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 要: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宋真宗頒布的“文武七條”以及他的反腐策略可以為當前我們管黨治黨提供某些借鑒。研究《文武七條》及其特點,對于我們在思想建黨與制度建黨方面都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宋真宗 文武七條 從嚴治黨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1-0324-01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的主題是全面從嚴治黨,這標志著全面從嚴治黨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歷史,他指出,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chuàng)明天的智慧。[1]腐敗問題一直是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當政者面臨的最為棘手的問題,反腐敗是歷史上一個永不泯滅的話題。但真正要論反腐的高手,宋真宗可謂當之無愧。宋真宗在位的25年,改變了朱元璋的依靠酷刑的暴力式反腐,而是出臺了治心、治本的約束官員行為的制度。通過制度反腐,形成了官員從政立德的行為習慣,達到了“制度管人管靈魂”的目的。
一、《文武七條》出臺的背景、內(nèi)容
1.《文武七條》出臺的背景
公元997年,趙恒即位。趙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為相,勤于政事。但宋真宗當政后,宋朝面對諸多考驗,地震頻發(fā)、遼朝入侵、在面對戰(zhàn)爭問題上官員意見的不統(tǒng)一。宋真宗力挽狂瀾,御駕親征,在戰(zhàn)爭局勢有利于北宋的情況下果斷休戰(zhàn),同意以每年給遼一定金銀為“歲幣”為條件,于澶淵定盟和解,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宋遼之間的戰(zhàn)事。追求和平的宋真宗深知和平來的不易,為了鞏固統(tǒng)治,促進發(fā)展,他抓住了生產(chǎn)力中最能到的要素,他抓住了關鍵少數(shù),把官員的日常行為框進制度的籠子是宋真宗的核心舉措。
2.《文武七條》的主要內(nèi)容
宋真宗不僅是一名皇帝,他還是一位詩人,是一名學者型的官員。他改變了以往疾風暴雨式的通過酷刑、嚴懲的手段進行反腐的思路,他琢磨的能真正觸動人的靈魂,不但治標,更治本的制度安排。他認為“清心”、“修德”才是廉政的源頭,他頒布了告誡百官的《文武七條》。一是清心,要平心待物,不為自己的喜怒愛憎而左右政事。二是奉公,要公平正直,自身廉潔。三是修德,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四是務實,不要貪圖虛名。五是明察,要勤于體察民情,不要苛稅和刑罰不公正。六是勤課,要勤于政事和農(nóng)桑之務。七是革弊,要努力革除各種弊端。
二、《文武七條》的主要特點和影響
1.《文武七條》的主要特點
作為約束官員行為的準則,《文武七條》的特點之一是不拘泥于細節(jié),宏觀性。它沒有從官員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制定細致入微的量化規(guī)定,要求較為寬泛。特點之二是側重道德約束,重教化。在這七條內(nèi)容中,“靜心”和“修德”是核心,是根本,通過道德層面的教化實現(xiàn)“奉公”、“務實”、“明察”的目標。特點之三是內(nèi)容覆蓋面廣,效用高。作為封建專制制度下的官員,這七條規(guī)定教會了每個人怎么做官、做什么樣的官,看似缺乏詳細條款的準則卻能約束到為官執(zhí)政的細枝末葉。特點之四是符合老百姓利益,有群眾立場?!懊鞑臁?、“勤課”收益的對象都是底層的老百姓,在階級社會中這種代表老百姓利益的為民之策定能得到廣大農(nóng)民階級的擁護,進而使制度更具生命力。
2.《文武七條》頒布的影響
宋真宗的《文武七條》頒布后,配合施行的官員選拔任用制度、瀆職懲處制度、職務回避制度等一系列“組合拳”,使宋真宗和他的后來者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政治清明的宋王朝。名傳后世的清官包拯就是產(chǎn)生在宋真宗統(tǒng)治的時代,這也從側面表現(xiàn)了宋真宗廉政建設的成效。同時,反腐倡廉的舉措使北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繁庶、民族團結、科技進步、國力強盛的良好局面,實現(xiàn)了歷史上難得的小康社會,史稱“咸平之治”。
三、《文武七條》對我們當前全面從嚴治黨的啟示
我們目前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借鑒歷史經(jīng)驗,才能使我們堅定信心,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
1.加強思想建黨,堅定信仰信念
指導思想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2]注重從思想上建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基本原則和根本要求,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95年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寶貴經(jīng)驗和重要法寶,更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的鮮明特征和首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反復強調(diào)理想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精神上的“鈣”,“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chǎn)黨人經(jīng)受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這都說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3]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全黨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黨的各級組織必須堅持不懈抓好理論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自覺抓好學習、增強黨性修養(yǎng)。近幾年,我們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三嚴三實”、“兩學一做”等系列教育實踐活動,不斷夯實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根基,在實踐中把理想信念轉化為對奮斗目標的執(zhí)著追求,對本職工作的不懈進取。這樣的活動應該經(jīng)常性開展,才能久久為功。
2.抓制度建黨,不斷扎緊制度的籠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從嚴治黨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剛,要向內(nèi)發(fā)力、同時發(fā)力,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建黨緊密結合。制度治黨是靠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黨的建設領域的體現(xiàn)和運用,主要是依靠制度解決管黨治黨常態(tài)化的問題。2013年發(fā)布的《中央黨內(nèi)法規(guī)制定五年規(guī)劃綱要(2013—2017年)》,明確提出到建黨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內(nèi)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nèi)法規(guī)制度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積極回應從嚴治黨的需要,將抓制度建設和制度執(zhí)行相結合,著力用制度治黨、管黨、治吏。宋真宗靠“文武七條”與其他相關制度的推行實現(xiàn)了“咸平之治”。目前,我們已經(jīng)出臺了“八項規(guī)定”,并在黨內(nèi)立法、重拳反腐、巡視監(jiān)督、失職問責、政治生活、黨內(nèi)監(jiān)督等方面已經(jīng)有了較為完備的制度準則。在管黨治黨的實踐中,黨的制度建設應該隨著社會實踐的發(fā)展、隨著黨的建設的不斷深入而不斷革新,體現(xiàn)時代性與操作性,真正使制度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將法治思維、制度準則融入每一名黨員的血骨和靈魂。
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管黨治黨方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只有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才能沿著正確道路前進。宋真宗主張明察,要求各級官員勤于體察民情,不要苛稅和刑罰不公正。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我們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習總書記強調(diào)“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4]人民立場更多應該體現(xiàn)在所有黨員的工作實際中,只有時時刻刻心中裝著人民群眾的疾苦,設身處地地為人民群眾著想,把人民群眾當親人、當家人,才能切實踐行群眾觀點、群眾路線。這就要求我們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在工作中要有前瞻性,不但要滿足群眾目前的需要,更要考慮到群眾未來的需要。
歷史可以照進現(xiàn)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從歷史的發(fā)展脈絡中汲取營養(yǎng),才能保證我們少走彎路,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
參考文獻
[1]劉書林.《馬克思主義歷史思維的新發(fā)展和新運用》.紅旗文稿.2016年11月
[2]《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讀本》.學習出版社.2016年版
[3]鐘憲章.《嚴肅黨內(nèi)政治生活八講》.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年11月
[4]習近平.《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人民網(wǎng).2015年8月13日