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波+孫云帆
詩譯英法第一人
其實,幾乎每一個學過翻譯的人應該都聽聞過許淵沖的大名,正如許先生自己跟主持人董卿所說的那樣:“我的名字已經比名片還響一點兒了,名片不送人家也知道?!薄皶N中外百余本,詩譯英法唯一人”絕不是吹噓,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同時實現(xiàn)中英、英中、中法、法中翻譯的人,他把《紅與黑》、《罪與罰》等世界文學經典譯作中文,他翻譯的《詩經》、《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等中國典籍被西方視為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范本。
1999年,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南昌大學、廣西師范大學等高校的10位教授,共同提名許淵沖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雖然老先生最后并未榮膺諾獎桂冠,但評委會的評委、女詩人Vallquist特地給他寫了信,稱他的翻譯是“偉大的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樣本”。老先生接到信,“狂勁”又上來了,說了這么一句話:“諾獎一年一個,唐詩宋詞流傳千年。”
2014年,許淵沖榮獲了“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該獎每三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一人,許先生成為自1999年設立該獎以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隱形的譯者
我第一次聽到許先生,是在本科大三那年的漢譯英課上,教這門課的老師隨口背出許先生翻譯的柳永的《望海潮》,滿臉都寫滿了欽佩之情,還要求我們去百度一下“許淵沖”,讓我們仔細讀它的譯作。
后來多次邂逅先生的譯作,愈發(fā)佩服,看到“音美形美意美”的高見,不禁將其視為自己翻譯和評價譯文時的標尺。
許先生參加《朗讀者》播出后的第二天,有位朋友跟我說她有一本許淵沖先生翻譯的唐詩宋詞三百首,以前雖然翻看了一些,但并未留意譯者是誰。
我一點都不覺得奇怪,我們求知的過程,會讀到許許多多的翻譯作品,但能被人記住名字的譯者寥寥無幾。讀者記在心里更多的是書的作者和內容。
譯者,有時候是“隱形”的,他們是橋梁和媒介,幫作者與另一種不同語言的讀者建立起聯(lián)系。
許先生出現(xiàn)在央視的節(jié)目上,讓社會了解了翻譯這個行業(yè)。許先生的成就是對行業(yè)發(fā)展的一種激勵。同時,推崇諸如此類的大師就是在推崇卓越,就是在重拾中華文化的“尚賢”。
當年《百家講壇》成就了易中天、于丹和王立群等學術明星,也激發(fā)了民眾讀中國古典文學的熱情。每年的諾貝爾獎評選出來之后,獲獎者的作品也會熱銷。
翻譯,尤其是文學翻譯,不算是熱門行業(yè),許先生出現(xiàn)在《朗讀者》,一定程度上引發(fā)公眾關注文學翻譯這個行當,無疑是一件好事。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講,翻譯文學作品是一項“低收入、超負荷”的工作,多少有點“賠錢賺吆喝”的況味。
幸福其實很簡單
幸福其實很簡單。許先生每天翻譯到凌晨,是因為心中有著對翻譯事業(yè)的熱愛;回憶起初戀,依然熱淚盈眶,是因為先生內心永遠保持著一腔赤誠。
當主持人董卿告訴在座的觀眾許先生每天翻譯到凌晨三四點的時候,許先生風趣地告訴董卿“這是偷來的”。他信手拈來英國詩人托馬斯·摩爾的詩句:“The best of all ways (一切辦法中最好的辦法)/To lengthen our days (延長我們的白天)/To steal some hours from the night (從夜晚偷幾點鐘)”
許先生在節(jié)目講到,他把林徽因的《別丟掉》翻譯出來寄給愛慕的女同學,五十年后,因為榮膺翻譯大獎,女同學看到媒體報道后給了他回信,而這時,他們都早已各自成立了家庭?!吧畹拿恳惶於寄苄蕾p,有時候失敗有失敗的美,這個事雖然沒有成功,回想起當年,還是很美的?!彼诠?jié)目里釋然地說。
我想,大概沒有人會懷疑,許先生是一個幸福的人,他有屬于自己的回憶,有自己努力取得的成就,有熱愛的翻譯事業(yè),也有陪伴著他共度歲月的愛人。
他說:“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創(chuàng)造美與發(fā)現(xiàn)美,翻譯同樣一句話,如果我翻得比別人好,或者比自己好,這就是樂趣,這個樂趣很大,是自己的樂趣,是別人奪不走的?!?/p>
他說,如果能活到一百歲,計劃把莎士比亞翻完。這是一個96歲老人的目標。即使身患直腸癌,許先生依然在熱愛的翻譯事業(yè)中跋涉著、努力著。他引用一位作家的名言來總結自己的人生觀:“生命在于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記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自己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
央視《朗讀者》的節(jié)目中,有一位嘉賓格外引人注目。他的名片上赫然印著“書銷中外百余本,詩譯英法唯一人”,他飽含深情地朗讀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情詩《別丟掉》,“一樣是明月/一樣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 只有人不見/夢似的掛起,你向黑夜要回……”念完,觀眾也不禁潸然。他就是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先生。
一位96歲的老人,還在堅持每天翻譯東西到凌晨兩三點,甚至立志要翻譯完莎士比亞全集;老先生在談到自己翻譯林徽因情詩《別丟掉》給喜歡的女孩這段經歷時,依然熱淚盈眶,絲毫沒有淡去心中的滿腔赤誠。
我想,大概沒有人會懷疑,許先生是一個幸福的人,他有屬于自己的回憶,有自己努力取得的成就,有熱愛的翻譯事業(yè),也有陪伴著他共度歲月的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