞中?;叵肫饎偛虐l(fā)生的一切,我們覺得無比刺激,同時也心有余悸。
巧遇竹節(jié)蟲和螳螂寶寶
4月21日,我和康文熙三顧傳奇地。我們一邊觀測記錄,一邊提防著是否有毒蛇出沒。這個時候的合景天全都含苞待放,而羲和絹蝶幼蟲的體型也都生長到了最大限度,接近4厘米,半個月的時間,它們的體型就增長了三倍。忽然間,我的目光停留在腳下的一堆枯草上面,有一只竹節(jié)蟲正在中間緩緩爬行,這個細小的舉動沒有逃過我的眼睛,它修長的身體,纖細的大長腿,不仔細看的話很難發(fā)現(xiàn)。我趕緊叫來康文熙,一起欣賞這個擁有完美擬態(tài)本領的昆蟲。分布在新疆的竹節(jié)蟲叫做荒漠竹節(jié)蟲,是中亞地區(qū)的特有物種,它們不像我國內(nèi)地竹節(jié)蟲擁有華麗的色彩,以及能夠飛行的翅膀,荒漠竹節(jié)蟲的翅膀完全退化,身體顏色也更接近新疆大荒野的黯淡灰色調(diào)。這只荒漠竹節(jié)蟲的體長超過6厘米,因為它們以若蟲的狀態(tài)度過冬天,所以早春時節(jié)它們的身長就已經(jīng)接近于成年個體。一般情況下,它根本什么都不用做,只要一動不動呆在草叢中,就可以完美的消失,躲過捕食者的眼睛。很有趣的是,在我們觀察的過程中起風了,草叢被吹得輕輕搖動,而隱藏在其中的荒漠竹節(jié)蟲竟然也會隨著微風一起搖擺,簡直將擬態(tài)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4月26日,我和孫會來做這個月的最后一次野外觀測。剛剛抵達山下,我們便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此刻的傳奇地變成了一片粉紅色的花海,合景天開花了,整個山谷被裝扮成了童話世界里的色彩。而羲和絹蝶的幼蟲們已經(jīng)所剩無幾,花叢中零星散落的幾只也都無精打采。幼蟲的大部隊已經(jīng)潛入地下準備育蛹,土縫里、洞穴中、石頭下,都是它們育蛹的場所,相比起其他種類的蝴蝶將蛹倒掛在樹枝或者巖石上,羲和絹蝶則選擇在地下育蛹,能夠有效地減少寄生蜂類對蛹的侵害。
觀測完畢后,我們準備返回市區(qū)。臨行前,地面上出現(xiàn)了一只小蟲子,它身體輕盈,奔跑著爬上了一株枯草,原來是一只小螳螂。再仔細看,它頭部有著明顯的凸起,竟然是一只羽角錐頭螳螂的若蟲,真是意外的收獲!羽角錐頭螳螂又名淡色錐螳,是新疆最有特色的昆蟲之一,國外分布于中亞地區(qū),因為成年雄性頭上長有一對羽毛狀的觸角而得名。以前有幸拍攝過成年雌性的羽角錐頭螳螂,而它們的若蟲,還是第一次在野外見到。我細細端詳著這只羽角錐頭螳螂的若蟲,它身體纖細,行動迅速,嬌小可愛,腹部因為翅膀還未發(fā)育而高高卷起,很有意思。它淺灰色的外表,配上白色的斑紋,為它提供了極好的偽裝色。同荒漠竹節(jié)蟲一樣,羽角錐頭螳螂也是以若蟲形態(tài)越冬,漫長而寒冷的冬季,它們將在地下度過。面對我們的來訪它絲毫不介意,只見它縱身一躍,從枯草上跳下,停在一個小土坡頂端,開始清潔自己的捕捉足。我用相機記錄下這個鏡頭,也期待它幾個月后長大成為一只頂尖的捕食者。就這樣,我們告別了那只羽角錐頭螳螂的若蟲寶寶,也結束了這一輪對羲和絹蝶幼蟲的觀測,此刻的我們,心中只盼望著幼蟲們破繭而出,飛上藍天的那一刻!
邂逅兇猛的避日蛛
轉(zhuǎn)眼到了5月10日,這是我們往年記錄羲和絹蝶的羽化日期。一大早,我便迫不及待地坐上了前往傳奇地的班車,然而灰蒙蒙的天空烏云密布,又陰又冷,這讓我難免有些擔憂。果然,到達傳奇地之后,一切都是那么死氣沉沉,我沒有見到羲和絹蝶的身影。就這樣一直等到臨近正午始終無果,我失望地坐在半山腰上休息。突然,一頭巨大的避日蛛從我身旁的土縫中鉆了出來,沒想到我就這樣和一位殘暴的掠食者迎面相遇。避日蛛是這種干旱荒漠環(huán)境中常見的節(jié)肢動物,成年個體的足展有人類手掌般大小。它們行動迅速,長滿絨毛的觸肢能夠準確感應周邊的事物,彌補了它們在視力上的缺陷。避日蛛多在夜晚外出游獵,陰天偶爾也會外出活動,雖然沒有毒,但它們卻是極其兇猛的肉食動物,食物包括各種昆蟲、蝎子、蜥蜴,甚至是同類。
忽然間我發(fā)現(xiàn),這只避日蛛的嘴里好像叼著什么東西,定睛一看,居然是一只隱耳漠虎。節(jié)肢動物捕食爬行動物?。∮幸馑?,我趕緊架好相機,一動不動地趴在地上,記錄這個難得一見的場景。我推測一定是土縫里的空間狹小,避日蛛施展不開,才會冒險帶著獵物來到地面。此時此刻,隱耳漠虎還活著,瘋狂地掙扎,但是避日蛛鋒利的口器死死的咬住它的后腿部位,任憑它怎么扭動身體都無濟于事。我目不轉(zhuǎn)睛地關注著整個過程,生怕發(fā)出任何動靜驚擾到避日蛛。突然間,隱耳漠虎的尾巴斷了,斷裂的尾巴在地上來回晃動,隱耳漠虎想要用斷尾吸引避日蛛的注意,然而未能成功。斷尾的疼痛感也讓隱耳漠虎的掙扎愈發(fā)劇烈,還試圖張口反身攻擊,但是它弱小的嘴巴怎么敵得過避日蛛的力量和鐵甲鋼盔呢?霎時間,避日蛛竟然將隱耳漠虎高高舉起,不給它任何反擊的機會,氣焰囂張,渾身透露出“傳奇地之王”的氣勢,我被這個舉動驚訝得目瞪口呆,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不一會兒,隱耳漠虎終于停止了反抗,避日蛛開始了恐怖的進食過程,它來回摩擦著雙螯,大口咀嚼隱耳漠虎的軀體,皮開肉綻,血腥刺激。不一會兒,避日蛛就將隱耳漠虎的體液全部榨干,地上只剩下一堆殘骸,就像人類食用完畢的甘蔗。雖然很早之前,避日蛛的大名就如雷貫耳,但真正領略了它的捕食過程后,依舊會心生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自然萬物。雖然沒有等到羽化的羲和絹蝶,但是有幸親臨了這樣的場景,也就不再遺憾了。
遲到的約定,依舊美麗
接下來的日子,情況依舊不容樂觀,連著兩天都在降雨,但我和小伙伴們一直守候在傳奇地,希望能在羲和絹蝶羽化的第一時間見到它們。然而羲和絹蝶卻遲遲不肯現(xiàn)身,這讓我們難免有些失落。終于,5月13日,天放晴了,傳奇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有吸引力。我們早早出發(fā),跟著旭日一起踏上行程。剛剛抵達山腳下,好運便降臨了,眼尖的我看到一只白色的大蝴蝶正從半山腰緩緩飛過。我們激動萬分,大步追上前去,那正是我們牽掛已久的羲和絹蝶,遲到了3天,它們終于飛上天空!由于時間尚早,溫度未能達到它們的飛行標準,此外還伴有陣陣微風,這第一只羲和絹蝶奮力地怕打著翅膀,飛出去10余米后就停落在一株合景天的花朵上,伸展翅膀,沐浴陽光。它剛剛羽化展開的翅膀在朝陽的映射下潔白透亮,這讓我不禁聯(lián)想到了6年前,我們首次相遇的畫面,如此美麗無瑕。羽化后的羲和絹蝶翼展超過7厘米,長于它所在絹蝶亞科的大部分種類,屬于一種大型絹蝶。它們的身體粗壯,長有黑色的絨毛,前后翅上有著許多黑色與紅色的斑點,黑色斑點面積較小,有規(guī)律地排列在翅膀邊緣;而紅色斑點帶有黑框,大小不一,零星分布在翅膀中央,這些斑點的形狀像一只只眼睛,起到了迷惑和恐嚇捕食者的作用。
過了一會兒,太陽升起來了,山間的溫度變得越來越溫暖,羲和絹蝶陸陸續(xù)續(xù)飛了起來。在地下蟄伏了半個月,此刻它們要好好舒展一下筋骨。成蟲后的羲和絹蝶活動范圍也有所擴大,延伸至整個山區(qū),而這段時間處于花期的簇枝補血草、野蔥等植物,為羲和絹蝶成蟲提供了食物來源。看到十幾只羲和絹蝶在我們身邊翩翩起舞,我們心中有說不出的欣慰,近一個月的守護,終于迎來了這一美好時刻,時間仿佛在此停止,美不勝收。有幾只羲和絹蝶在我們的注視下飛向遠方,漸漸消失在天際。但無論飛得多遠,它們都會再回到傳奇地,在這里繁殖交配,繁育后代。
時至6月初,羲和絹蝶的繁殖季節(jié)已經(jīng)進入尾聲,它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已經(jīng)完成了繁育后代的使命,悄然消逝,少部分個體仍然頑強地生存。20多個日日夜夜,讓它們的翅膀殘缺破損,黯淡無光,但是美麗卻依舊如初。羲和絹蝶短暫的生命即將終結,但是它們的存在,驚艷了山谷,也驚艷了我們。大千世界,生命輪回,感謝羲和絹蝶為我們演奏了一段壯美恢弘的樂章!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們陪伴羲和絹蝶度過了幼蟲階段,看著它們破繭羽化成蝶,飛向天空,這是一次奇妙又充實的體驗。而它們發(fā)生期的結束,意味著北疆地區(qū)高溫炎熱的夏季即將來臨,傳奇地的各種早春短命開花植物,也將漸漸地衰敗凋零,這片山谷將又一次回歸平靜。我們共同期待,來自地底下的希望,一起相約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