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日本人對死很是坦然,不僅要進行生前清理,為子女減輕自己死后造成的負擔,生前遺囑也十分流行。而“終活”這個詞匯的出現(xiàn),更讓日本人生前對死亡變得坦然,也催生出很多關聯(lián)行業(yè)和商機。
日本終活咨詢協(xié)會從2013年起,每年舉辦一次“終活節(jié)”。有中文報道將其說成“試死節(jié)”。該節(jié)日主要以參與體驗為主,客人可以在現(xiàn)場直接躺在各種棺材中,體驗躺下后的舒適度,并為自己選擇中意的棺材。
日本葬儀業(yè)的發(fā)展和日本人對死亡的坦然和淡定不無關聯(lián)。對于日本人來說,死者為大,死并非十分悲傷的事情。因此,圍繞著死和葬禮的服務也就十分活躍。
過去,日本的葬儀業(yè)和中國相同,主要為死者提供服務,但是隨著“終活”的概念向社會不斷滲透,生者也變成葬儀相關行業(yè)的顧客。比如在“終活”概念推動下,葬儀業(yè)也加入旅行行業(yè),為一些想要給自己安排后事的老人提供“終活”之旅,即帶領他們以旅行的方式探訪和尋找墓地,體驗并選擇自己中意的棺材,確定葬禮的規(guī)模,甚至使用的鮮花等。此外,生前整理服務也應運而生。就是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把自己想要子女保留的東西,和想要燒毀扔掉的東西整理出來,提前處理干凈。因為日本很多子女表示,家人去世后,很多東西無法確定是該扔掉還是留下。這樣“生前整理”也成為新商機。
圍繞死者也有很多新的服務有待發(fā)掘和拓展。由于日本獨居老人增多,越到晚年,腿腳不便或者生病等,讓他們沒有體力去為死去的親人掃墓。于是日本出現(xiàn)了代理掃墓服務。代理者會代替主人清掃祖墳,更換鮮花等,然后現(xiàn)場拍照或者和主人連線,報告服務的結果。最近日本有家公司,還推出了掃墓專用軟件,就是讓墳墓也具有電子代碼,只要拿著手機一掃,死者就會出現(xiàn)在手機屏幕上,并述說生前回憶,或者和前來掃墓的親人對話。這些當然都是在本人生前錄制好的,并按照本人意愿確定想要和掃墓者的對話等。目前這種服務雖然剛剛開始,APP軟件急待完善和開發(fā),但潛在市場巨大。
對于傳統(tǒng)的葬儀行業(yè),日本部分企業(yè)也在積極尋找新的商機。據(jù)日本《產經新聞》報道,大阪石材工業(yè)公司出現(xiàn)一個新事物“墓女”。所謂“墓女”實際上指銷售墳墓的女性。因為日本的墓石企業(yè)多為男性職工,于是這些女性職員就想到通過這樣的名稱,利用臉書等社交媒體,借此推廣重視墳墓的理念。“墓女”不僅介紹墳墓的常識,還會直播為墳墓除草等,吸引更多的顧客,拓展商品銷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