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捷衡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老師在課堂上都在努力追求讓學生可以自問、自悟、自得的學習境界。但有時學生提出的問題根本毫無意義,就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多運用引導式提問法,用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再讓學生產(chǎn)生問題、提出問題,最后解決問題。
關鍵詞:問題;教學;初中語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很多老師都遇到過這樣的困惑:老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煞費苦心地激勵半天,但學生們的思維卻依舊混沌一片,不知該如何回答,把老師尷尬地晾在那里,提出的問題零零碎碎,不著邊際。
為了改善這種教學情況,老師在教學時,既要鼓勵學生們大膽地質疑,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同時老師本身也要有問題意識,要善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探究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自主摸索中解決問題,獲得知識,掌握掌習的方法,并獲得理智能力的發(fā)展和深層次的情感體驗。
我們可以運用幾種具體方法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一、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提出問題
課堂來源于生活。我們的身邊處處有問題,關鍵在于老師能否指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只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就能讓學生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實際上,老師給學生營造出提問的環(huán)境,給學生鋪設提問的橋梁,學生就可以問出各種有質量、有意義的問題來。
如在講《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從生活 “情”與“法”的角度,引導學生提問:鄭屠戶并沒有招惹魯提轄,卻打死了他,魯提轄是正當防衛(wèi)還是犯了故意殺人罪?這種“情”與“法”的問題立即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欲望,學生的思維在生活經(jīng)驗和書本理論的碰擊中產(chǎn)生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觀。接著,學生又提出另外問題:“在現(xiàn)代社會,怎樣才能在‘情與‘法中求得公正?”“魯提轄的打抱不平在現(xiàn)代法治社會應如何把握好尺度?”
二、引導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困惑,為了避免學生對問題置之不理的情形,老師必須要幫學生養(yǎng)成在學習中隨時標注的習慣。
如《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一文中,在教學實踐中,我指導學生閱讀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這一非常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fā)都滾出來……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之后,我引導學生提問:“作者這樣細致地刻畫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有什么目的?”“作者的寫作意在揭示一種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呢?”恰當巧妙地把各種問題別具匠心地串在一起,正確地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題,有效的提高學生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三、引導學生從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提出新問題
老師在運用引導式提問法引導學生提問時,要想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就要把問題的難度設計得稍微高于學生的水平,把懸著的果子擺在“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位置,激發(fā)學生的進取心,通過問題的解決去突破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并且問題的設計要有梯度,使學生通過層層剖析,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力又有所提高。這樣一來,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對問題的提問方式也就會有所了解,他們會按照老師的提問方式提出問題,這對學生主動學習以及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都有正面引導的作用。
如《變色龍》一文,我采用分層引導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我先引導讓學生提出問題:奧楚蔑洛夫斯基的基本性格是什么?這個問題學生較容易回答出來:善變。然后再引導提問:他“善變”的特征有哪些?這下學生的熱情高漲,紛紛答“變得快”“反復無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礎上,我繼續(xù)引導發(fā)問:他雖變來變去,但有一點是沒有變的,那是什么?學生由于有前面的問題作鋪設,可以不費勁地回答“見風使舵”。最后我就順勢利導,總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是什么原因使他一變再變?作者為什么要塑造這個形象?請看,這樣一組從易到難,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設問,在我的引導下,順利地完成了課堂的學習任務。
總之,在引導學生提問題的時候,老師一定要注意學生提出問題的量,不要把課堂變成“滿堂問”。同時還要注意問題的質,不能只為提問而提問。學生在開始提問時會比較感性,但隨著老師的逐步引導,他們的提問會向理性過渡,這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
參考文獻:
[1]喬紅梅.初中語文課堂如何引導學生提問[J]. 軟件:教學, 2014(9):121-121.
[2]陳可慶.問得好才教得好[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