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數(shù)碼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 李濟山
高原行攝,如何掌控畫面反差
□ 中國數(shù)碼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 李濟山
在高原地區(qū)拍攝時,常會遇到畫面反差過大的情形,令拍攝難度增大。為此,攝影者應熟知光比并合理運用曝光技巧,合理控制畫面的反差。
當光線比較強烈時,景物必然會伴隨著光線出現(xiàn)明顯的陰影,這就引出了攝影上一個重要的概念——光比。光比,是指被攝體亮部和暗部的受光比例,對控制照片的明暗反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常,大光比照片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適當減小畫面的光比,則會顯得更柔和一些。
在風景攝影中,大光比畫面的質感較硬朗,空間的立體感也較強烈;而小光比的畫面相對來說較為自然、平緩,適合拍攝一些簡約的花卉或強調色彩的景物。在拍攝人物肖像時,控制光比有助于刻畫人物的性格。例如:大光比與強反差,適宜表現(xiàn)剛強硬朗的男性或極富個性的拍攝對象;而小光比、低反差,則適合表現(xiàn)嫵媚婉約的女性和兒童等拍攝對象。
在晴天的高原地區(qū)拍攝時,極易遇到強反差的情況。此時,拍攝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立意和構思來控制光比,以獲得理想的明暗反差效果。在拍攝風景時,可使用閃光燈為前景補光,來提亮暗部的層次和細節(jié),但逆光時需注意控制輸出光量,否則就會失去逆光獨有的造型效果。在戶外拍攝人像時,由于主光過于強烈,因此,拍攝對象的眼睛會受強光的影響,造成人物面部表情僵硬、不自然,且面部輪廓有可能產生陰影。此時,可使用反光板補光,或者使用反光板中的柔光布,適當削弱并柔化光線。
無論是相機內置的測光表,還是獨立測光表,都可在感光度和快門速度已知的情況下獲得最佳曝光的光圈值,是攝影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根據(jù)所測光線的性質不同,測光表可分為反射光測光表和入射光測光表兩種。反射光測光表,是用來測量景物反射出來的光線,測量的是景物反射的亮度值;而入射光測光表,則是在被攝體的位置上或是相同光線的照射下,通過測量照在被攝體上的光線強度來確定曝光組合,而不考慮被攝體的反射率。這兩種測光表與測光方式,均是基于18%中性灰的反射率進行測光,能幫我們計算出一個最接近正確曝光的曝光值。但是,在高原地區(qū)測光時,由于該地區(qū)的光照較為充足,建議可依據(jù)拍攝對象的受光情況,再酌情增減1~2擋的曝光補償。另外,還要了解影響測光的因素。晴天的光線較強烈,方向性也較明確,但不同方向被攝體的受光面積也不相同,順光的受光面積最大,側光的受光面積居中,逆光的受光面積最小。
除了光的方向外,被攝體自身的顏色、亮度和質感也會對測光結果產生影響,需遵循“白加黑減,越白越加,越黑越減”的原則,適當增減曝光補償,以避免出現(xiàn)“過曝”或“欠曝”。
直方圖,是攝影中判斷照片曝光是否準確的重要依據(jù)之一:其橫軸代表的是圖像中的亮度,左側代表畫面的暗部,右側則是代表畫面的亮部;而縱軸代表的是像素的數(shù)量分布。通過查看照片的直方圖,能夠顯示畫面的色調分布情況。在拍攝時,應養(yǎng)成及時查看直方圖的習慣,這有助于判斷照片的曝光是否準確。
需要指出的是,直方圖并不是判斷照片曝光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拍攝者的意圖和構思,也是影響直方圖及曝光參數(shù)的重要因素。通常,逆光和夜景照片的直方圖顯示不會太完美,可根據(jù)直方圖上像素的分布情況,來提供一個相對直觀的畫面明暗影調的參考。之后,再及時調整曝光參數(shù),便不難獲得曝光更理想的照片。
在數(shù)碼攝影中,拍攝成功是指獲得了曝光恰當?shù)乃夭?,畫面的層次與影調較為豐富。也就是說,為后期處理留出了足夠的空間。在光線復雜的高原地區(qū)拍攝時,攝影者總會在色彩和細節(jié)的取舍間猶豫不決,有了RAW格式,便可果斷地進行拍攝。這是因為,RAW格式被稱作無損影像文件格式,能記錄完整的影像數(shù)據(jù),在成像質量及后期處理兩方面均具有優(yōu)勢。另一種常用的文件格式是JPEG格式,但它因壓縮存儲過程中已丟失了部分畫面的細節(jié)與層次,不適宜用來拍攝高原地區(qū)的大光比照片。
拍攝剪影效果時,畫面明暗反差較大,應針對亮度適中的部位測光(即太陽兩側的云彩部分),如此,便可獲得較好的反差控制效果。
(文中配圖均為作者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