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慧瓊
“寫話”是小學生寫作的最初始階段?;谛W低年級孩子年齡小、見識面窄、識字量小等多種原因,常常造成學生寫話困難并對寫話產生畏難的心理。因此,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和維持他們寫話的興趣同等重要。
一、練好“字詞句”,為“寫話”奠基
字、詞、句是小學生寫話的“原材料”。小學低年級教學主要是以識字教學為主。教師應結合識字教學,及時進行一些相關的詞、句練習,既可以鞏固學生對生字的音、形、意的記憶,又可以為寫話做有效的積累。如,教學“飄”這個生字,教師先讓學生擴詞:飄揚、飄動等。教師則可以讓學生選取其中的一個詞進行擴詞成句的訓練。因為學生對句子的概念比較模糊,以為比一般詞語長的就是句子。在這個訓練的過程中,學生說的句子常常會出現成分殘缺的現象。教師需要及時指導,學生才能逐漸建立完整句子的概念,才會逐漸養(yǎng)成說完整的話,繼而學習說生動的話的好習慣。字詞句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有為學生積累豐富的句詞句意識,為學生寫話做好準備。
二、把好“說話關”,為“寫話”搭橋
寫話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說”的基礎上把表達的內容用文字記錄下來,是由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轉化的過程。說話是口語表達,寫話是書面表達。在說話訓練基礎上訓練學生寫話,可以有效降低學生寫話的難度,說話訓練是促進學生學會寫話的關鍵。低年級的寫話訓練應由說到寫、說寫結合。
“口語交際”活動是學生得到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最好途徑。每個“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 題目,如《我們身邊的垃圾》《續(xù)講故事》《該怎么做》《未來的橋》,都能為學生準備好“寫話”的有關內容。
在課堂中的師生對話與生生對話,是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說話習慣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重視學生對主觀性問題的回答,除了重視學生回答的內容是否正確以外,還應關注學生回答問題的語言組織是否正確。如果我們多元地關注學生的回答,既能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又能在討論的過程中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的語言表達具有完整性、條理性。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睂W生的說話訓練的機會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訓練學生說話不能局限于課堂上,還應該重視課外活動、家庭生活等更廣闊的天地。只有堅持不懈地關注孩子的說話習慣和表達能力,孩子才會有更強的口語表達欲望和更好的口頭表達能力,由此“牽出”學生的寫話能力來。
三、增加“閱讀量”,為“寫話”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句話很力證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即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因此,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讀與寫的有機結合。
廣泛的閱讀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語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除了課內閱讀,我們需要與家長結成聯盟,指導和陪伴孩子閱讀,使學生的閱讀活動真正成為“悅讀”過程,維護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并讓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四、做好“模仿秀”,為“寫話”留趣
新課程標準稱第一學段的寫作為“寫話”,其目的是強調降低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因此,培養(yǎng)和維護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興趣和指導學生的寫話方法同樣重要。教師應小心培養(yǎng)、呵護學生寫話的興趣,否則學生一旦形成“寫話很難、我不會”這樣的畏難情緒,我們的寫話教學將會事倍功半。
從說話到寫話,并不是一個能自然生成的過程。說話與閱讀可以為寫話打下基礎,做好準備。但適當的寫作訓練,在說話中學習寫話,是提高學生寫話能力的最直接途徑。學生的寫話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
套用好詞寫佳句。低年級的孩子模仿能力強,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個年齡特點,引導孩子通過學習、模仿課文中的好詞佳句寫句子。課后都有“讀讀說說”練習,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把“說”的寫下來,從模仿開始學習寫話,既能幫助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又降低了“寫話”的門坎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信心并維護學生的寫作興趣。
模仿課文做編者。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學生喜歡的童話、寓言、故事、兒歌等。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人物、事件既熟悉又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學生能對這些課文中的人物描繪、精彩對白等進行改編,并生成自己的“作品”。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模仿課文編幾句詩歌,寫一段文字,也許學生就能創(chuàng)編出我們始料不及的精彩文字。
五、精心“做指導”,為“寫話”閃光
誠如古人所云:功夫在詩外。學生的寫話指導,需要在學生的寫作前、寫作后進行有效的指導,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寫話”的功夫,并為學生將來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心理和習作能力的基礎。
寫話前的指導要淡化要求,強化興趣。《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在寫話指導中,我們應縮短指導時間,淡化寫話要求,強調“你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說就怎么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興趣與愛好,努力營造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和生活氛圍,使寫話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的過程。同時消除寫話的神秘感,讓學生處于一種放松的心態(tài),這樣才能實現寫話的個性化,使學生表達出自己的主觀感受,真正到達 “我口抒我心,我手書我口”的寫作境界。
寫話后的評價要積極,強化成就。兒童的自信心和興趣的維護與成就感有密切的聯系?!缎W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寫作的評價指出:第一學段主要評價學生的寫話興趣??梢姡湍昙墝懺捲u價重興趣培養(yǎng),輕方法指導。教師要充分利用寫后評價為契機,來促成學生的成就感。學生寫作起始階段的寫話一旦得到肯定,就很容易形成成就感。因此對學生的寫話評價,要積極尋找“閃光點”,對學生的創(chuàng)意想象要充分肯定,鼓勵學生的個性見解,表揚學生的書寫態(tài)度,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予以不同級別的評價,尤其是懼怕寫話 的學生,我們更應予以鼓勵。即使提出不足,也應先予以肯定后再用委婉的語氣進行評點,如“如果能……就更棒了!改一改,試試看。”這些中肯的評價語言,為學生寫話開啟了快樂之門,也為中高年級的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寫話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應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寫話教學滲透于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只有持久地訓練,才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愉快地愛上寫話,并逐步提高寫話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