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振華:完美主義者的自我修養(yǎng)
與方振華的第一次見面是在他本人反復的道歉中開始的。盡管是記者提前到達并且方振華并沒有遲到,他還是認真解釋:“我和人約時間都是提前到的一方,因為等人實在無聊又浪費時間,我不愿讓和我見面的任何人處在這種焦慮中?!?/p>
方振華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完美主義者。合適的身材與著裝,一絲不茍的發(fā)型,得體的舉止與言談、笑容與動作,你在和他交談的時候,幾乎找不出一絲不適的地方,“如沐春風”四個字可以說是最好的詮釋。“做事可以簡簡單單,但絕不能馬馬虎虎,不然不如不去做?!本褪沁@種認真的態(tài)度,讓他對自己生活、工作的要求達到了一絲近乎苛刻的狀態(tài)—他本人卻覺得很正常:“我只是在認真生活而已?!?/p>
方振華最初走上設計這條路的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對藝術發(fā)自內心的喜歡。他最初的夢想也只是成為一個有影響力、能夠獨當一面的設計師。而現在,當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一名成功的設計師時,方振華給出了一個當下的答案:“設計不只是為了設計出外觀,更是要設計出感覺。如何設計出感覺?就是要能夠懂得生活,體味生活,能夠對生活有所感悟?!?/p>
方振華的這種態(tài)度源自于他在國外的學習生涯?!霸O計的思維、技術、理論等可以通過課本學到。但是生活是一種抽象的體驗,只有自己能夠具有靈動的感覺,善于體會,才會有所感觸?!?/p>
方振華非常在意“設計”本身對于一位設計師到底意味著什么:“有些人用設計來做生意,而我是用設計來做設計。目的不同,初心也會不同,關注的點也會不同。別人在設計的時候可能會想,我做成什么樣子業(yè)主會爽快付錢。而我則會想,業(yè)主能不能感受到我想讓他們感受的,或者是他們想要從設計中感受到的我有沒有體現?!?/p>
在“綠城之江一號”中,方振華充分展現了他對奢華生活的細膩把握?!拔乙膊皇沁^奢華生活的人,但我會在身邊尋找靈感仔細體會?!?/p>
信息時代下,各種時尚文化潮流迅速傳播的同時,帶來了多元化的生活格調。這和18世紀的一種藝術文化形成的背景相當契合,那就是洛可可(Rococo)。洛可可作為巴洛克的延續(xù),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在巴洛克的莊嚴肅穆中,多了一絲中國式輕巧柔美的線條。于是很多新生的想法油然而生,那種關乎“慵懶”貴族的生活躍然紙上。他們飲食起居的“客餐廳”、居住的“閨房”、還有五彩斑斕的衣櫥,讓方振華思緒翻飛,仿佛失散很久的 “寶貝”突然出現在眼前。
華家池金都南德大院
“當我在思索甲方所要的‘豪宅’、‘空中別墅’的定位的時候,我的腦海中所閃現的是一群嬌艷的法國貴族少婦。身著華麗服裝的她們肆意地玩弄著手上的珠寶,在一個慵懶的下午,沐浴在陽光下,品嘗精致的點心。其中蓬帕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的笑靨令我癡狂。在我心里,所謂的‘豪宅’就應當是空間的主人自我意識完全解放和自由的展現。沒有制式化,沒有形式感,只是單純?yōu)榱讼硎芏ァ硎堋??!?/p>
方振華認為每個設計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項目都應有它的獨特DNA,就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設計就是要找出每個項目的特性從而把它變成亮點及它的魅力。如果項目欠缺了這點,便欠缺了靈魂,這樣的作品也沒必要存在了?!?/p>
方振華是一個矛盾綜合體:他在設計的過程中力求完美,但在設計結束后又開始挑毛病?!拔颐總€項目完成的時候都是最痛苦的一刻,不是我缺乏信心,而是因為我愛挑毛病。我會把作品解構分析,把壞的地方挑出來自我批評!我認為,只有這‘痛恨的苦’才能讓我把錯的地方記下來。所以在完成后沒有一個項目是我滿意的!”
方振華自稱為“問題兒童”,他最大的興趣就是挑“有問題”的項目來解決。他從不給自己定義成是某種項目類型的設計師。在他看來,設計師一旦被定型就會一直重復做同樣的東西,越來越麻木,也將毫無成長。因此,沒嘗試過的、各種有問題的類型找他來“解救”會令他欣喜若狂。每一次投入精力到新的“問題項目”,對他而言就是從零開始做設計,重新體驗和尋找靈感,挖掘新的生命和新的設計角度。
“很多人認為我是一個感性的設計師,這一點我并不否認。我認為每一個設計師都應該用‘心’來做設計,因為那正是我們感性的源泉。我用感性來處理每一個空間組合及材料的運用。正因為如此,我的設計要求永遠不用風格這種理性的東西當目標,而是感性體驗的結果,這會讓設計的思路更開闊。所以在設計過程中,我都把理性的東西推到一邊,待設計定案后才去處理。對我的設計而言,理性是不應該凌駕在感性之上的?!?/p>
方振華習慣在方案及設計定好后使用減法,就是在方案中決定去拿掉一些東西,一件一件地拿,直至沒法再減?!耙粋€空間里東西太多或太少都不可取,我的方向是從多逐漸向少過渡,到一個適宜的程度打住,這就是我的最完美的空間組合。找到一件不多一件不少的空間內張力的平衡點,空間內的魅力才能得到發(fā)散?!?/p>
戶型優(yōu)化是方振華覺得最好玩的事情之一。他曾經在一個“問題項目”的改造中,要將“一幢辦公樓”在本身辦公建筑層高局限下,改成擁有17個標準戶型的單身公寓。由于辦公樓室內已經完成公共空間裝修,吊頂也已經完成,層高已經受到局限,結構也已經無法大改,在不能大面積的改造的前提下,最后要根據它本身的格局來設計每一間的戶型。方振華和他的團隊在45天完成了5個戶型的樣板房改造設計,而最后的銷售反饋非常理想。
除了解決各種“問題項目”,一直熱心教育的方振華在2017年的另一大計劃,是希望可以更多地進行一些傳承和分享的活動,把設計人生中一些重要的影響因素都分享出來給設計界的新生力量。而當下,在大部分設計講座都還是在分享設計成果的情況下,他卻提出了“分享成長”的不同思路。
紹興嘉華馥園(港式)
多年的設計經歷告訴他,設計工作不是重復性的,并不是設計完畢去使用就算結束,這只是一個設計的結果。真正值得深入體會的,是如何變成一個設計師。設計師從年輕到成熟,會有很多設計的過程、項目的積累和經歷。而過程則是比設計更重要的一種東西,如果設計師懂這個過程,就自然會有屬于自己的好結果。
“我經常跟一些年輕的設計師說,你待在一個設計師旁邊學習時,最重要的是要留意他是怎么工作的。因為他的作品只是最終呈現的一個成果,但他其中的靈感來源、怎么確定、怎么修改方案等等,都有很多因素在影響他。這些因素你不去觀察,是發(fā)現不了的。過程影響結果,懂過程才可以走自己的路。”方振華希望通過分享這個過程讓更多年輕設計師得到一個成果。
“我也會特別在意學生們的眼光。我會問他們一個問題:我給你們300塊到商場買東西,你們會買什么?答案五花八門,有些人甚至買好幾樣。而我會告訴他們,你們一定要買300塊能買到的最貴的東西。這樣,你們才知道什么是好的,好在哪里。養(yǎng)成這種思維,才能知道什么是好的,才能去學習好的,才能夠成為好的。”
紹興嘉華馥園(中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